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應運而生,在萬眾期待下,30位30+的姐姐為觀眾獻上了一個又一個的視覺盛宴。
30位姐姐也伴隨著節目的播出而爆火、翻紅,成為了“大齡明星”再次走紅的典範。
《姐姐》的成功,讓各大平臺看到了“大齡無名明星”的市場,從而藉機推出多檔節目,蹭著姐姐的熱度,推其他的明星。
其中,節目形式可以和《姐姐》高度對標的,當屬優酷剛剛播出的《追光吧哥哥》。
藉著姐姐們的熱度,開播之際的《追光吧哥哥》同樣受到了高度的期待和熱議。
這與節目本身的設定是脫不開干係的,看過《姐姐》的觀眾都知道,《姐姐》聚焦的是30+的女明星,主打的是大齡女性在職場中遭遇的困境以及她們不服輸的精神,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同情。
《追光吧哥哥》的設定就缺少了這樣的核心,21個嘉賓中,最大的陳志朋已經47歲了,最小的丁澤仁才21歲,“哥哥”們之間的年齡跨度之大,讓觀眾無法第一時間看到節目的核心和意義。
當然,節目組對於年齡也有自己的解釋,按照節目組的意思,該節目主打的是混齡男團的概念,企圖透過不同年齡段藝人的當前境遇,來展現不同時期男藝人所面臨的困境。
相比於“浪姐”,這個節目的概念似乎要更高一些,但節目組想要表達的太多,導致話題深入度不夠,21位哥哥們所面臨的問題並不能被聚焦,從而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以及同情,反而讓觀眾看的一頭霧水。
對比“浪姐”,《追光吧哥哥》這個節目就顯得特別的不明所以,觀眾看不懂節目究竟為什麼選男團,選男團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導演也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只是想趕快借著《姐姐》的熱度,出一檔節目而已。
正如鄭爽說的一樣,男人有時候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帥呀?
在第二期的舞臺上,哥哥們向觀眾展示了一次什麼叫做“人間油物”。
陳志朋本來開場唱了幾句小虎隊的歌曲,還能給觀眾一波回憶殺,結果回憶還沒有開始,就差點用一曲《燃燒我的卡路里》把觀眾扼殺,尤其是他跳舞的時候,表情誇張油膩,小肚子一抖一抖的,金星都沒眼看下去。
杜淳為了蹭熱度,唱了一首蔡徐坤的《情人》,結果唱到高潮才讓人聽出歌曲的調調,之後跳舞更是讓觀眾忍不住給他改名為“大慶”,實在是太油了。
和他有同樣情況的還有汪東城、印小天等人,汪東城本來站著唱首歌挺帥的,非要在舞臺上跳了一一段地面wave熱舞,不僅動作笨拙,而且讓人尷尬無比。
有一說一,汪東城這段舞蹈,能看完的都是勇士。
跳舞笨拙、油膩不可怕,可能是哥哥們沒有時間學,以後系統學習就會好一些。
可怕的是,這些油膩的動作,在其他哥哥們的眼中,竟然是帥的,每當有哥哥在舞臺上做出“令人作嘔”的動作時,總會迎來後臺一群哥哥們的歡呼和打call。
所以說,是他們的審美出現了問題?還是觀眾要求太高了?
是市場對他們太過於縱容了,在娛樂圈中,對於男明星的要求太低了,他們可以隨意的變胖,不用管理身材,也會有角色給他們,他們被整個市場慣出了狂妄自大切自戀的心態。
帶著這種心態,他們總覺得自己就是最帥的,自己做出的動作就是最酷的。
殊不知,讓他們自信無比的舞臺表演,差點沒把觀眾給看yue了,甚至有觀眾直接建議節目改名為《去油吧哥哥》。
自信就算了,這些哥哥們還個個都是事精,和姐姐們的敢說敢做相比,他們顯得慫了很多。
節目開播之前,一張關於哥哥們的禁忌表在網路上流傳,表中的內容半真半假,但也能看出這些哥哥們並沒有打算把真實的自己展現給觀眾。
禁忌表上,除了燒餅和付辛博百無禁忌之外,其他19位哥哥各有禁忌,而且咖位越小,禁忌越多。
比如李汶翰不讓提“選秀半生,歸來仍是素人”的梗,但這個梗,明明是他在吐槽大會上自嘲的,怎麼換個節目就不能提了?還有戀愛梗,明明前一段時間還被拍到“車咚”女友,現在又不讓說了?敢做不敢當?
還有陳志朋,不讓提小虎隊,結果自己上臺先唱了一首小虎隊的歌,這又是什麼意思?
還有之前男團出身的藝人,不讓提之前的團隊,考選秀出身的,不讓提選秀,靠著角色出名的演員,卻不讓提那個角色,也有人不願意提比自己紅的朋友。
總結來說,這些哥哥們的顧慮太多了,他們想像姐姐一樣出圈,卻沒有姐姐們的無謂和勇敢。
姐姐們敢於面對年齡問題,會直面惡評,也可以接受自己已經不火了的事實,但這些男明星不可以。
再加上這21個哥哥中,各有各的糊法,根本沒有一個像“寧靜”和“張雨綺”一般的話題人物,也沒有一個像“伊能靜”和“黃聖依”一樣敢說的選手,便讓整個節目都顯得無比的平淡。
《追光吧哥哥》的主題是讓哥哥們追尋自己心中的那道光,可光是什麼?
節目透過兩期都沒有說清楚。
所以說,《哥哥》播出了兩期之後,得到的反響平平,嘲聲不斷,期待值直線下降,想要和《浪姐》對標,實在是辱《浪姐》了。
當然,如果你單純的把他當成一個喜劇節目來看的話,或許會收穫不一樣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