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城,幾月前來到這,我的眼裡只有樹立的高樓,螞蟻一樣蠕動的同類,一度不知所措,我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彷彿穿上了一雙有魔力的跑鞋,總是在追趕,總也停不下來。
直到現在,站在陽臺眺望,放大視野問自己:“一年之中,我究竟是度過了365天?還是隻過了1天,然後又重複了364次?
於是我開始尋找自己的節拍,開始學著讓生活隨我的節奏呼吸。我並非特立獨行,卻越來越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透每個人。
今天,我懷著理想的體驗,不是新天地的繁華,也不是外灘的熱鬧,是能品味現代生活的浪漫和前衛生活的細膩滋味。它的故事從來句式簡峭,樸訥厚實,卻有一股歷久彌新的魅力。
興趣昂然,朋友約上,去看露天地鐵,地鐵靈巧,穿插無阻,因此我並不心焦,藉機細細品味窗外的一切。
窗外的一切還停留在記憶中的九十代,灰白的建築,搭棚的菜地,一眼看上去,就是結結實實過日子的平民。在這與城市根脈相連的原生態景象裡,亞運村高聳的樓房,和地鐵的光臨成了點綴。我想不久的將來,這裡很快會繁榮起來。正如紐約的SOHO,巴黎的左岸,在被城市的發展所遺忘後,又因藝術的繁榮而復興。
回程,我覺得我不屬於這裡,它早已和“時髦,洋派,動感”緊緊相連。我倒希望樸素而永恆的歷史重新佔據記憶中每一個往事如煙的窗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