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勳是CCTV6電影頻道的資深攝像,2004年入行,至今已在電影頻道工作了16年。
近期他用佳能EOS C500 Mark II電影攝影機完成了《周遊電影》和《幕後》兩個欄目的拍攝,從場景複雜的法國藝術中心到場地侷促的郭帆導演工作室,佳能EOS C500 Mark II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王建勳也分享了自己的使用心得。
您在電影頻道工作了多久,日常主要負責哪些工作?
王建勳:我應該是2004年下半年到電影頻道工作,至今已經差不多16年了。最初電影頻道的欄目比較簡單,除了延續至今的王牌欄目《中國電影報道》外,其他時間基本都是放電影。後來開闢的欄目越來越多,目前有《佳片有約》《今日影評》《周遊電影》《幕後》等欄目。除此之外還經常會有機動工作,比如電影節的採訪報道、各類專題片的拍攝等等。
日常工作如何分工?電影頻道有多少位攝像師?
王建勳:目前攝像組一共有11個人,日常的欄目會有大概的分工,但是也會隨時調配,因為會有很多突發和隨機的工作。所以我們的攝像師都是多面手,能夠適應各種拍攝工作,也能夠應對拍攝現場的各種突發狀況。
《周遊電影》和《幕後》是兩個需要經常變換拍攝地點的欄目,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幕後》主要是影視製作人訪談,也會探訪幕後製作公司,這次我們採訪的是《金剛川》郭帆部分的美術指導郜昂,地點就選在了郭帆工作室。
目前攝像組都有哪些攝影機?外出拍攝都會帶哪些裝置?
王建勳:《佳片有約》固定棚拍,燈光和機位都是固定的,用的是訊道攝像機。其他外採的欄目基本都用佳能5D Mark IV和EOS C300 Mark II,外出會帶三套裝置,除攝影機外還有圖利特可調色溫的燈、手持穩定器和麥克風。
那這兩次拍攝為什麼用了佳能EOS C500 Mark II?
王建勳:這個說來話長。影像的技術和產品更新迭代很快。
從最早的磁帶攝像機到目前常用的佳能單反相機5D Mark IV,電影頻道的裝置也隨之不斷更新,除了能夠提升現場拍攝效率,也因為從標清到如今的4K,觀眾對畫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新裝置才能滿足拍攝素材的高要求。
目前5D Mark IV能滿足日常拍攝,但我們也要不斷尋找和了解功能更強、畫質更理想的攝影機,為做下一輪的裝置更換做準備。所以這兩次用佳能EOS C500 Mark II拍攝,主要也是深度體驗一下這款產品,看能不能滿足我們拍攝的需求和後期製作流程。
當然,首選佳能EOS C500 Mark II,主要是因為我們對佳能以往機型很熟悉,上手容易,並且EOS C500 Mark II和目前在用的C300 Mark II外形、按鍵分佈的邏輯大致相同,拍攝中會比較有把握,在我看來是升級的首選物件。
那來談一下《周遊電影》的拍攝。
我們主機位用的是EOS C500 Mark II,另外兩個機位用的5D Mark IV,這樣搭配有沒有碰到什麼麻煩,比如色彩不一致的情況?
王建勳:對,一開始我也確實有這個擔心,但實際拍攝還是比較順利的。開拍前我們簡單做了一下測試,使用同一支鏡頭,EOS C500 Mark II和5D Mark IV都用4K解析度錄製,格式分別為XF-AVC和MOV,對比了一下,兩個畫面可以看出輕微的色彩差異。但這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佳能兩條不同的產品線,電影機和單反的色彩系統。簡單來說,EOS C500 Mark II的畫質更勝一籌,色彩更準確,飽和度更好,有電影質感;而5D Mark IV顏色更鮮亮,看上去更討好人眼,但飽和度略遜一籌。
三個機位拍攝的素材最終剪輯到一起,色彩不一致怎麼辦?如何解決?
