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即使再相逢,也早已滄海桑田。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註定有緣無份,彼此思念,但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于徐志摩來說,林徽因是他靈感的源泉,快樂的源泉,也是痛苦的源泉,多年後,他曾提到:
“最早寫詩的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種偉大力量的感慨,什麼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縫間散作繽紛的雨。”
那種偉大的力量,叫愛情。
在愛情的滋潤下,每個少年都是詩人,遑論徐志摩,這個天生的詩人。然而,當愛情無望,離別在即,留下的也許只有一聲沉重的嘆息和一句最無奈的祝福了吧!也許,徐志摩最後的願望就是林徽因的安好,她若安好,即使天涯海角,他也能心安。
那一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攜手來到綺色佳的康奈爾大學,在那裡,梁思成選學不彩靜物畫、戶外寫生和三角,林徽因選擇的是戶外寫生和高等代數。綺色佳,地如其名,有著絕佳的風景,尤其是那漫山的楓葉,襯托著林徽因和梁思成相伴歲月中那難忘的平靜與美好。
這樣難得的求學光陰,安靜融洽的年輕情侶之間,雖然偶有爭吵,然而彼此陪伴的日子,二人的感情也隨時日漸長。可是,異鄉的鄉愁裡,總籠罩著一股濃濃的沉重,這股沉重來自梁思成的母親,她一如既往地不喜歡林徽因,甚至在她病重期間仍坦言,她到死都不會接受林徽因做她的兒媳婦。
梁思成是個善良的人,也是個純孝的人,一面是自己的母親,一面是自己心愛的人,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透過那薄薄的信紙和梁思成緊皺的眉頭,林徽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和無助。
在這場女人的戰爭裡,她彷徨而無力,她甚至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改變。
夾在中間的梁思成更多時候選擇了沉默,林徽因知道他心底的難過。這時,同樣難過的林徽因開始想起了那個為了她寧願飛蛾撲火的男子,此刻,她突然懷念起徐志摩的決然。康橋的歲月、一起寫詩的恣意飛揚,那年輕張揚的歲月讓林徽因忍不住提筆給徐志摩寫下一封信,其中一句這樣寫道:
“我的朋友,我不要求你做別的什麼,這會兒只求你給我個快信。單說你一切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安……”
在這封信裡,林徽因寫下了自己的心情,于徐志摩,於這場她無法迴應該的愛情,她是愧疚的,他為她所做的一切,她都銘記著。她也知道,自己欠他一個解釋,既然無法相愛,那麼,就用她的惦念回報他的深情吧!
徐志摩是多麼聰明的一個人,收到林徽因的信時,他彷彿看到了淚眼盈盈的林徽因,他那拼命冷卻的心也在瞬間被點燃了。
回信?不!
這太慢了,怎麼能表達自己急切的關懷。
對,發電報!
