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怕德雲社現在火了這麼多年輕演員,二哥也好、少爺也好、燒餅也好,那些更小字輩的也好。整個德雲社就是靠郭於和嶽越撐起來的。離了他們早就樹倒猢猻散。整個德雲社沒有這倆對角兒,真的啥都不是。甚至沒了他們,相聲都快沒了,未來他們退出主流視野之後,相聲失傳是遲早的事兒。
老郭運氣真好,撿到嶽越這對寶,少說給相聲續命10-20年。
二、相聲粉圈化其實是自己把路走死了。因為吸引來的都不是真正的觀眾。
有個人採訪裡說了,我在臺上做一些動作的時候下面觀眾給我的反饋讓我出乎意料,應該是哈哈大笑啊,怎麼喊好帥呢?
粉絲壟斷相聲市場,演員為了迎合市場, 同一個梗沒頭沒尾的連著拋,換得粉絲尖叫,還津津樂道“我社相聲都是連續劇”。但你想明白一件事兒沒有,你第一個場用的梗,第二個場接著用,大家會心一笑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在第二個場裡你大機率沒有新觀眾。還是第一場那些人,跟著你過來的罷了。看似好像全國開專場,但其實看的人還是那幾個。
在市場被粉圈壟斷之前,也有個別演員在舞臺上極力的避免出現這種沒頭沒尾,小眾的包袱,後來相聲只有粉圈聽了,演員自己也無法控制。但這其中不能說公司和藝人本身沒有一丁點責任。有的影視演員為了避免自己變成流量被人過度消費,把自己粉絲後援團解散了,也不允許接送機,這樣粉絲看到你的機會只有熒幕上,他沒機會私下接觸你,不得不做觀眾。但顯然德雲社是不希望錯失任何利用藝人賺錢的機會的。把大眾藝術走小眾了,雖然短期大紅大紫大發橫財,也不知道這是另闢蹊徑還是自尋死路。
被粉絲壟斷的市場是不可能良性發展的,只靠藝人自己去把粉絲培養成觀眾,恕我直言,是條可能比他們職業生涯還要長的路,並且他們大部分人根本沒這個本事。
三、燒餅輸在臉上。德雲社自己創作最多的,應該就是餅四組合,二人的論捧逗非常經典,其他創作也頗具新意,只是欠打磨,《攀比》兩次演出就非常明顯。但二人不討喜也很明顯,颱風張揚且先天嗓音差,失掉老觀眾,年輕觀眾尤其女觀眾又多看顏值,有些尷尬。但二人近年臺風日趨沉穩,今後未必大紅大紫,但可定盤穩心。
四、幾位小角小劇場封王,大劇場尷尬。比如秦霄賢、張九齡、尚九熙等,在大劇場明顯節奏把控不穩,控場能力差,甚至不如少爺當年,太依賴小園子裡粉絲託氣氛,去年綱絲節幾乎是九齡的滑鐵盧。建議秦霄賢別太早開大劇場專場,再磨練一下吧。
五、老郭退休後下一任班主一定是郭麒麟,不管是名義上還是事實上。
最後,記憶中有一次採訪少馬爺,說過他結婚的事,相親的時候倆人去聽曲藝節目相聲。他老婆覺得有一段特別沒水平的相聲可樂,覺得馬老爺子的不可樂。因為他老婆原來沒聽過相聲,完全是個外行。聽相聲就跟看情節片一樣,得耐著性子先把前面鋪墊的劇情看完了,才能欣賞到結尾的精彩,才能注意到劇中幾個伏筆是怎麼引爆的。畢竟這也是一種曲藝形式,不是笑話集錦,當然更不是愛豆見面會。所以德雲社現在還稱自己是相聲團體已經很迷了,裡面正經說相聲的已經沒有幾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