王建勳:因為5D Mark IV是日常用的裝置,機身內的引數設定好一般不怎麼動,而EOS C500 Mark II選單更豐富、功能也更強,所以我還是嘗試讓它的色彩和色調儘量向5D Mark IV靠近,調整的方法,首先是根據拍攝現場的環境將兩款裝置的白平衡校準,通常會用白紙參考,但白紙其實偏藍、發灰,不是純白,我們用了專門的白卡。然後把其他引數調成一致,這樣二者顏色會有差異,但是可以通過後期儘量彌補。
另外就是調色溫。以往的經驗是把燈光的色溫調到5100,5D Mark IV略低一些,設定在5000,或再往下一點到4900,這樣拍出來的人臉會更接近膚色、更好看一些。而EOS C500 Mark II則把色溫調到5100,可以進一步讓兩款裝置採集到的顏色更接近一些。
這個調整過程麻煩嗎?
王建勳:不麻煩,很快就調好了。一方面得益於我們多年來一直用佳能的裝置,非常熟悉,調整起來得心應手。另一方面佳能EOS C500 Mark II的選單邏輯清晰,每個功能都能很迅速的找到,並且外接監視器支援觸屏操作,效率很高。
《周遊電影》拍攝相對複雜,有不少移動鏡頭,遇到了哪些問題,都怎樣解決的?
王建勳:這期《周遊電影》的拍攝有兩個難點。第一個難點是其中一個長鏡頭,周黎明從戶外走進法國藝術中心,我們的設計是攝影機一路跟拍,到法國藝術中心門口時周黎明右轉進去,攝影機拍完他走進去之後,向上拍到門上方的法國藝術中心幾個字,這個長鏡頭難在攝影機要防抖,保持畫面平穩,我們原計劃用5D Mark IV加穩定器拍攝,但是光線很難控制,戶外有斑駁的樹蔭,映在周黎明臉上忽明忽暗,另外從戶外到室內那部分光線落差太大,拍了幾次效果都不好。
我就決定用EOS C500 Mark II嘗試一下,它體積不大,配備的提樑手柄和握持手柄方便操控,但是沒有辦法用我們那個小的手持穩定器,現場找匹配的穩定器或軌道也不現實。好在EOS C500 Mark II內建影片電子影像穩定器功能,我們在現場找到一輛人力三輪車,攝像師扛著攝影機坐在三輪車上,跟隨周黎明移動,保持了畫面的穩定。
另外還要稱讚一下EOS C500 Mark II的15+檔高動態範圍,周黎明從戶外走進室內的那個鏡頭,用EOS C500 Mark II亮度反差大的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個難點是錄製中有一段是周黎明在書架前移動,翻看法文書籍,攝像師跟拍。我們先和周黎明設計好行進路線,溝通好走位,設計好到哪個拐點變換視角,將周黎明送走。這段拍攝同樣碰到了光線的問題,因為有一部分場景靠近窗戶,戶外陽光射進來,還有一部分是書架間的過道,光照變成室內的日光燈。攝像師肩扛EOS C500 Mark II,雖然鏡頭有輕微搖晃,但並沒有失焦的情況,反倒是增加了紀實感,另外拍攝中我們始終保持曝光一致,儘管從日光到燈光場景的轉換光線有了變化,但得益於攝影機的高動態範圍,畫面也沒有出現問題。
這期《周遊電影》的兩個主場景分別為影廳裡和一塊LED屏的正前方,機位和燈光都有什麼講究?
