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今的華人男星,梁朝偉必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那麼,這本讓他沉迷30年,甚至飛越半個地球、四次懇求合作,只為出演男主角的奇書——《八百萬種死法》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故事的開場是在一家酒館內,男主角馬修·斯卡德見到了自己的委託人,美麗動人金髮女郎——金·達吉南。金是一名妓女,四年前她從康斯威星來到紐約,一開始是站街,後來被人送進妓院,幾經輾轉到了一個黑人皮條客手下,成為了一名應召女郎,現在,她想退出了。金的皮條客老闆叫錢斯,他優雅、神秘,待人彬彬有禮,然而越是如此,金就越不敢直接向老闆提出請求,她決定花錢請馬修代為轉達。男主馬修此刻正缺錢,收下訂金後便開始尋找錢斯,沒想到結果卻出奇地順利,錢斯一口答應了金的請求。
完成任務的馬修得到了剩餘的報酬,金還用自己的身體給了他額外獎勵,一切似乎都很圓滿。然而兩天後,金慘死在了酒店房間內,身上被砍了六十六刀,屍體面目全非,現場慘不忍睹。
馬修認為是錢斯下的殺手,深感自責的他向警方報告了相關資訊,隨後原本已經艱難戒酒7天的他,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險些因酒精中毒死在馬路上,幸好被路人送進了醫院。在醫院醒來的馬修收到新的訊息。首先,錢斯有著非常充分的不在場證明,因此警方無法給他定罪。其次,錢斯主動找上了馬修,他開出大價錢僱傭馬修,讓他查出殺害金的兇手。懷著疑惑與自責,落魄的酒鬼偵探接下來這個案子。一開始的調查並不順利,應召女郎與周圍人並沒有什麼交集,馬修從錢斯手下的其他姑娘身上問起,跌跌撞撞地蒐集證據、拼湊線索。當探案稍有進展時,馬修收到了線人的傳話警告:有人不希望馬修繼續查下去。】之後的一天深夜,馬修更是遭遇了偷襲,險些喪命。然而,另一位受害人就沒那麼幸運了。馬修透過警察得知,另一名綽號“小餅乾”的站街女慘死在了旅館房間內。這位死者是一名變性人,與錢斯手下的女孩沒什麼關聯,但兇手的作案手法卻是一模一樣,大砍刀瘋狂砍殺後留下的現場慘不忍睹。在閱讀案件報道時,馬修發現受害者有個當珠寶商的哥哥,這讓他聯想到了金死後丟失的一枚祖母綠戒指。馬修的心中有了大致的推理,但這無法指出兇手,於是,他決定冒險。在酒館內,馬修故意大聲地與線人交談,聲稱已經查清了整個案件,同時公開了自己的行程,以此引誘兇手現身。嗜血的兇手並未讓馬修失望,他繞過了警察的盯梢,潛伏在衛生間門後,趁馬修鬆懈時舉起砍刀撲了過去。好在馬修並未將手槍拿遠,趕在砍刀臨頭前將四顆子彈送進了兇手的胸膛。兇手伏誅,真相大白,原來,金之所以要退出,是因為她與一位珠寶商相愛了。這位珠寶商掉包了一批走私販的珠寶準備和金遠走高飛,並把一枚祖母綠戒指送給了女友。但這些珠寶販子自然不是好惹的,他們派出了殺手,要將金的男友及其親屬一起殺死。於是,可憐的金慘死在了兇手的刀下,而另一名受害者則是那位珠寶商的弟弟,剛做了變性手術準備“下海”,於是也慘遭殺害。更為恐怖的是,這名殺手在製造了兩場駭人聽聞的血案後,彷彿被激發出了嗜血的一面,殺戮的慾望極其強烈,面對偵探馬修放出的誘餌毫不猶豫,且幾乎成功。可以說,《八百萬種死法》是一本十分值得回味的書,那麼,下面我們來聊聊這本書的核心到底在講什麼。
核心:向死而生
小說名為《八百萬種死法》,實際指的自然不是案件中的死亡,而是更多的、發生在紐約城中的死亡。有老人在垃圾堆裡揀了臺舊電視,想要修好使用,卻被電視中的炸彈炸死;有主婦剛搬進新家,在往衣櫃掛衣服會被黑幫兇殺的流彈殺死;警察在地鐵裡阻止乘客吸菸,卻被乘客掏槍射殺;一個男人悶死他女朋友的孩子,只是因為厭倦了每次跟女友出去都得僱人看孩子……本書作者勞倫斯·布洛克借書中的警察德金之口告訴我們,紐約有八百萬人口,八百萬個故事,八百萬種死法。作為硬漢流偵探小說的大師,布洛克慣常以冷硬、沉鬱的筆調,將繁華都市中的孤獨描寫得濃烈如固體。在慾望都市中,人們沉淪於孤獨,求助於酒精、藥品與性,然後在不知什麼時候,死於八百萬種死法之一,迅速被替代,被遺忘。書中說:“我們讀到訊息,我們討論一兩天,但然後我們就把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否則我們就必須為此做些什麼,而我們什麼都做不到。”這或許是現代都市中,每一個孤獨時刻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這樣堅硬冷漠的都市中,有一位落魄的私家偵探。他是個酒鬼,每天都在忍受酒癮的折磨。他向教堂捐款,給前妻寄錢,他日復一日地閱讀報紙,收集街頭巷尾的流言,銘記每一次死亡,似乎這樣才能見證生命的價值。在落魄、粗糲的外表下,馬修有著一顆無比溫柔的心,這或許不是一個睿智、英勇的偵探,但卻是世界上最孤獨、最讓人著迷的硬漢之一。在本書的結尾,馬修終於在匿名戒酒會上哭出聲來,他終於有了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皮條客錢斯決定轉行,去做非洲藝術品相關的工作,他手下的姑娘有的發揮了自己的文學天賦,決定靠寫詩養活自己,有的準備告別妓女生涯,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還有的接到了好萊塢的小角色,即將走上演員之路。慾望都市裡,死亡轉瞬即至,但這不是放棄生活的理由。法國哲學家弗拉基米爾·揚克雷維奇曾指出:“只有能夠死亡的才是有生命的。”或許只有讀懂死亡,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它的反面---生命和它的意義所在。每當夜幕降臨時,有人盛裝出席,有人黯然退場,慾望與死亡交匯,在城市中肆意橫流。好在晨曦出現後,伴隨我們醒來的,仍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