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裡有句臺詞:
你看那個人,他好像條狗啊!
年少時,相信許多人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
可不久,我們猛然回頭,發現很不對勁:
原來自己已變成了好像一條狗的那個人。
除了唏噓感嘆,更多是傷感。
家庭、事業、理想,無不在圍城中掙扎。
想上,很難上去,想下,又下不來。
每天活著的意義,只剩下卑微地活著。
一夫人最近看了一部17年前的老片:
《卡拉是條狗》。
導演路學長生前曾說:
中國有許多優秀導演,中國電影要想做好很簡單——真實;
很多年我們都很虛假,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
《卡拉是條狗》就是一部非常真實的優秀影片。
片中對生活那些“難言之隱”的探討,特讓人感同身受。
活著究竟為什麼那麼難?
葛優在片中給出了答案。
顧名思義,卡拉是狗的名字。
雖然故事以卡拉這條狗的丟失為線索,但內在:
說的可是正經的人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葛優飾演的“老二”。
這回葛大爺不玩幽默搞笑,很“正點”。
他在火車頭廠上班,生活侷限於工廠和家裡的兩點一線。
經常加班、倒班,一忙起來可能十多天也沒空去看老母。
靠著他微薄的薪水,養活了一家人。
雖然腰疼,但捨不得花錢買摩托車。
只能騎一輛破腳踏車上班。
如此辛苦持家,老實本分之人,結果:
沒有地位,因為掙錢少,沒本事。
家裡的事,都是妻子玉蘭說了算。
不但媳婦瞧不上,連兒子也看不起:
我爸他是個笨蛋!自打我記事以來,他就沒辦成過什麼事!
老二活著的“唯一”安慰,就是卡拉:
只有在卡拉那兒,我才覺得我有點人樣。
也就是說在別處,他是卑微到了塵埃裡。
原話聽起來令人心酸至極:
從家裡到單位,全算上,我每天得變著法的讓人家高興;
只有在卡拉那兒,它每天變著法讓我高興。
說白了,人到中年,堂堂七尺男兒的老二:
活得很失敗,沒有人願意正眼看他。
他窮困懦弱,最大的優點是給別人陪笑。
見了誰都得笑著。
唯一敢在兒子面前發脾氣,可人家不買賬。
他沒什麼身份,高不高興的沒有人在在意。
活著的意義,就只是活著本身。
唯獨通人性,忠厚的狗狗對他好。
聽主人的話,想辦法讓主人高興。
自然,“將心比心”,老二也待卡拉不薄。
原本,他工作之餘以打牌度日。
但自從卡拉上門,改成了遛狗。
老二盡其所能,給它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甚至自己捨不得吃,一年下來,越發消瘦苗條了。
可老二一點也不後悔。
有卡拉在,他的情感、精神世界便有了寄託。
日子雖然拮据,但心裡還算亮堂。
一條狗,給了他陪伴和守護。
讓他沒有被孤獨寂寞侵蝕殆盡。
也給了他活著的尊嚴。
讓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然而,有一天卡拉被抓走了……
二某日,老二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
可遲遲不見卡拉。
沒了狗狗搖著尾巴,流露出的熱情與尊重,老二很不習慣。
媳婦玉蘭(丁嘉麗 飾)告訴他,遛狗時卡拉被警察帶走了。
如果要想贖回來,就必須花5000元辦狗證。
明日4點前,錢不到位狗將被送往昌平“處理”。
依據是1994年,北京市政府出臺的檔案:
《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
此舉乃依法辦事。
可對月工資僅一百多塊錢的老二來說,花錢辦證基本無望。
要知道,這筆錢相當於他三年的收入。
著急又氣憤的老二無處發洩,只能黯然離開。
對著公共廁所的牆吐露心聲:
要你有啥用?狗你也看不住啊!
你真是笨啊你,你豬啊你,你不會跑啊你!
看著他孤獨無助的背影,觀眾自然感受到了這個中年男人內心的酸楚。
其實,媳婦玉蘭逃跑了。
但她跑不過年輕的警察小張(夏雨 飾)。
留給他的時間不足18小時,老二下了決心:
養久了有感情,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把卡拉撈出來!