王建勳:影廳的環境燈光佈置確實有點複雜,我們只帶了三支燈,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做到最好。我的經驗是先確定周黎明的位置,然後再調整燈光。三支燈的位置是有先後次序的,第一支肯定是先保證他的面部有充足的光線。第二支燈放在側後方,打出輪廓光,這樣就得到了人物採訪最基本的光源。第三支燈從另一邊的側面打,這支燈的作用是讓人臉有一點陰影,顯得有立體感,沒那麼平,看起來就舒服很多。
LED屏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見,通常只是作為背景出現,只要滿足被攝人物的正常曝光即可。但《周遊電影》周黎明需要配合LED屏播放的畫面做講解,所以除了拍攝人物外也要兼顧畫面。所以我們將三支燈點亮,其中兩支打面光,另外一支放在周黎明的側後方打輪廓光。這樣人物區域的亮度很高,拍攝過程中LED屏也能保持正常曝光,觀眾可以看清螢幕畫面。因為要兼顧人物和LED屏,我們將EOS C500 Mark II作為主機位拍全景,因為它搭載的是5.9K全畫幅CMOS影像感測器,有更好的畫質和通透性,顏色也更精準。另外一臺5D Mark IV作為B機位,用來抓拍周黎明的特寫,這樣兩個機位的素材交叉剪輯避免單調。
我們還用EOS C500 Mark II拍了一期《幕後》,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王建勳:這期《幕後》我們來到郭帆工作室採訪他多次合作的美術指導郜昂,他們目前已經開始籌備《流浪地球2》。相對於《周遊電影》,這期《幕後》的拍攝相對簡單,只是固定機位的採訪。這種嘉賓和主持人對談的形式,我們一般會設定三個機位,其中一個拍全景,兩個拍特寫,只不過之前拍全景一般用C300 Mark II,這次換成了EOS C500 Mark II。
除了常規的燈光、小蜜蜂、三腳架之外,鏡頭我們帶來的鏡頭是:
佳能EF 16-35mmf/2.8L III USM
佳能EF 24-70mmf/2.8L II USM
基本和《周遊電影》的配置差不多,這兩款也是我們日常拍攝使用頻次很高的鏡頭,兩支鏡頭成像效果幾乎一致,便於多機位拍攝後期剪輯和調色,另外也是佳能比較經典的兩款鏡頭,拍人物採訪質感很好。
採訪選在郭帆工作室的一處休息區,空間稍顯侷促,但現場光線條件還可以,同樣考慮到EOS C500 Mark II採用5.9K全畫幅CMOS影像感測器,能帶來更廣的視角和更好的畫質,並且更有通透性,我們把它作為主機,放在郜昂和主持人的正前方。考慮到背景是一面牆,上面是一些知名電影人拜訪時留下的簽名,所以給EOS C500 Mark II搭配的鏡頭是佳能EF 16-35mmf/2.8L III USM鏡頭,便於廣角拍全景。
同時現場打了兩支燈,儘量把環境打亮,然後把EOS C500 Mark II的光圈縮小到5.8左右,這樣可以凸顯出背景簽名牆,也讓畫面更有縱深感。
而另外兩臺5D Mark IV搭配的都是佳能EF 24-70mmf/2.8L II USM鏡頭,用於抓拍主持人和郜昂的特寫。
我們用EOS C500 Mark II拍攝了兩檔欄目,有什麼感受和心得?
王建勳:這兩次拍攝,特別是《周遊電影》,EOS C500 Mark II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它的色彩、寬容度、防抖效能、全畫幅帶來的畫面質量以及模組化設計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因為之前完成了《周遊電影》的拍攝,讓我對EOS C500 Mark II更有信心,這次拍攝ISO設定為800,並採用5.9K Cinema RAW Light錄製,後面發現記錄到更多細節,有更高的寬容度,後期調整畫面更容易。
在使用上,不管是放在腳架上的固定機位,還是移動拍攝,EOS C500 Mark II都比想象中要輕便一些,在常規採訪中,機身+鏡頭+監視器,就能夠勝任拍攝工作,不需要給EOS C500 Mark II搭配過重的腳架。另外按鍵以及各個介面的設定更加人性化,比如監視器,相比我們目前用的C300 Mark II更方便易用,卡槽也從機身正後方移到側方,攝影師操作更方便了。
還有一點讓我印象很深,EOS C500 Mark II搭配的電池續航很長,我們一般外拍都會給5D Mark IV配3塊電池,拍攝間隙都要更換,但這次用EOS C500 Mark II兩天拍攝兩檔欄目,拍攝時長超過3個小時,最後還顯示差不多一半電量。《幕後》這次EOS C500 Mark II與5D Mark IV的搭配,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比較新鮮的方式,整體給我的拍攝體驗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是佳能Cinema EOS電影攝影機和單反系統,但相容性和操作統一性都很好。即可兼顧便攜快捷的拍攝,也可完成高規格高畫質的拍攝。是個不錯的選擇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