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錯誤的決定正在消耗你我的生命。
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 停止錯誤的決定,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錯誤的選擇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制造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會在個人生活中掀起軒然大波。我們總會想尋找某種方法,幫助我們作出更好的決定,讓生活少一些壓力,多一些成功。
斯賓塞的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結合頭腦(思考)和心靈(感受),做出更好的選擇。
01 一個更好的選擇,需要首先停止執行一個錯誤的決定成語“虛懷以待”出自南隱禪師的一則典故。一天,一位教授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水招待,南隱將茶水注入訪客的杯中,杯滿之後還繼續注入,教授看著茶水不停溢位杯外,無法沉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這隻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南隱意味深長地說。南隱禪師教導的"把自己的杯子先倒空",不僅是禪義,更是至理名言。
這就好比往盛滿了冷茶的杯子裡面倒熱茶,那麼熱茶就根本進不了杯子,而只會溢在托盤上。當對現狀不滿,那麼就應該首先停止繼續執行令我們感覺不好的決定。雖然,那些我們早已熟悉的事物會讓我們覺得有“安全感”,但正是這種所謂的“安全感”卻可能暗藏危機,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對那些熟悉卻無效甚至有害的方法習以為常。
當停止執行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就能為自己製造出一段空白,以便用更好的行動來填補它。放棄熟悉的東西需要勇氣,但是當無益的東西不再阻礙自己,我們就可以自由地去探尋更好的,而通常我們很快就能找到那個真正需要的。
02 滿足自己真正的需要你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多數人都會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這通常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於是就人云亦云地去追逐有可能只是別人認為我們應該去追求的東西。
所以,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目前努力的方向是我“想要的”,還是我真正“需要的”?想要是願望,真正需要的才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追逐慾望,到頭來卻常常發現自己並不能從中得到滿足,即使最後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往往無法控制心中有更多的欲求。
而真正需要的則非常簡單,它可以像養分一樣給我們帶來益處。我們真正的需要往往是在某種情況下必須具備的東西。真正成功的人總是首先滿足他們的需要。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想要一套漂亮的大房子,但真正需要的卻可能是一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當我們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慾望時,常常會忽視自己真正的需要。因此,如果你想提高做事的效率,那麼就該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先建立一個溫馨的關係,然後再努力去買滿意的房子。
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卻可能並不多。當一個人專注於自己真正的需要同時對其他的一切說不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因此,專注就是清晰地執行“我需要”,而不讓其它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當我們專注地追求自己真正的需要時,就會變得更果斷,也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決定。
03 儘可能地蒐集資訊,告訴自己所有可以選擇的方法做出一個更好的決定,比更正一個錯誤的決定更快,並且更省事。所以,在你做出選擇前,務必蒐集所有可能的選項。
你必須意識到: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選擇的餘地。
處理一件事,你通常會有幾種不同的選擇方案。當你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說:“我根本沒有選擇”的時候,最好對此一笑置之,因為你應當知道,你只是沒有注意到或沒有蒐集到足夠多的資訊,而不清楚自己擁有選擇而已。
當在你收集資訊的時候,請不要回避那些你不願意知道的資訊,否則你仍然可能只在幻想中徘徊。你要做的是:透過自己實際的觀察,收集所有必要的資訊,這才是一個好方法。
別人說的話和你自己親眼看到的事實,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呢?自己親自去觀察,總是比較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想知道的更多,就需要更多的觀察。不要貿然接受別人的看法,一定要自己去證實——如果從其他人那裡得到的資訊對你的決定非常關鍵,那麼你一定要先去證實它。
當我們收集到的資訊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的選擇越多。事實是:那些選擇一直都存在,只不過之前你沒有看到而已。而當我們面對多個選擇時,我們就可以問自己,這個選擇是不是對滿足我真正的需要最有幫助?
