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棕 媽

她開始一天的工作。

被擠得七扭八歪的牙膏,捋順、歸位。

被撕得斜七拐八的抽紙,撕齊、整順。

準備一家四口的早餐。

精緻的餐桌餐具、精心擺盤、牛奶在微波爐里加熱,家務活,同步進行。

送走上班的老公,上學的孩子,然後開始自己的早餐。

煮個泡麵,配著剩菜,吃起來。

打掃、整理、收納......中間刷個劇或是玩個遊戲,然後準備晚餐。

深夜,老公的呼嚕聲,睡不著。

在此之前,是很多個睡不著的深夜。

結婚4387天,一個老公,兩個孩子,一日三餐,瑣碎又平常的生活,不出意外地重複著。

深夜,漆黑一片;窗外,是堅固的防護。

第二天,一切照舊。

以上,是由趙薇監製的《聽見她說》中的一個單元。

《聽見她說》(Hear Her)是一檔女性獨白劇。聚焦處於人生各個階段、陷入各種困境、努力探索、並試圖破局的女性群體。

目前已更新四期,主題分別是:顏值焦慮(齊溪)、原生傷害(楊紫)、自我迷失(白百何)和價值重塑(詠梅)。

在看過《演員請就位》之後,發現趙薇除了是個好演員、好導演,超級有商業頭腦之外,還是個非常有格局的人,甚至可以說,她比在座的幾位男士,格局都要大。

這一點,還是有些意外的。也因此引起了我的興趣,開始關注趙薇。

然後,就看到了《聽見她說》。

題材+白百何,選擇先看了《失眠人的夢》。

果然,沒失望。

白百何把一個家庭主婦的困境,詮釋得讓人動容。

我想導演並非想透過本片去批判什麼,或是勸告女性該怎樣做出選擇,而是把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用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讓大家看到:

有這麼一個群體,她們每天都在經歷著什麼,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她們又是如何思考和自處。

只有二十幾分鍾,但資訊量卻很大。

家人出門後,女主人開始吃泡麵,配菜是家人的剩飯。

為什麼要這樣?

節約、怕麻煩,還是什麼。

我覺得,是潛意識裡,她覺得自己並不重要。

正在上學的,需要營養,補充好腦力體力,才能好好學習,完成學業;還在上班的,需要營養,補充好腦力體力,才能好好工作,努力賺錢養家。

而自己,不再創造社會價值,自然也就失去了繼續投入和好好保養的必要性。

夜晚,本該睡個好覺,補充體力。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但是,她睡不著。

老公的呼嚕聲;一天快節奏忙碌過後的空虛感;說不清道不明的那些紛雜情緒;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改變的生活.....

這些,讓她睡不著。

但她的老公,卻睡得很好。

即便是在他的父母去世那幾天,也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這裡提到了“箱子”。

老公在紙箱廠工作,所以家裡最不缺的就是紙箱。一開始她很開心,因為紙箱會有很多很多的用途,還能省下不少錢。

但很快她就發現,紙箱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已經把家裡堆積地沒有太多的空間。

“箱子”,其實是個隱喻。

箱子是個空間,封閉的空間,不管大箱子還是小箱子,它們的功能,都是要把物體存放在裡面。

一開始她很喜歡箱子,就像是一開始的全職太太生活,比起職場上的拼搏和廝殺,這裡更安全,也輕鬆的多。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發現這種安全和舒適,伴隨著巨大的代價交換:

那就是話語權、價值感和自我意識的逐漸收窄和壓縮。

對於這種模式,作為主動和控制的一方——她的老公,覺得很棒,但她卻很不舒服。

這裡,她用到了一個詞:尷尬。

也是相當精準了。

就像是被套在一個又一個的箱子裡,看似有的空間大,有的空間小,但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感受都是相似的,都是被束縛和控制之後的侷促感。

如果一個女性,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那麼這種生活模式,就極具毀滅性。

但如果自尊、價值感和自我意識都不太強烈的話,那其實也沒什麼。

因為這對於她們來說,就是一種交換。

一種資源上的交換,用你能夠交換的,來換取他人可以提供的。大家各取所需,不存在什麼犧牲。

顯然,女主人不是後者。

感覺她已經抑鬱。

有兩處細節:

清晨,在做早餐和各種家務之前,會習慣性將窗簾拉嚴,不讓一點光透進來;

洗衣機在工作時,會發出比較大的聲響,這會讓她嚇一跳,然後半天緩不過神來。

這些都是抑鬱的表現,怕各種強烈的刺激,比如說刺眼的陽光,或是較大的噪音。

跟其他疾病不同,抑鬱有著極大的隱蔽性。

就像白百何在短片之後的彩蛋中所說,並不知道自己身邊的朋友有沒有類似情形,因為她們並不會把這些說出來。

覺得丟人或是說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她們選擇自己承受。

即便是家人,也未必知道她們曾經歷過什麼,或正在承受著什麼。

家人看到的,可能跟往常一樣,是一個總是精力充沛的媽媽;把生活打理地井井有條的妻子;一個體面的、優雅的、不用外出工作、活得很滋潤的女主人。

就像白百何在短片中的自述:

每天晚上我都這樣,不按計劃行事,我怕把他們吵醒,但也希望可以被發現。

這裡的心理解讀是:

我已經抑鬱,而且很久了。

但從未有人發現。

我感覺這樣很安全(畢竟在很多人看來,抑鬱並不是什麼值得一提的好事,所以會覺得不被發現很安全)。

但是,我也希望,我最最親近的家人,我的老公、孩子,你們可以發現:

你的妻子,你們的媽媽,已經病了,而且病了好久了。

但是,從未被發現。

彈幕是個好東西,從中能精準地看到,每個人對於資訊的理解和認知。

有的說感同身受,有種窒息的感覺。

有的說,完全get不到女主要表達的點,無法代入,更難以理解。

還有的說,矯情什麼,這不比很多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好多了嗎?

你看,就是這樣。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總會給出不同的態度。這裡面沒有對錯,但卻能看到每個被過往經歷所重塑的那個自己。

如果你無法感同身受,那麼恭喜你,這種感受你一定沒經歷過。你很幸運。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感受生活更重要的了。

你如果覺得她矯情,那麼恭喜你,你一定沒陷入這種痛苦,每天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是很辛苦,但與這種辛苦並行的,是可以被看到的價值和存在感。

累並快樂著,很俗氣的一句話。但就是這樣,辛苦≠痛苦,不工作≠幸福。

珍惜自己在職場上還有被剝削的價值吧,畢竟這是可以流通的一種價值,它不會拋棄你,也不會被拋棄。

一個人在身陷抑鬱之後,就很難從細小感知或強大刺激中獲取到快樂了。

喪失了活力,失去了動力,每一天都過得很煎熬,但又必須硬撐著度過。

這一切外人未必感知地到,因為他們可能比很多沒有抑鬱的人,表現地還要更積極、更快樂。

但壓抑的總會爆發,被隱藏的總會浮出水面。

就像是短片中,白百何的那段大吼。

她希望被看見,被關懷,被理解。

如果有那個人出現,那個人,就是光。如果沒有,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救。

如果選擇放棄自救,就會像短片結束時的那一幕:

新的一天,一切照舊。

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1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1000+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2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頂樓》感情觀渣到爆表!本週開拍第二季,這兩條感情線會圓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