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殭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鍾發、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的,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唸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殭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對殭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殭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覆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殭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殭屍融入香港殭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殭屍”,道長與小殭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殭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殭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藥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殭屍,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殭屍鬥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殭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殭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殭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閤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殭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僕”。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殭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殭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型別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殭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殭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殭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臺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殭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殭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殭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殭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樑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