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香港喜劇電影史上,許冠文及其作品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較之以往的港產笑片,許冠文的電影繼承了重橋段、輕結構的傳統,好像取材於香港九龍一件真實盜劫案的《摩登保鏢》,雖然在保安與匪徒的追逐鬥智加入諸多緊張刺激的滑稽笑料,但整體架構仍是以許多獨立成章的笑料堆砌而成。再者,許冠文更加註重突出個人表演的作用,除了精心刻畫人物的詼諧性格和懵笑行為之外,還極具諷刺自省意味。比如《半斤八兩》中,許冠文扮演的私家偵探對待下屬刻薄成性,又自以為是,但經歷一番教訓後總算還能自我檢討。

情節既貼近現實,又新奇有趣;注重錘鍊對白笑料,刻意經營人物處境的喜劇效果;加強個人的“無厘頭”表演,荒唐誇張中帶出冷靜的人文思考(尤以《天才與白痴》和《賣身契》為甚);上述這些可謂許冠文喜劇創作的主要特色,同時也是許氏笑片贏得大量忠實觀眾的重要原因。

作為70年代香港鬼馬喜劇的曾經擁躉,著名導演韋家輝拍攝的賀歲片《鬼馬狂想曲》幾乎可以視作是許冠文喜劇的拼湊翻拍版。因為該片的情節、人物、對白大多以《半斤八兩》為藍本,比如巷內和影院的兩次打劫,吳鎮宇、劉青雲、古天樂、陳小春分別模仿石堅及許氏三兄弟的角色演繹和臺詞語氣,都足以令熟悉《半斤八兩》的觀眾會心一笑。

除此之外,《鬼馬狂想曲》開篇“古董店捉賊”一場戲仿的是《摩登保鏢》中“金縷玉衣”那段;鍾麗緹、劉青雲在家中回答電視節目提問則抄自《鬼馬雙星》;至於扮失憶的鐘麗緹,似乎又可從《天才與白痴》中找到源頭。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鬼馬狂想曲》不僅大肆向許冠文名作借橋,並且還模仿了其他70年代香港鬼馬喜劇的造型。好像鍾麗緹和張柏芝的角色形象就分別來自《七擒七縱七色狼》中的狄娜和《林亞珍》中的蕭芳芳。

融合豔情與喜劇元素的《七擒七縱七色狼》(1970)是昔日粵語片時代的流行型別,狄娜的性感模樣,七個男人慾火難耐的大出洋相,使得該片的群戲塑造相當精彩。相比之下,《林亞珍》系列則是蕭芳芳的獨角戲,影片的所有笑料皆圍繞行事懵懂、不知深淺的“林亞珍”而來。而說起當時《林亞珍》之所以叫好叫座,除了影片本身喜劇色彩強烈外,還在於先前的同名電視劇集大受歡迎,蕭芳芳塑造的“林亞珍”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所致。其實,又豈止蕭芳芳的“林亞珍”?70年代的喜劇電影大多由電視節目衍生而來,即便是經典喜劇組合許冠文、許冠傑,觀眾也是先從這兩兄弟主持的《雙星報喜》節目中開始熟悉他們的搞笑表演。

至於吳耀漢、許冠英、伊雷、喬宏等喜劇演員的形象同樣是在這一時期的電視節目中樹立起來的。

談到如今名揚四海的槍戰片導演吳宇森,大概已經很少有人記起他還是70年代香港最重要的喜劇片導演之一。吳宇森曾經參與許冠文經典喜劇《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的製作,頗為受益,在執導的幾部功夫片遭遇票房慘敗後,開始嘗試喜劇型別,先後與諧星吳耀漢、許冠英、喬宏、石天、麥嘉合作了《發錢寒》、《大煞星與小妹頭》、《錢作怪》、《滑稽時代》等賣座喜劇,也曾執導過蕭芳芳主演的《八彩林亞珍》。較之同時期的鬼馬喜劇,吳宇森笑片的特點是頗為洋化,不僅吸收了不少西方喜劇的模式橋段,而且注意發揮演員的肢體語言,雖然有時難免誇張離奇,但總體倒也熱鬧有趣。或許正因如此,吳宇森導演的喜劇在70年代一度有相當不俗的票房號召力。

當年參與許冠文作品拍攝的電影人之中,除了吳宇森後來以執導鬼馬喜劇受到片商信賴外,曾擔任《半斤八兩》動作指導的洪金寶亦受到啟發(比如那場大耍“香腸雙節棍”的經典搞笑橋段)。1976和1977年,他自導自演的功夫片《三德和尚與舂米六》、《肥龍過江》,武打動作富於詼諧雜耍性,又輔以大量地道的香港逗笑口語,令看膩了所謂“鐵血陽剛”功夫片的觀眾耳目一新,自然大受歡迎。不久,成龍也憑藉《醉拳》成名,與師兄洪金寶共同開創功夫喜劇型別,對香港影壇的創作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不過,日後功夫喜劇大行其道,成熟發展,乃至享譽國際,如此種種,卻已非本文所能容納了。

或許,現在的觀眾會更加懷念70年代的鬼馬喜劇:性格鮮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判的詼諧鬥智;情節雖簡單,構思卻精心;吳耀漢、許冠英等演員天生的幽默喜感,許冠傑為許氏喜劇創作的充滿市井諧趣的主題曲(《半斤八兩》、《天才白痴夢》等)……對於這些昔日的經典鬼馬喜劇,如果拋去懷舊因素,我們依然能看得快活過癮,反而如今氾濫成災的廉價喜劇令人味同嚼蠟,不忍卒觀。兩相對照,不知從事喜劇創作的香江電影人作何感想?

3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有翡》首播開篇犀利,趙麗穎獨領風騷,王一博演技添靈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