所以,如果你在自己作決定前不事先收集資訊的話,你會在事後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機會。
04 對事情深思熟慮深思熟慮,有備而來,可以使我們不至於在遇到問題時措手不及。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將要身處其中的情境,讓自己感覺到好像真的已經處於那個情境中一樣,然後問自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然後呢?如果我們事先設想到的這些情況,把整件事情前前後後考慮清楚,就可以排除障礙,讓事情順利進行。
所以,在做決定之前最好先分別考慮一下自己的各種選擇,問一問自己如果這樣做會發生什麼,這之後又會怎樣?許多人都是因為沒有想清楚,就做了決定,然後才遭受了挫折和損失。所以,在事情開始做之前,先向自己提出必要的問題,從而做出更好的決定,比等到出現壞的結果後,再去糾正那些糟糕的決定,要省時很多。
當你在思考一個決定時問自己:我真的深思熟慮了嗎?這時候也可以把這個決定放一放,先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再拿出來重新審視一番。因此,只有專注於你真正的需要,告訴自己所有的選擇,把每種選擇從頭到尾想清楚,更好的結果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你面前。
05 頭腦裡的幻象與對現實的清醒認知每一個行之有效的決定,都是以事實為基礎的;而幻象則是我們寧願相信其是那樣的,然而,事實卻不是我們希望的那樣的。
根據縹緲的幻象來做決定,就像在鬆軟的沙地上建造大廈,大廈的傾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在做出這種決定的時候,我們內心往往會感到不安,但又習慣於把這種不安隱藏到內心最深處的黑暗角落。
生活在幻象中,就像持續不斷的忍受隱痛,我們明明知道自己的身體有些地方不對勁,但卻不願意花時間去搞清楚毛病究竟是什麼,我們不想承認它的存在,希望它自己消失,但是它根本就不會自己消失。
06 我們所做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信念我們的信念時時刻刻都在透過潛意識影響著我們的決定。我們的信念從何而來?其中有很大部分就來自於我們從小被如何對待,以及我們一路走來所遭遇到的的各種事件。
你所做的決定(即你的信念)像鏡子一樣,反映出你潛意識裡的想法、觀念及情感,並把它們展示出來,你的決定可以清楚的傳達出你的世界觀和你對自己的看法。
當你越是瞭解自己,越清楚自己的信念,就越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因此,如果你能夠有意識的將自己的性格、信念和所處的狀況結合起來考慮時,就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那些對自己誠實,具有敏銳的直覺和善於深刻自省的人,往往能夠作出更好的選擇。這時因為:
對自己誠實的人不會欺騙自己,他們會剝掉毫無用處的表象的外衣,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質;具有敏銳直覺的人在做決定時更傾向於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而他們的直覺往往具有較好的預示功能;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成為自己的絆腳石,那麼終有一天他會因為不善於自省而付出代價。我們用頭腦思考,用身體感知。如果你問自己實際的問題時,答案不是“是”或“否”,而是“可能”,那麼你就不能再一味的用頭腦思考,而應該好好用內心感受一下了。
07 對自己誠實人們人之所以會遇到棘手的大難題,就是因為總是自欺欺人。對自己誠實是一切成功的核心。糟糕的決定基於我們頭腦裡的幻想,更好的決定基於我們所能認識到的現實。
所以,明智的人會探索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仔細斟酌自己的各種選擇,預測它們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問自己:我下這個決定對自己是不是誠實?這樣就做就可幫助我們不再總是自欺欺人。
似乎很多人都害怕面對真相,他們就像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鴕鳥,自以為蒙上眼睛不去看真相,真相就不會存在。他們認為只要假裝不知道真相,自己就安全了或者至少感覺比較舒服。但我們往往並不能從自欺欺人中找到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嗎?當我們迴避真相,內心深處反而會感覺更加害怕。這時如果有人試圖把真相說出來,我們就會非常生氣,根本不想聽。
而這樣的憤怒,恰恰表明了我們的恐懼。我們不知道誠實,即面對真相,對我們有多大的好處!真相有時候就是在幻象的對立面。這就好像古時候的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但事實上地球一直都是圓的,不論人們怎麼相信它是平的,並不能讓它真的變平。我們相信幻象,並不能把幻想變成事實,而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所以我們必須首先看到真相,對自己誠實,才能在此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決定。
錯誤的決定大多建立在幻想之上,如果我們回頭審視自己做過的錯誤決定,常常會發現確實在一些地方欺騙了自己。很多人常常要到事情明顯已經變得很糟糕時,才認識到自己總是在騙自己,不過到這個時候,事情很可能就已經來不及補救了。
其他人往往比我們自己更容易發現我們的錯誤,我們常常也能更容易的發現他人的錯誤。幻象就存在於自己的頭腦中,所以要揪出幻象,我們可以把自我暫時放到一邊,然後問一問其他人的看法。一旦認清了真相,我們的決定就會明晰化,答案也變得顯而易見。
我們越瞭解現實,就越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決定。越早看清真相,就能越快作出更好的決定,因錯誤決定而蒙受的損失才會越小。
08 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是否覺察過自己在做決定時內心的感覺是怎樣的?當你在做決定的時候是平靜還是緊張?是害怕、萎靡不振,還是信心百倍?是精疲力竭,還是充滿活力?
