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

要說《令人心動offer2》裡最讓人意難平的,當屬丁輝被淘汰的結局了。

很多人說,他們在丁輝身上看見了一絲勵志的味道:二本畢業兩個月逆襲考上華東政法研究生,之後裸辭來到事務做一名實習生,如今參加《令人心動的offer2》和七名年輕的選手競爭紅圈律所的工作機會......

很多人猜測,既然丁輝作為草根闖入了8位實習生之列,如果從節目效果來看,更應該讓其“逆襲”成功——於是,很多觀眾靜等著他實現逆襲的那一刻。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在綜藝的節目,終歸還是回到了職場;而職場,恰恰是最講究“現實”的地方:丁輝被淘汰了。

就在很多觀眾為之感到憤憤不平之際,丁輝在採訪中表示,自己被淘汰實則情理之中,因為自己“有工作經驗,想要來到這家律所,肯定要達到更高的要求,沒達到要求,離開也是應該的。”

對丁輝而言,這次節目的失利並不意味著未來多麼“灰暗”,相反,他已經踏上了這條路,即便無法入職紅圈律所,相信也會迎來其他機會。

不過,丁輝在節目中的失利倒是引發了我另一層思考,那就是——

“為什麼有些人歷經坎坷,卻總是贏不了?”

二、

我一邊苦苦思索,一邊也在閱讀很多相關的分析文章,其中方楠老師文章裡的部分觀點讓我深以為然,且給到了我很大的觸動與啟發。

結合方楠老師的觀點,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與分析,我總結出以下三點。

1、轉行領域的選擇大於努力;

按照方楠老師的分析,大意是:丁輝29歲才開始別人22歲在做的事,而這,無疑將成為他在律師行業永遠的硬傷,原因在於,律師這條路很多人15歲就已經確定了——因為踏入律師行業的不少新人,背後往往有著做律師的家長。

換句話說,當別人在律師行業還是“小白兔”時,這些人對律師行業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何況如果你再半路出家,和你同齡的人早已在律師行業裡積累多年,順利的話已經熬到了核心骨幹甚至成為合夥人後備了——你在這個行業赤手空拳和別人PK,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我理解到的關鍵點是:不是說轉行逆襲絕無可能,只是你在轉行前就需要對即將轉行的領域做個預判與評估,類似律師、醫生等這樣的行業,已經發展演化多年了,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屬於“早立志重積累”的行業,這些領域其實不太適合一個毫無基礎、半路出家的普通人去逆襲,因為實話說,可能連就業機會都沒有——不是你不行,只是競爭對手太多太強大。

2、對美好低機率事件的渴望,恰恰讓“逆襲”難上加難;

為什麼很多人渴望丁輝能夠上演“逆襲”?

根據方楠老師的分析,這種心態的背後折射出的恰恰是時下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態。

從我的理解來看,其實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博取最大的成功”的僥倖心理。

我曾經看過一些文章,大意是,窮人和富人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對待“機率”的態度和行為存在本質差異。

窮人總喜歡用“最小的代價博取最大的成功”,於是熱衷於低機率的“奇蹟事件”,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人雖然窮,但依然會買彩票,因為他們會幻想,萬一有一天,自己真的中了幾百萬幾千萬,這輩子豈不就安穩無憂了麼?

但事實上,意外中獎的機率無異於你被雷劈了一樣的渺茫。

而富人更懂得“持續投資”的道理,他們會集中時間、精力等一切資源,持續性地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做投入,從而增大事情成功的機率。

而對待機率的不同心態與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機率上會讓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

3、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並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

事實上,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對於普通人而言,職場的容錯率實則是很低的。

換句話說,同樣的錯誤面前,一個出身名校的畢業生和一個出身普通的畢業生,公司對前者會更為包容。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暈輪效應”: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如果對方有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或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TA其他品質或特點的正確瞭解。

在現實中,“暈輪效應”的典型體現叫做“第一印象”:如果大家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不錯,顯然就會對TA更為包容——這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突出特點或品質的普通人,你無法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沒有印象甚至是不好的印象,別說逆襲了,可能連很多機會都會對你關上大門。

