據不完全統計,改編自金庸《神鵰俠侶》的影視作品有十幾部,其中公認最為經典、影響最大的,則是1995年版本的《神鵰俠侶》。甚至在所有的金庸武俠劇中,這部劇集也是個中翹楚。
談及楊過,大部分人心中都會浮現古天樂玩世不恭的樣子,提到小龍女,則會想起李若彤冰清玉潔的樣子。這就是95版《神鵰俠侶》的影響力。
有些觀眾甚至懷疑,金庸這部小說,是不是本就按照他二人的樣子的創作的?至今為止,有十幾萬人在豆瓣上為這版《神鵰》評分,總分9.1分,屬於“神作”的範疇,排在下面的版本,難望其項背。
其中原因如何,李若彤在自己的書中一語道破。
近日,有網友翻出李若彤自傳中的一段話,感慨萬千。李若彤稱:
與古天樂拍攝《神鵰俠侶》的時候,十分入戲。完全做到了滿心滿眼都只有過兒一人……因為只有演員的絕對入戲和投入,才能觀眾相信這段至死不渝的愛情。
原來李若彤真的動了情,愛上了古天樂飾演的楊過。不過因為當時為了拍攝,時間太緊張,二人沒有機會發展私人感情。
當然,並不是說,李若彤愛上了楊過所以造就經典,而是透過李若彤可以管窺整個劇組的用情與用心。
用情,則是劇中演員的感情,一定要真實。
就像李若彤飾演的小龍女這般,滿心滿眼只有古天樂飾演的楊過。只有自己用情了,觀眾才能產生融入他們的愛情,然後感動產生感情。
如果李若彤古天樂沒有入戲,只是按部就班地以表演技巧完成劇情,哪怕他們臺詞說得再好、表情再到位,也無法感動觀眾。這樣一來,劇中所有的悲歡離合,16年分別也好,都沒有了意義。
除了愛情,還有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臣子情……都需要真的用情。
因為演員用了情,觀眾才能感受李莫愁愛而生恨的悲,才能感受郭靖對待楊過的關愛與愧疚,才能感受陸無雙程英深藏愛意孤獨終老的淒涼。
正是因為用情,所以金庸筆下的人物,在《神鵰俠侶》的劇情中真正地呈現了出來,書中的人物,成為了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
唐朝詩人元稹的《遣悲懷三首》之所以成為古今悼亡詩的絕唱,原因就是陳寅恪說的真實動情。詩文藝術如此,影視藝術也一樣,只有詩中人、劇中人先用了情,也就是入戲,觀眾才能共情。
用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影視作品來說,用心在於對原著或者劇本的領會打磨,然後延伸到劇中道具、劇情、人物關係等如何呈現。
像86版《紅樓夢》,依舊有原著的情況下,編劇還是在一眾紅學家的指導下,做了再次編寫,歷時26個月,才最終定稿。
而李少紅拍攝《紅樓夢》,卻說自己沒怎麼看過紅樓夢。所以最終前者成為經典,後者罵聲一片。
95《神鵰俠侶》同樣極為用心。劇本方面,基本上忠於原著,臺詞的設計和人物關係,也將金庸文字無法言說的地方,都呈現了出來。而且書中一些漏洞,劇集中也完善了。
比如書中楊過看到洪七公去世的經過,但是並沒有對郭靖黃蓉等人說過,然而後文卻出現郭靖提出去華山給洪七公掃墓的情節。
95版的《神鵰俠侶》中,楊過在襄陽大戰之後,告訴了洪七公在華山去世的訊息,這樣,郭靖提出去華山掃墓也就順理成章了。
書中是2000年新修版的金庸作品,才完善了這個漏洞。
另外道具方面,像楊過的重劍,原著描繪的就是平平無奇,黑黝黝的,看著沒什麼,但拿起來沉重無比。因為這把劍是玄鐵重劍打造,相同的體積重量更重。
而其他的版本,很多都是將重劍做得奇大無比,重劍成了大劍、巨劍。
從95版《神鵰俠侶》的演員劇組可以看出,當時拍攝影視劇,所有的心和情都是用在作品本身上面,所以當時身為新人的古天樂、李若彤,依舊能夠將難以翻拍的金庸劇演繹成經典。
反觀現在拍攝技術更好了,卻很難拍出經典,哪怕合格的金庸劇,甚至一部比一部爛。像張一山的《鹿鼎記》,評分一度低至2.6分。
技術越進步,作品口碑卻越差,這一現象,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