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關注,和我一起聊些有內容、有質量的故事。
想一想你負債的後果:你是將自己人生自由的大權拱手讓人——富蘭克林
各位是否注意過:在我們身邊那些熟悉的朋友裡,似乎有不少人的生活質量,看上去就比我們高很多。
這些人平日裡住著樓、開上車,時常能下下飯店、有空再遛遛狗,幸福人生可謂靚麗的一塌糊塗。
然而,生活裡的艱辛與痛苦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樓,搞不好只是租的;車貸才開始還了沒幾天;菜譜上幾道標價超過80元的“大菜”,也只是掃過幾眼,根本就沒捨得品嚐;狗是流浪時被他以愛之名“強行”撿回來的。
這年頭,在光鮮背後,那些身上有負債、用借錢方式去瀟灑度日的人比比皆是。
相較於他們,還完了房貸、車貸、股貸、卡貸......的朋友們,哪個還好意思站出來說自己生活拮据、壓力大?和每月都有欠款“進賬”的人相比,這撥人都該算是“隱形富豪”了。
有外債的人,深諳蝨子多了不咬人的道理,偶爾拿“負翁”這種諧音梗來自嘲一下,笑過背後,藏起來的都是滴滴辛酸淚。
無情的現實,的確讓不少人早就被名目繁多的欠債壓的喘不過氣來。
身背一身帳,人只要還活著,他們從來也不敢懈怠。
欠銀行的錢、向親朋好友借的散碎銀子、哪一筆是爾等敢不還的?
做夢都想有朝一日能把所有欠款還完,待到那時,我也敢說辭職就辭職,說買啥就買啥,說花咱就花,也去試試旅遊能坐飛機的感覺......只是在夢還沒變成現實前,也只能選擇夾著尾巴做人。
我最瞧不起就是我的老闆,為什麼你天天都在罵我?難道連你都早已看透,我過著負債累累的生活嗎?
01 欠的錢一定還,請再給我點時間伸手借錢的人,欠的是自己的債——愛默生
“我想有個家,溫暖就行,倒不需要多大,能寫上我的名字就好”
一邊是房價呼呼上躥,銀行加息聲不絕於耳;另一邊是租賃價格的水漲船高。
近年來,樓市調控舉措頻出重拳,也讓不少消費者陷入了究竟是買房還是租房才更為划算的困惑之中。
不過,對於那些打拼在城市裡的人而言,能在這兒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無疑還是個恆久不變的夢想。
不管是因為“丈母孃經濟”的推動,還是小兩口生活的實際需要,剛性購房者們組成的貸款大軍,一直都在沒日沒夜、靠各種方法努力賺錢。
陳萍,就是這個浩浩蕩蕩大軍裡的一員。
事實上,平日裡她揹負著沉重的供房壓力,到處攬活,加班更是家常便飯。
雖然房子只有60多平米,但已經花掉了她的全部積蓄,還動用了父母大半輩子存的養老錢。
買房雖然無怨無悔,但陳萍思想上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在買房前,她就打定主意:“房子是遲早是要買的,現在不買,怕以後更買不起了。父母替我墊的錢,我是要掙回來還給他們的。”
大學畢業至今的5年裡,陳萍大大小小搬家有近10次,從跟同學合租校園旁邊的城中村,到跟同事合租兩室一廳的居民樓,再到自己獨自租住的單身公寓。
有時,因為合租物件或者房東的不和諧而換房,有時也因為換工作不得已而重新選擇。
這期間,也曾經與男友同居了大半年,因傷心分手又得再找地方住。
陳萍的租房的經歷,充滿了艱辛的回憶。不堪回首的往事,終於讓她下定了買房的決心。
靠按揭買房的人們、每月要揹負佔收入50%以上沉重的還款負擔。
他們在享受有房住的心理安慰同時,也承受著諸多來自各個方面的精神重壓。
擔心生病、失業,害怕銀行漲息,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房奴”們身上揹著房子,被房產商和銀行牢牢“套”住,就像脖子上的鎖鏈,一輩子都被鎖在了房子裡,成為了終生為房子勞作的“奴隸”。
更多的人被“有錢就買大房子”的觀念綁架,也不知道,這種攀比風什麼時候就變成了時尚。
而在國外,年輕人大多不喜歡欠債,在那些較富裕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有近一半人在租房住,車子只要能代步就行。他們寧可把錢去做投資,也不願被這些不動產套住他們追求自由的精神和肉體。
在德國,初次購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齡高達42歲;在美國,52%的首次購房者年齡在31歲;在比利時,許多人都是在35歲之後才開始買房。
為還清負債,人們絞盡腦汁
年輕人不僅被房貸左右,還有更多負擔也凌駕在他們的生活之上,比如:結婚成本、養兒成本、孝順成本、看病成本......林林總總,不勝列舉。
為了不讓自己的日子過起來青黃不接,有些人只能用借款、辦卡、透支的方式來試圖提高生活品質。至此,繼“房奴”、"車奴"後,社會上又出現了一批叫做“卡奴”的群體。
一些感覺活通透的人,被生活傷了以後,會勸人別結婚、不生娃,那樣就沒這些連鎖式的負擔。
想想也有點道理,如果我們開始就孑然一身,根本沒必要再去買房子、買車、去透支信用卡。
守著“自己吃飽全家就不餓”的生活方式,我活得清貧而樸素;如今的三口之家,再多兩口人,就不能只是吃飽的標準了,即便可以那樣,作為男人,寧虧自己也不能虧了媳婦和娃。
沒有生活質量的婚姻,註定會以悲情收場;只談愛情就想要的婚姻,也許連機會都沒有。
02 借錢—奮鬥—還債不要向別人借錢,也別借錢給別人。因為向別人借錢往往會磨鈍了你節儉的刀鋒,而借錢給別人,則往往使朋友和錢財兩頭落空——莎士比亞
“咱倆先把婚結了,成了一家人,後面的事情我就和你一起扛”,這句話當初激勵了不少以愛情為名的人們,去奮鬥、努力。
只不過放到現在說,這叫“理想很美好,現實太骨感”。
有人為了買更大的房子奮鬥,就有人為了幾萬元的彩禮絞盡腦汁;有人為了娶到漂亮媳婦挑三揀四,就有人為了嫁個有錢人花錢整容、提高個人修養。
只不過錢是賺不完,但它總有花完的時候。
細想想,那些花完錢,還“膽敢”負債的人,至少他得有還款的能力;試問,一個每月只能掙到溫飽工資的人,哪兒可能再去追求品質呢?
