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大秦賦》開播已有半月,作為本年度最熱的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前三部《大秦帝國》的珠玉在前和當下優秀影視作品的貧乏給了觀眾太多期待和關注的理由,豆瓣評分也一度高達8.9,離封神僅一步之遙,可惜隨後一路跳水,迅速跌破8分紅線,今日更是到了大失所望的6.9分。

從交口稱讚到平平無奇,高開低走的《大秦賦》究竟釋放了多少辣眼睛的元素呢?

槽點自然是很多的,比如選角上普遍存在年齡與角色不符的問題,接近知天命之年的辛柏青飾演二十出頭的公子異人,不惑之年的張魯一一演到底,還一把鼻涕一把淚衝著朱珠(飾趙姬)叫媽,當然後者的演技同樣迷之尷尬。

顯而易見,兩大主演相比《縱橫》篇裡富大龍和寧靜神級演技的差距的確不足以道里計,也難怪觀眾不買賬,評分跳水的轉折點在張魯一飾演的13歲嬴政出場之時也可以理解。

但演員絕非影視作品的全部,更何況還有段奕宏、李乃文和鄔君梅等老戲骨在撐場面,算上精美考究如同兵馬俑復生的場景服飾,宏大的戰鬥畫面,怎麼也不失為良心製作,而作為《大秦帝國》四部曲中觀眾熟知度最高的一部,千古一帝的往事也自帶熱度,本該是個圓滿的句號,而口碑之所以崩壞,筆者認為劇本更需要為此背鍋。

舉幾個例子吧,嬴政死活要跟仲父“浪跡天涯”的橋段就算了,他還要抱著趙姬哭、找華陽老太后哭... ...無怪乎網友吐槽為《大情帝國》。千古一帝何許人也?史冊上雖不過寥寥數筆,從他不立王后儲君以及撲殺幼弟、逼死仲父等諸多事蹟來看可知其殺伐果斷、不近人情,至少比“六世之餘烈”的那幾位先王要狠得多,奈何如此多愁善感?

冬兒倒是美得冒泡,可惜筆者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現她對於劇情的意義何在,難道只是為了對標《崛起》篇的魏優伶嗎?

▲迷之行為藝術

秦王先是特意前往甘泉宮檢視兩個弟弟的事情是否屬實,後又神經兮兮地半夜起床並小跑到太后床頭掛上一把利劍,情緒控制能力差到髮指。

嫪毐究竟是怎麼入宮的?趙姬不過找呂不韋喝了頓酒,再出場時嫪毐便滾了甘泉宮的床單,這是覺得觀眾天生就該知道他們的破事嗎?

▲個人意見:嫪毐演技最佳

劇集長達78之多,嫪毐出場四十多集依舊活蹦亂跳,似在構造一種“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活該,也令人感嘆千古一帝的真實水準還不如一個假太監。劇情仍停留在宮鬥環節,拖沓至此,宗室、華陽太后、楚系、相系和嫪毐的挑戰紛至沓來,的確跟《如懿傳》難分彼此。

種種如此,各位當自行體會,劇本類似於新版《水滸》百單八將人人混了個臉熟,最終想說的沒說明白,該一筆帶過的卻又佔了不少戲份,造成了不知所云的尷尬。

以宮鬥為例,圍繞著最高權力的鬥爭永遠存在,但激烈程度卻不至於此,先秦的後宮干政事件最嚴重者莫過於宣太后,魏冉之外的外戚在宗室面前屁都不是,華陽更不過是為了太后之尊而與異人達成交易而已。再者,東周五百年弒君篡位事件頻發,唯獨秦國堪稱淨土,造反也是最少的,原因在於老秦人比較固執,異人的嫡子之位的確來得突兀,但木已成舟大家服從便是,一如《裂變》中年長的公子虔對秦孝公毫無芥蒂,甚至親自指導太子,嬴傒企圖行刺的橋段自然是子虛烏有。

筆者竊以為,影視作品的確不是乾巴巴的正史,為了讓觀眾感興趣必須有所取捨和加工,人物刻畫更是要突出重點,只是前提仍在於合理性和真實性。

以擅長大開大闔治國之術的李斯為例,竟然成了宮斗的諸葛亮,其實所謂“客卿”不過是個吃閒飯的,呂不韋倒臺之後方憑藉《諫逐客令》方進入嬴政視野,之前為何不顯山露水呢?他本是呂不韋的人,倘若被重用就將陷入站錯隊的尷尬。

皆嫪毐之禍扳倒呂不韋是史實,只是過程如同快刀斬亂麻,嬴政憑一己之力足以完成,過程根本沒這麼複雜,心思也從未糾結過。

最離譜的還是幾部都有出場“關內侯”了,原著中將其被視作二十級爵位的巔峰,唯有宗室元老方可擔任。其實秦爵只有十八級,封君(如商君)封侯(文信侯)都差不多,卻並不屬於爵位序列,至於關內侯是漢代徹侯的統稱,取意於函谷關內,實為雜牌侯爵,甚至不如關於漢壽亭侯(亭乃十里的封地範圍)。

儘管如此,上面說的也皆是表象和細節,尚不至於令一部良心大作徹底崩壞,筆者以為核心問題或許在於導演的企圖。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類似於後世的散文詩。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某度百科

《大秦帝國》原著筆者十年前就看過,一本歷史小說的確不應視作正史,孫皓暉先生是陝西人,對“糾糾老秦”無限熱愛,以至於原文充滿了“秦國正義”的味道,卻有些罔顧史實了,比如對外交欺詐的讚賞和綁架背盟事件的描白。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君書》

養耕戰之士,除五蠹之民。--《韓非子》

更有甚者,《大秦賦》將統一戰爭定義為“消弭戰事,拯救萬民於水火”,殊不知大爭之世何來對錯之分?大秦帝國早已拋棄穆公時代詩賦外交的優雅氣質,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這在變法的功利屬性上可見一斑,史載秦代“力役三十倍於古”,一句“這就是我們秦人”說起來驕傲,實則聽來頗為諷刺。

▲被車裂的商鞅

與此同時,歷代相邦皆為外來戶,卻幾無善終之人,從商鞅到呂不韋、李斯為了功名利祿皆如飛蛾撲火,實在看不出一絲人文精神。再怎麼歌功頌德,也不會有人願意穿越回去成為一個最終會被活埋的驪山死囚吧?

《大秦賦》試圖表現出秦人的團結,宗族、太后、外臣、外客以及呂不韋勢力,無論各自利益訴求何在,最後都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嬴政的陣營,只是這並非千古一帝的個人魅力,不過是找到了共同的利益點罷了。

誠然,秦亡之後之後漢承其制,兩千年來無數次改朝換代,卻無人能跳出秦始皇和李斯勾勒的帝國藍圖,甚至影響至今。但即便如此,我們依舊不能將其塗抹成華夏故地的原生文明,春秋戰國是貴族和士階層的時代,“士為知己者死”、“君子不免冠”方是先民的精神追求,而非赤果果的交易、富貴、欺詐和征伐。

▲“天下苦秦久矣”絕不僅僅是口號!

總之,文明的基礎永遠是人,一個不加掩飾地將民和國放在對立面,只承認耕戰之民,用人頭作為賞賜的標準的帝國,本身便是反人類的存在。《大秦帝國》系列的成功也只能算是古裝劇的成功,而非歷史劇的逆襲,在傳承歷史、還原歷史原貌方面還差得太遠,最後一部的口碑崩壞或許意味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這才是真正的進步吧。

7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終極筆記》版陳文錦,跟劉詩詩是北舞同學,還和於正合作過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