三、

來訪者蘇蘇(化名)前來諮詢時苦惱不已。

蘇蘇,5年前畢業於國內一所普通大學,電子商務專業。

畢業後的蘇蘇來到一家電商企業從事網店運營工作,但幾年下來,她深感工作壓力大、收入有限,萌發了離職的念頭。

她的諮詢訴求是:希望透過職業重定位,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來一個華麗的“逆襲”。

針對蘇蘇這樣的來訪者,諮詢開始時,除了需要全面瞭解和確認對方的資訊之外,更需要進行系統的認知調整與梳理。

1、對“逆襲”的定義與理解本身,比“逆襲”更為重要;

我告訴蘇蘇,因為每個人對“逆襲”的理解與標準不同,關鍵在於,你對“逆襲”這件事有沒有具體的標準?以及給自己設定的具體時間期限是多久?

透過一步步的引導與澄清,蘇蘇的回答是:如果一年後薪資漲幅超過10%、三年後能夠有個明顯的提升(不論薪資或者職位),在她看來,就是不錯的“逆襲”了。

“如果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說:“未必一定要透過重定位或者跳槽才可以,不是嗎?”

蘇蘇想了想,點了點頭。

2、全面進行能力盤點,並結合個性特質等綜合評估;

接下來,我帶著蘇蘇從職業訴求、職場能力、個性特質以及可能的優勢潛能等部分進行了梳理與分析,我們達成的共識如下。

1)、當前的職業對蘇蘇而言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

按照蘇蘇的說法,這家企業不是所有畢業生都能輕鬆進入的,當時蘇蘇在校表現還很不錯,最後一年她和其他同學一道在這家公司實習過,也是因為實習期間表現優異,才得以留下來在裡面工作。

如果撇開應屆畢業生的背景與成績優勢,按照現在的情況,再想找到這樣一個平臺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2)、蘇蘇的能力並非完全不勝任,只是有待提升;

透過能力梳理,我發現蘇蘇在資料分析與整理、視覺呈現等方面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但之所以薪資上不去,和她對電商運營中的某個特定的內容不熟有關,或者說,她並沒有掌握住這部分的經驗和技巧。

對於這部分,我們通常從兩個維度上進行改善:

一是從自身出發,透過主動學習這部分的內容,讓自己儘快適應這部分的工作,並漸漸做到熟練,再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與方法;二是從外部出發,透過向做得好的領導或同事請教,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3)、從蘇蘇的個性和特質等層面分析,還是較為適合當前職業的;

例如,蘇蘇個性較為開朗,很擅長和人溝通,因此不論是與客戶還是和其他部門的同事溝通,都比較流暢;蘇蘇的特質裡,對現實的感受力較強且具備一定的審美天賦和才能,等等——這些無疑為她未來做好這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透過系統諮詢與分析,蘇蘇赫然發現,原來自己完全沒必要換個領域重新開始,而是隻需要進行戰略及方法的調整,就可以有效改善當前的職業境遇,這讓她欣喜不已。

四、

行文至此,我還想再多說兩句。

從我經手的諮詢案例來看,不少來訪者對於“轉型”似乎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在他們看來,似乎只要定個轉型方向,後面的逆襲就能順理成章了。

然而事實卻是,“逆襲”根本不是你在A做不好,換到B就突然能夠一鳴驚人;而是你在A盡到了自己的全力,得到了一定的積累與提升後到B領域,透過積累和提升又達到了一個高度,繼而再轉到C......經過一系列螺旋式的累積與上升之後,突破了量變質變的臨界點,最終才能到達一個全新的高度。

請永遠記得,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希望渺茫的“逆襲”上,倒不如從培養自己的習慣及提升自己的能力等方面出發更有效更實際。

因為所謂成功,本質上就是你達成了你對自我的期待,但前提是,這樣的期待是合理的。

如果你一開始就對自己抱有不合理期待,你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達成這樣的期待——這樣的人生,也往往會被你用“失敗”一詞武斷定義;而更可怕的是,你就此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與對自我的期盼,最終渾渾噩噩虛度了一生。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璃語生涯創始人。著有《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

31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女戀》男嘉賓全員選擇繼續,金晨金莎沒回應,張豆豆又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