有人說“高消費的人生,會使人格局變大”,此類觀點秋哥謹慎贊同。
我很佩服那些敢想、會幹的人。起初,他們給自己定的人生目標,為此不懈努力,今後真就活成當初想要的樣子。
秋哥懷著酸葡萄的心情,帶各位再去簡單瞭解下明星們遠超常人的生活:
李晨在范冰冰生日當天求婚成功,此後買了棟超大別墅和范冰冰共築愛巢。當他們的別墅內景大片放出來後,有網友自嘲,“他們家的廚房都比我家的客廳大”。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剛才經紀人要和我說工作安排,然後我先把今年的旅行計劃告訴了她,她啥也沒說,合上本子,就走了,感覺快要辭職了”。孫儷之所以這麼任性,能過上絕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就是因為她一年拍的兩部作品,就賺了上億人民幣。李湘,是出了名的愛炫富,曾在節目中表示王詩齡一個月的零花錢有70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最新的大牌,這讓年紀尚輕的王詩齡時常有一種小貴婦的既視感。有凍齡美女之稱的伊能靜,一點都看不出她已是52歲的女人,歲月的滄桑似乎在她臉上就沒留下一絲痕跡。據爆料,她每年僅花在美容上的錢就高達百萬人民幣。貧窮真的能限制我們的想象!
明星的生活普通人高不可攀,我們只好再次把觀點拉回到現實。在現實中,僅是無債一身輕的人都為數不多。
在所有負債大軍中,有必要提一提“信用卡族”,那裡就有不少人不自覺地把自己變成了“卡奴”。
信用卡:是一種先消費後還款的小額信貸支付工具,講的就是信用。正是靠了這個信用,刷卡消費時才無須支付現金。
彭偉,是個20多歲的男孩子,剛剛工作一年,月收入不過2000多。為了追求品質的生活,他辦了25張信用卡,以卡養卡,結果導致債臺高築,給個人和家庭幾乎造成了滅頂之災。
一年多之前,彭偉剛接觸信用卡,便一下子迷上了刷卡的瀟灑感覺,手上的信用卡越來越多,花錢就越來越大方。
不到一年時間,他的信用卡就多達12張,授信總額高達13萬元,而他全年的收入也不過區區2萬多。
銀行還款通知催得緊,他只好向高利貸借款10萬元,來償還信用卡的欠費。
父母得知後,傾盡所有為兒子償還了債務。
沒想到的是,事情剛剛過去不到半年工夫,彭偉禁不住誘惑,又從9家銀行辦出了13張信用卡。這回,不但欠了銀行十幾萬元,還欠了十幾萬元的高利貸。
最終,父母不得不賣房還債,一家人都陷入了困境。
信用卡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讓越來越多的有卡一族,盡嘗信用卡消費的甜頭。
然而,信用卡消費也是把雙刃劍,讓“卡族”們嚐到甜頭的同時,也讓他們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卡奴”,甚至像上面這個案例那樣,因為盲目刷卡消費,讓自己和家人陷入了災難的深淵。
所有“負翁”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等我把帳還完,一定要把這悲催的人生推倒重建。
歸根結底,把自己變成了“房奴”、“車奴”、“卡奴”的人,還是他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不管世界再怎麼變,我們是要有自己堅持的。少一些攀比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哪怕只選擇窮開心也好。
假如有一天,樓價停止暴漲,房租市場出現更多、更合理的房源,中國丈母孃不再把房產作為嫁女兒的唯一條件、人人再活的釋然、豁達些......也許“負翁”們的人生才可以真正的推到重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