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羅馬》
政治與個人情感的矛盾一直貫穿全劇。權力只會追逐權力,權力首先是為了維持權力。凱撒最後眾叛親離不單是共和國原則,為了政治犧牲了幾乎所有的個人情感,最後作為一個暴君而孤獨地倒在血泊裡顯示出一種壯美感。烏里納斯能在不同的共同體得到平衡是因為不知道真相,他可以為了兄弟情義,共和國原則來做出規則上的突破,他的忠肝義膽作為政治的工具而被凱撒利用,兩人一步一步推到權力之巔,但烏里納斯為心懷愧疚妻子的自殺而痛哭時並沒有古希臘悲劇那種崇高的力量。這兩條線的對比真的令人唏噓不已。對於古羅馬的價值也深藏在整部劇的結構裡。是沒有任何戰爭點綴,但十分恢宏。
2.《加州靡情》
男女主確實不合適,之前陪伴他那麼久,孩子也生了,然而男主卻不給她婚姻的承諾;女主提過渴望婚姻之事,男主才頭腦發熱去買戒指;男主明白自己曾忽略傷害過女主,反省後依舊過濫交的生活,還不時撩女主;女主需要的是安穩默契而又浪漫的另一半,而男主的大老粗性格往往只會讓女主受傷。
3.《六尺之下》
少見的題材,獨特的視角,卻與我們的生活和生死息息相關,從死亡反看人生的種種,來面對自身、家庭、社會的桎梏,每一集打點都很清晰明確,一家四口都在成長突破自身枷鎖。各路怪咖配角令人時而心煩有時而感動深受。一部很值得細細品味的慢熱劇。
4.《美國派》
即使用現在的目光來看依然優秀,難怪後面可以發展成一個系列。十幾年前最開始看只是當成性喜劇看的,關注的是男孩子們破處的過程。現在再看,這才是青春啊!能為了追求喜歡的女孩子去努力,能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性與愛,這不正是許多長輩避之不及、我們欠缺的嗎?更可怕的是,人家20年前就能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而今天許多家長還在談性色變。
5.《都鐸王朝》
英劇的製作一直比較精良,演員很多都有舞臺劇表演經驗,喬納森和娜塔麗好像都有舞臺劇,特別喜歡這兩個演員。歷史還原劇本來會乏味,可能是這段太狗血真的值得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