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曾幾何時,王晶與周星馳的組合便是無厘頭喜劇和高票房的象徵,只可惜,如今沒了周星馳的王晶作品卻已風光不再,反而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周星馳輝煌依舊。其實,王晶還是和周星馳合作次數最多的導演,從1990年的《賭俠》到1999年的《千王之王2000》,王晶共執導了周星馳主演的8部電影,同時還擔任了《逃學威龍》、《百變星君》、《大內密探零零發》的監製以及《行運一條龍》的出品人。如此一算,兩人的合作已有12次,堪稱“最佳拍檔”。

不少人認為是王晶成全了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地位,因為上世紀90年代前期,“星爺”風頭正勁時也曾與其他導演合作,但說到觀眾歡迎和票房成績,還是以與王晶聯手炮製的那幾部作品為最。加之王、周皆是香港後現代無厘頭喜劇的代表人物,難免會將二人等同起來。不過,當90年代中期周星馳從單純的演員成長為電影作者時,他和王晶分別拍出的喜劇作品便各有千秋、不盡相同。儘管周星馳的個人作品存在著不少缺點遺憾,但與王晶一如既往的喜劇套路對照,某些方面卻又高明深刻許多,而在這種比較之下,我們亦可清晰發現王晶喜劇創作的種種侷限和嚴重不足。

一、所謂“後現代”

當年難登大雅之堂的“無厘頭”喜劇,如今卻被哄抬為“後現代主義”的支流一脈,不知王晶、周星馳聞之後會否啼笑皆非?專家學者還從文化角度將其歸為“商業後現代藝術”範疇,並認為以王晶、周星馳為代表的香港電影人不自覺的透過無厘頭喜劇這個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創作態度和情趣觀念,並在對觀眾的觀察中實現“自身體驗”。大概也正是這種“不自覺”的無心插柳,才使得王晶、周星馳的“商業後現代藝術”更具粗糙的原始活力。

“商業後現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對經典文字和傳統觀念的顛覆解構。這點在周星馳和王晶合作的《新鹿鼎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單是反清復明的大業被韋小寶解構成“搶回我們漢人的銀子和女人”便可見一斑。再者,王晶的《洪熙官》和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亦同樣是對經典文字的顛覆翻新之作,而拼湊、諧仿等“後現代”手法更為兩人所熱衷使用。不過,當週星馳與李力持合導《國產零零漆》之後,儘管依然在搞無厘頭喜劇,但其作品與王晶喜劇的區別卻已日趨明顯,“後現代”的豐富特徵開始逐一體現,反觀王晶作品卻在原地踏步,仍停留在“商業後現代”的最淺顯層面上。

周星馳曾講,《唐伯虎點秋香》和《國產零零漆》在其個人的喜劇創作中可互為對應。因為《唐伯虎點秋香》是一部盡皆過火誇張的瘋狂喜劇,《國產零零漆》則無論表演還是風格手法都相當剋制,並嘗試加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這一放一收間,周星馳喜劇的探索之路已邁進一大步。至於離開周星馳的王晶,拍喜劇似乎已江郎才盡,仍以拼湊抄襲維持創作,只懂瘋狂過火,不知剋制收斂,逐漸陷入自我克隆的商業窠臼。即便對經典文字的顛覆也依舊停留在簡單的遊戲狀態,《笑俠楚留香》、《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武俠七公主》中的所謂“後現代解構”除了拼湊故事、惡搞人物,再無其他。

另外,王晶和周星馳的電影還都慣用“屎尿”噱頭。1993年,王晶的《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中有梁家輝替方便完的小孩擦屎,周星馳的《破壞之王》中則有鄭祖用星爺沾滿糞便的雙手擦臉,兩相比較,都是拿噁心當有趣,本來沒有高下之分。但在1999年的《喜劇之王》中,電影劇務(吳孟達)辱罵臨時演員(周星馳)唱“你是一攤屎、命比蟻便宜”;伴隨著這首歌出現的則是上面寫著“屎,我是一坨屎”的廣告牌,而這些似乎正是片中那位空懷抱負卻被人看作廢物的臨時演員的心情寫照。周星馳如此借“屎”抒懷,觀眾不僅不會覺得低俗噁心,反而可能產生深刻的感觸共鳴。也就在這一年,王晶重新找回周星馳主演了《千王之王2000》,片中依舊有他玩了多年的用吃屎來整蠱他人的濫俗橋段,對此我們除了感慨王晶先生的“一貫堅持”外,無話可講。

或許深層次的內涵表達對於習慣創作膚淺笑片的王晶來說,或許是不願為之。王晶未必拍不出《大話西遊》那種可以上升到文化範疇的“後現代經典”,拼貼式的搞笑橋段、顛覆性的人物關係當然難不住王晶,龐雜錯亂的時空敘事結構、對經典文字的解構戲謔也不過讓他費盡心思而已,真正令這胖子為難的可能是周星馳、劉鎮偉能以“後現代”的遊戲姿態搞出深刻黑色的多元主題,畢竟這是與他商業批發的生產原則相悖的。同樣,用喜劇方式演繹英雄與愛情的浪漫正劇,仍能產生刻骨銘心的大悲大喜,亦是拍慣了惡俗應景的泡沫喜劇的王大導演計算之後可能放棄的。