他邁出的第一步,是找到前同事楊麗(李勤勤 飾)。
因為狗就是她送的,卡拉媽媽有證,可以拿去冒充。
為儘快救出卡拉,老二早已丟下了他本就廉價的臉面。
對著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小張恭恭敬敬,極盡笑臉相迎。
但人家看出了他的詭計,堅持要秉公辦事。
老二靈機一動,立馬拿100塊錢賄賂警察。
這很符合中國式的思維邏輯,花錢辦事。
可惜,小張不幹。
老二隻得繼續沿託人找關係的思路尋找卡拉。
從楊麗到她前夫,再到蕭幹事、王排程、黃師傅、丁師傅。
輾轉6人,最後到手的是一隻英國純種馬耳他。
而卡拉何時能回家,成了老二最大的執念。
曹保平導演的《狗十三》裡,張雪迎主演李玩。
她的狗“愛因斯坦”走丟後,也是一番歇斯底里地尋找。
只是她執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人丟狗後冷漠的態度。
而老二非要贖回狗狗,是不認可經濟價值更高的英國純種馬耳他:
因為對卡拉有感情。
換句話說,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他得不到感情的慰藉。
即便有家庭,有妻兒和高堂老母。
在卡拉身上,寄託著他全部感情。
求人無果,老二想索性辦證得了。
但翻出他多年用獎金偷偷攢下的私房錢,才不過1500元。
太少了,根本不夠。
他甚至去找了老孃,可開不了口。
丟下一點生活費後,趕緊閃人。
最後實在沒轍,老二去寵物市場。
花300元買了只新狗。
誰知被騙,毛是染的顏色。
三影片結尾的字幕,極為諷刺:
卡拉於當晚重新回到老二家,老二於第二天到派出所給卡拉上了戶口。
折騰半天,最終還得花大錢才能了事。
對老二一家來說,往後的日子不好過。
細心的觀眾發現了:
片中狗有名字,而人卻只有個外號。
因為狗對人來說,是重要有價值的。
而人已沒了尊嚴,不被這世界待見。
老二唯獨在狗身上,才能得到本該來自同類的關懷與呵護。
悲催的是,養狗得花錢啊。
不光吃喝,現在還要花大價錢辦狗證。
顯然影片在暗示,窮人“沒有”養狗的權利。
而沒有錢,恰恰是老二最大的難題。
片中多次表達了錢之於老二的重要性。
當打牌的朋友問他借錢時,他做出手伸進兜裡的動作。
卻以出門時匆忙忘記帶錢,來化解尷尬。
轉身到了修車攤,衝完車胎,立馬掏出一張百元大鈔。
因為難找錢,攤主只好擺手。
兩處細節設計,把一個囊中羞澀又精於算計的小市民刻畫得淋漓盡致。
《卡拉是條狗》,明線是講述主人找狗的事。
暗裡卻處處在說,成年人生活中的難言之隱。
老二18個小時的辛苦奔波,看盡了世態人情。
與其說老二是在找狗,不如說是尋找失去的尊嚴。
臉上笑意逢迎,心裡則委屈連連。
一種說不清楚,哭不出來的痛苦。
看完此片,夫人記住的不僅是葛大爺吃黃瓜的經典表情。
空洞無光的眼神,演活了小人物麻木心酸的生活狀態。
還有人到中年的孤獨與無奈。
城市化、商業化迫使人逐利。
但當金錢成為生活的主題,人就不過是一枚枚的棋子。
再怎麼精於算計,結果都是:
必輸無疑。
老二前同事也是老相好的楊麗說:
有時候,人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生活猶如一個大鐵籠,將人們囚禁其中。
現實中,無數的老二們,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唯有寵物,能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有點人樣。
在卡拉身上,老二們也看到了苟且、卑微的自己。
影片似乎一直在講尋狗的故事,本質上卻在說人。
透過一隻狗的命運,映照出人的生存困境:
人的尊嚴,人的孤獨,人的感情、精神世界的崩塌。
人到中年,真不如狗?
葛優這部老片,彷彿不斷在訴說:
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