也就是說你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感覺如何,你是不是可以憑這種感覺多多少少預測出一些這個決定帶來的結果?你要根據自己的直覺來做決定。
直覺來自於你以往的經驗以及內在深層的智慧獲得。回憶一下你當初做決定的時候有什麼感受,然後看看這些決定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你可以把做決定時的感受和決定帶來的結果聯絡起來,看看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透過回憶你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當初的感受是怎樣“預示”決定帶來的結果的。
如果你在做決定的時候感覺很不好,比如感覺很焦慮,那麼這時作出的決定通常會有怎樣的結果呢?如果我們對自己做決定的方式感覺不好,那麼這個決定最後帶給我們的結果往往也會很糟糕。
運用直覺並且留意自己在做決定時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覺得做決定非常吃力,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在勉強自己,如果情況果真如此,那麼你最後得到的結果必定不盡如人意;但是如果你在做決定的時候,對自己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並且感覺心平氣和,你根據自己掌握的事實來做決定,結果也會讓人比較滿意。回憶一下你過去因恐懼而做出的決定,看看那些因恐懼、擔憂、焦慮、憤怒或憎恨(所有這些情感都是恐懼所帶的各種各樣的面具)而做出的決定,最後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
愛因斯坦說,直覺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真實的感覺就像是我們的私人嚮導,它是一位存在於我們內部的導師,向我們展示本來就屬於我們自己的智慧。我們應當選擇傾聽並相信這個給我們引導的直覺。許多人傾向於透過祈禱和冥想來聽聽內心的聲音,還有一些人則透過與大自然交流散步,或靜思來做這件事。
千萬不要因為恐懼去做某個決定。當我們面對抉擇時,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不害怕的話會怎麼做?
請回憶一下你做過的比較好的決定,你在做那個決定的時候害怕嗎?我是充滿愛、熱情和平靜在做決定,還是充滿恐懼的在做決定。我們的感覺常常可以預示將來的結果。我們的直覺會用我們過去的經驗來指導我,保護我。
這個決定是不是真的讓我感覺舒服?如果我感覺某個決定不對勁,那麼它很可能確實不對勁。我做這個決定時,對自己是否誠實,有沒有相信我的直覺,我是不是還應該得到更好的?
09 我應該得到更好的“我不應該得到更好的”這種潛意識信念,常常可能連你自己都可能沒有意識到。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內心(潛意識)真正的信念,就要看看自己在做什麼,尤其是你經常在做的事情。比如你是一個聰明人,知道在做決定之前應該收集必要的資訊,然而你卻沒有那樣去做……。
為什麼你會有意去做那些明知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在你內心深處,你是否認為自己可以獲得成功?有沒有你還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在阻礙你的行動?
我們的潛意識決定了我們應該得到的結果。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東西,那麼你的這個潛意識信念一定會在你的決定中有所體現。問一問自己:我的決定是不是說明我真的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
應該得到 “deserve”這個詞來自拉丁語desire,意思是“熱情地給予”。但是多少人能熱情地把對自己有好處的東西真正的給予自己呢?
你可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但是並不相信那會成為現實,因此也不去採取行動努力爭取。許多人都不願承認——他們不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要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一看自己做過的幾個決定就可以了,比如:你決定不去搜集那些自己需要的資訊。
要不斷作出更好的決定,關鍵在於有意識地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並採取行動把它變成現實。探索自己的潛意識,思考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了自己,也限制了自己應得的結果。
透過反思自己過去的決定,以及事情最終的結果,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相信應得到什麼?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但是你真正相信的又是什麼呢?你的行動是不是能證明你相信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應該得到更好的?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個人生活?如果事實並非如此,是什麼原因呢?
這裡說的更好,不是比其他人更好,而是對自己更好,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我承認有的時候我的行為表明,我並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我會想:我以為自己是誰,我為什麼應該得到更好的東西?而另一些人則會一直壓抑和剋制自己,不去想自己是否應該得到更好的東西。
所以你應該問自己:
我相信的是什麼?我在做什麼?我有沒有認真反思自己過去的決定和行動,發現我真正相信自己應該得到什麼?我有沒有看到我的決定體現出自己的信念,我是不是對自己的決定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將其付諸行動?如果我真的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那麼我現在會怎樣做,我做這個決定對自己是不是誠實,有沒有相信我的直覺?我們得到的結果最終必是,自己潛意識決定“應該得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