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孬老師” 何 “孬”之有?
生活中 ,經歷了很多事情明白了一定事理的人總結出一句“山不轉水轉”的話:“當你改變不了周圍環境,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 就試著努力改變自己”。
這句話,在經歷一番曲折複雜的生活磨鍊洗禮後,我也逐步認同了。在我的心目中 ,它幾乎成為真理:“努力改變自己,生活會一直處於陽光燦爛的美好狀態”。
我是一名“大齡”的農村中學老師,寒冷的冬天裡 ,今天就抽時間給大家說說我當老師與時俱進“努力改變自己”的一些日常教書育人“柴米油鹽”的事。
學生調皮搗蛋,老師嚴肅管理這類學生,自古以來,都是“教書先生”應該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樹不削枝不成材,馬不練場跑不遠”。“德才兼備“一直都是不同時期人們選拔任用人才的不二標準。
然而,這種師生配合“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的美麗教學風景 ,三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中,在我的印象裡, 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過:調皮搗蛋的學生在被訓教中,聽老師的話,逐步改邪歸正 ,逐步變好,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學生及家長都很理解支援,甚至還對我表示過物質或精神上的感謝,從沒遇到過我“打罵”學生後,學生家長事後來學校找我“算賬”的情況。
但是,時光流逝,日月穿梭,當教育發展到21世紀後,隨著“素質教育”口號喊得越來越響和“應試教育”在實踐中越來越“硬” ,“差學生”的數量(片面的指那些文化課差的調皮搗蛋學生)越來越多了 , 老師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時間,相當一部分都轉移到了用來管理調教這些“孬學生”上了。
但是,與以上管理情況比較,更糟糕的是:現在的學生都嬌生慣養,家長都特別護短,老師對調皮搗蛋的學生絲毫“打”“罵”不得。學生嚴重違紀後,老師哪怕只是拍拍學生的肩或腚,訓教語言稍微放粗口一些 ,都不行。事發後,如果遇到的是通情達理點的家長還好:“孩子交給你們老師,是來受教育長知識的,你們不能打罵我孩子呀”;但如果碰到的是粗魯的有錢的在社會上混得光鮮一點的家長 ,老師的境況往往就悲慘了:他們會直接“鬧校辱師”,鬧得雞犬不寧。
這時,仍書生氣濃厚“認死理”的老師,如果還不服氣,還進一步固守陳理與家長理論的話,十有八九老師得“難看”:精神肉體被家長侮辱不說,還極有可能受到自己的“老婆婆”嚴肅處理。
“婆婆”會上綱上線地說:“你太不識時務了,飛蛾撲火 ,給教育惹是生非,處理你不虧,能怪誰呢?好好反思檢討自己吧!”
然後,就快速吩咐有關職能部門火速發文“通報批評,吸取教訓,下不為例”。
“婆婆”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因為今天這種嘴頭上“尊師重教”的時代教育環境下,誰都可以找老師的麻煩。“婆婆”因為怕“事”,怕惹火上身,自然首先考慮“維穩”的事情,選擇以處理“媳婦”為上策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如果還不“識時務”地“努力改變自己”,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實憨子了嗎?
老師在教書育人方面本來就是能“舉一反三”“”聞一知二“的人,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靈活多變地處理問題,是老師天然的職業素質。但是 ,面對 “流汗流淚又流血”“多管閒事”出力不討好的這種事經常出現,老師還能繼續憨做嗎?除非你是一個徹底“愚忠”的封建時代的“貞女”?
應試教育管理體制下,中小學教學,事實上,日常管理中,各校為了考試成績排名的“名列前茅”,學生進校在編班時,是按分數高低劃分“孬好班”的。這樣,任課老師自然也就要相應地分出“好老師”和“孬老師”。但是,每位老師基本上都是正規師範學校的合格畢業生,能力沒有多少溝壑高山平原之分,都是多年來在教學一線“把過關”的普通勞動者,究竟誰是“好老師”?誰是“孬老師”?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說實話,我不少時候,當過“好老師”:“中專熱”時,我與其他老師一起把不少學生送去上中專;鏖戰高考,讓部分學生在當時成為了鳳毛麟角的“一本生”;逢年過節接受過學生的千里迢迢來家“拜望”。但這些成就都已成為過眼雲煙,成為閒時回憶過去教育美好年代的精神食糧。
近十年來,我扮演的教育角色,大部分是“孬老師”:平時教“孬班”;考試時,監考“孬學生”。我知道自己的情況,很有自知之明。因此,我就服從學校的一切安排,叫幹啥幹啥,在“孬”中負重前行,在“孬”中“出汙泥而不染”,在“孬”中“以盡吾齒”,在“孬”中“尋歡作樂”。
時光荏苒,阻止不了的是自己的年齡在潛滋暗長 ,如今我成了一位兩鬢斑白腿腳不靈眼花繚亂每天站在講臺上教書的“教育老頭”,此時此地此景,咱不當“孬”人,誰當?還能再與那些爭強好勝的“好老師”爭鋒嗎?
其實,懂教育的明白人都知道,“孬學生”何“孬”之有?他們一個個是有血有肉有靈魂五彩繽紛有某種潛在能力參差不齊的生命個體 ,這些人才是未來社會各行各業的實體建設者。
馬雲第一次高考時,數學只考了3分,就是考上杭州師範那年,數學也只不過三十多分。考這幾分的學生,在“好老師”的眼裡,他是標準的“孬學生”。但是,就是這個“孬學生”後來卻成就了今天世界億萬人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有很多在校期間的所謂“好學生”,走上社會成為罪犯或“泯然眾人”的,也大有人在,這些曾經的“分數英雄”們,也沒在社會大舞臺上,憑分數“一勞永逸”,永放光彩。
所以,“孬”“好”學生的誕生,是老師家長社會等多方脖子上繫上一塊急功近利沉重的利益石後對學生勢利分類的結果。
綜上所述,作為老師,不自主不自覺地淪為了“孬老師”,但,何“孬”之有?
唉,“孬”就“孬”吧!人人都想坐轎,誰抬轎?“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餘生不長,當“孬人”,就一“孬”到底吧!
作者簡介:曹永亮,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師畢業參加工作。現本科文憑,中學高階教師。工作單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苗安中學。工作期間先後擔任教師、教務主任、校長等工作 。業餘愛好籃球和寫作(近年來先後在當地紙刊和各地微刊發表各類文章三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