二、少個“真”字

嚴格來講,與周星馳後來自立門戶的喜劇相較,王晶笑片已愈見批次生產的快餐化。原因無他,只是缺乏周星馳拍電影所堅持的“認真”與 “真誠”而已。

對於自己參與創作的作品,周星馳向來精益求精,每個笑位、每個橋段都反覆揣摩設計;具體到影片製作的每個細小環節,他同樣儘可能事必躬親。如此下來,《國產零零漆》、《食神》、《喜劇之王》中便經典笑料不斷,處處可見星爺不厭其煩的千錘百煉和匠心獨具。不過,創作太過認真也有麻煩,其近作《少林足球》和《功夫》超支延時,甚至不惜補拍,難免令投資公司怨聲載道。相比之下,王晶拍片則追求高效率,很多時候不惜以創作上的妥協保證影片按時完成,加之王氏喜劇慣會投機取巧,多是拼湊抄襲的大雜燴,笑料雖然密集豐富,卻不加認真錘鍊,尤其近來的橋段笑料往往惡俗無聊,令觀眾無關痛癢,有時連一笑而過的感覺都難再有。

比如周星馳和王晶先後拍攝的同是用醜女為噱頭的《食神》和《豬扒大聯盟》。前者雖然只有一個莫文蔚扮演的“雙刀火雞”,卻遠比後者出現的四個怪型醜女(其中也有莫文蔚)來得神采飛揚,令我輩印象深刻。細究起來,《豬扒大聯盟》的問題不是出自演員及造型身上,而是身為編導的王晶和霍建華只將“醜女”作噱頭,並不認真刻畫角色、鋪排故事,以至人物形象蒼白淺薄。與之對照的是《食神》中的“火雞”被施以濃墨重彩,外表內心皆是戲,角色性格豐富立體,盡顯“醜女”真性情。

無可否認,王晶的多數喜劇確實好笑,娛樂性亦十足,但若從中找出些如《喜劇之王》那種包含愛情與勵志的共鳴感動,則肯定會徒勞無功。他最擅長的是大灑狗血的整蠱惡搞,逢有至情至性的情節人物卻多是點到即止,不作重點渲染。--王晶似乎始終以遊戲態度對待喜劇電影,只想不負責任的瘋狂戲謔一切,不肯投入半點真誠令自己的喜劇有血性、有靈魂、有情調。因此,浪漫愛情到他手中會搞成花樣百出的“追女仔”,底層小人物的勵志奮鬥喜劇他只能選擇迴避。這大概是王晶與周星馳兩人在喜劇創作上一項不可忽視的差距。

三、正劇太過火

周星馳的過人之處在於喜劇領域,王晶雖然涉獵廣泛,但大多是搞笑、槍戰、打鬥、賭博等型別的什錦拼湊,真正的劇情片卻非常少見。他以賭片成名,1989年的《至尊無上》和《賭神》儘管開創了90年代賭片潮流的濫觴,卻並非日後周星馳主演《賭俠》、《上海灘賭聖》那樣的拼湊喜劇,反而是極重劇情鋪排的正劇。不過,《賭神》依然有太多的搞笑成分,倒是《至尊無上》堪稱王晶最早亦是最標準的正劇。除了賭桌上懸念迭起的對決令人屏息外,該片亦受到吳宇森《英雄本色》的影響,重視對兄弟情義的渲染,其慘烈感人程度在王晶電影只此一家,可惜仍嫌過火。

縱然王晶收起笑臉拍攝嚴肅的劇情片,我們從中也不難發現許多詼諧因素,只是已相當收斂。不過,王晶拍煽情戲卻從不懂得剋制,總是用力過度,多數時候甚至和他的搞笑片一樣,為煽情而煽情,令觀眾極不舒服。好像《新英雄本色》和《龍在江湖》都借虐待兒童來殘忍煽情,前者劉青雲的“女兒”先受到非人的虐待,不久又慘遭毒手;後者劉德華的“兒子”則被惡徒硬生生挖去雙眼;王晶將這些殘忍細節逐一展現,還用盡篇幅渲染身為父親的痛心疾首,或許很容易激起觀者的同情心,但如此刻薄冷漠的不擇手段卻實在不夠高明。可惜王晶從不這麼想,反而自以為得計,2000年執導的《笨小孩》更加變本加厲,以痴呆者的生活為題材,大搞親情、愛情及社會認知的煽情調調兒,但因渲染手法過度,為煽情而煽情的人工痕跡明顯,效果自然差強人意。

其實對於拍慣商業片的王晶而言,過度的商業計算難免會影響真情實感的細膩表達,這種創作上的缺憾在王晶的早期作品中或許並不明顯,越到後期才越發嚴重。最突出的例子是《黑白森林》,節奏明快、劇情緊張,精妙設局與槍戰場面各擅勝場,盡顯王晶拍警匪槍戰片的舉重若輕。不過,若涉及到刻畫男主角身陷“黑白界限與殺父之仇”的內心煎熬戲份,便交代得草率單薄,很難給觀眾以懸念及共鳴。比如王晶近作《性感都市》,雖然宣稱展現都市女性的情感故事,實際卻偏偏見不到動人的感情演繹,一切都如蜻蜓點水,不作深入刻畫,只求讓觀眾看得輕鬆娛樂,不必共鳴感動。其實將情感戲做成快餐品才是王晶製作電影真正秉承的營銷策略……

28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邵逸夫百年影壇得失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