發完電報,難掩心頭的狂喜,又一次來到了發電處,只為快點給那人送去自己的迴應。
當徐志摩的電報漂洋過海而來時,委屈無奈的林徽因已經病倒了,發著高燒的她醒來之後看到守在她病床前,雙眼佈滿血絲的梁思成。
家中傳來訊息,母親病危,速歸。
梁思成知道,此刻的林徽因也離不開他,他艱難地選擇了暫不回家,他默默照顧著生病的林徽因,想方設法做她愛吃的飯菜,每天送她不一樣的鮮花。雖然他話並不多,但是他用自己的關懷溫暖了林徽因那顆有些冰冷的心。
於是,她心中的天平徹底偏向了眼前的梁思成,她知道,眼前這個男人才是她一生的良人。她選擇了暑假結束之後就和梁思成一起去賓夕法尼亞大學,她懷著自己多年的建築夢,走進了賓大。
然而,入學不到一個月,梁思成就收到了他早就預科到卻不願接受的家書,他的母親去世了。這個無緣的老人,至死也沒有等到自己的兒子,至死也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媳。梁啟超在信中再三叮囑不必回國奔喪,可是孝順的梁思成卻一直生活在痛苦的煎熬裡。
看著悲痛欲絕的梁思成,林徽因十分心疼,這個大男孩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給了自己最溫暖的依靠。即使她任性胡鬧,他也只是無限寵溺地笑笑。此刻,林徽因看著梁思成唇邊的鬍渣、深陷的眼窩,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靜靜地守在他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梁思成還沒有走出失去母親的陰影,又一個慢吞吞霹靂炸響,林徽因的父親,年僅四十九歲的林長民在反奉戰爭中,被流彈擊中,當場殞命。面對這樣的噩耗,林徽因痛心不已,她又病了,發著高燒,還引發了肺炎。看著日漸憔悴的林徽因,梁思成不得不收拾起自己沉痛的心情,悉心地照顧著她。
悲痛之中的林徽因想到父親一生清廉,家中並沒有太多積蓄,又想到母親、二孃以及家中其他弟弟妹妹,她決定放棄求學,回國照料家人。這時候,得知她決定的梁啟超堅決阻止了她,並提出幫她照料家人,負擔她求學的所有費用。
想到梁啟超的百般照料,看著眼前的梁思成,林徽因知道她與梁家註定牽扯不清了。
她也累了,這麼多年來,她都選擇做個堅強的自己,這時候,面對梁啟超和梁思成,她突然覺得自己是個需要照顧的弱女子。1928年,相識多年亦相戀多年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舉辦了婚禮。
當一切塵埃落定,林徽因看著身邊的梁思成,她感到心滿意足。
而這時候的徐志摩也找到了自己新的“愛情”,他愛上了風情萬種的陸小曼。
如果說林徽因是一朵雅緻的白蓮,那麼陸小曼就是一枝怒放的玫瑰。初相逢時,徐志摩還是那個願意為了林徽因而不顧一切的人,陸小曼還是軍官教授王賡的妻子。世俗中的兩個人,如同徐志摩和林徽因一樣,隔著千山萬水。不同於林徽因的是,陸小曼同徐志摩一樣,也是一個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人,愛上了便寧可“拼盡一生休,盡君一日歡”。正如當初的徐志摩為了林徽因,寧願負盡天下人,寧願 拋下一切一樣,遇上徐志摩的陸小曼,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陸小曼不顧一切同王賡離婚,甚至不惜墮下腹中自己的骨肉,哪怕醫生警告她,如果堅持墮胎,她將很難再懷孕,或許會失去做母親的機會,她也無怨無悔。她堅持墮胎,堅持離婚,堅持嫁給徐志摩。作為名門世家,陸小曼的家人也百般不情願,可是耐不住體弱的女兒一日一日憔悴支離,終於無奈地同意。陸小曼的母親吳曼華提出了兩個要求:
一、要請梁啟超證婚,因為梁啟超在全國負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師。
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園圖書館的禮堂裡舉行婚禮。
徐志摩像是被註定了情路坎坷,即使陸小曼不顧一切地為了他離了婚,但是二人的婚姻之路同樣困難重重。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為了阻攔兒子,也提出了三條苛刻的要求:
一、結婚費用自理,家庭概不負擔。
二、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三、結婚後必須面歸,安分守己過日子。
歷盡磨難後,二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既然雙方父母都希望梁啟超做證婚人,那麼身為老師的梁啟超也只好勉為其難了。梁啟超對徐志摩這個學生, 一直有著格外深厚的情誼。他了解自己的學生,欣賞他的聰慧,可他也同樣明白,多情將是他一生的牽絆。他終究是心疼自己這位得意門生,儘管百般不願,可禁不住徐志摩的再三懇求,最終還是同意了為他們證婚。
事後,梁啟超說“我平生演講無數次,唯有這一次最為特別”。而徐志摩也說“我聽了先生多少次課、談話,唯獨這次最刻骨銘心”。
這樣的證婚詞史無前例、絕無僅有,帶著梁啟超對這位高徒的痛惜與無奈。
果凍,教師,願意用文字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