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人生總是無奈的,很多時候雖然心心相惜,但是卻永隔一江水。又有的時候,雖然彼此愛的深沉,但卻只能天各一方。還有的時候,對於孩子思念無比,正如慈母手中線和遊子身上衣一般,只能無限的思念,終究不能相見。

人的感情最為真摯,但是現實總是讓感情無奈,要麼永遠分離,那麼終究不得相見。最讓人難受的是,明明失散多年,好不容易才找到,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只能選擇分離,正如那燈火闌珊處一般。

曾經賀子珍同志與她失散的大女兒就是如此,失散了那麼多年,找了那麼多年,哭了那麼多年,但到最後也無緣見面,可謂是人生悲劇。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事情的起源

事情得說到1930年,賀子珍同志生下了第1個女兒,當時被取名為毛金花。本來喜得千金是一件幸事,不過可惜的是,當時正處在戰爭時期,因此為了更好的部隊轉移,也為了保護這個剛出生的孩子,賀子珍同志就把還未滿月的孩子留在了福建龍巖翁清河的家裡。

本來已經約定,過一段時間就會回來帶著孩子,可惜的是計劃追不上變化,因此部隊沒有返回龍巖。人生的悲劇就是從這裡開始,賀子珍同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和女兒錯過了,但為了革命,她只能默默承受。

此後的歲月裡,紅軍經歷了慘烈的戰爭,賀子珍同志也是無比艱難的度過了危機,最終還是堅持回到了女兒所在的地方,不過當時已經時隔兩年之久。

兩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的東西,例如女兒的樣貌,以及存在的痕跡。所以,回到這裡後,賀子珍同志到處託人尋找女兒,但卻一無所得,而且所有的訊息都是說孩子夭折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當時的群眾要欺騙賀子珍同志,而是因為,紅軍長征期間經常遭到蔣介石部隊的圍剿,因此任何敢於承認,有紅軍孩子的家庭都會遭到打擊,這樣對孩子和對自己都不利。

所以,賀子珍同志痛苦的離開了這裡,她沒有找到自己的女兒,但她堅信女兒還活著。

此後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反動政府的時代已經結束,新中國也已經成立。於是賀子珍同志又開始尋找孩子的下落,不過可惜的是,又因為時過境遷,所以答案還是沒有找到。

好不容易在1953年居然找到了曾經的託付人翁清河,就在大家以為馬上就要水落石出的時候,結果這個託付人的答案也是夭折了。

這可實在是讓所有人心酸落淚,難道這個孩子真的永遠的消失了嗎?

二、坎坷的尋親路

在1963年的時候,朱德夫人和任弼時的堂妹牽了個頭,並且聯合了福建省婦聯和龍巖地區婦聯,甚至包括了龍巖縣公安局,大家一起組成了一個秘密工作組,一定要找到當年的孩子。她們就不相信孩子消失了。

終於在1964年的時候,剛好來到龍巖指導工作的福建省省長有了眉目,這位省長的名字叫做魏金水,他收到了一個叫楊月花的群眾的信,信中曾提出請求幫助調查身世,並且還確定的表明自己是被紅軍戰士留在龍巖的孩子,而且她的身世和翁清河有關。

在第1輪審查的時候,翁清河就承認了楊月花就是毛金花,只是因為當時害怕反動派的追查,所以才將其送走,並且稱她已經死了。

這個證據可太重要了,所以魏金水非常開心,並且期待著結案。

但誰都沒有想到,僅僅只在第2天準備補全細節就了結此案,結果翁清河選擇了變卦,不僅否認了之前所說的所有的話,而且還認為,毛金花在當年就已經死了。

由於這個反覆,所以當年的案子無法定案,即使大家都認為這個人撒了謊,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畢竟也拿不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所以調查只能暫停。

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很快賀敏學就從老部下羅萬昌那裡,聽到了關於楊月花的傳聞,於是賀敏學決心調查這件事情。經過仔細調查,得到了一份詳盡的報告,並且他在1973年遞交給了總理。

不僅如此,賀敏學安排了周劍霞更是得到了賀子珍的回答,孩子身上有明顯的胎記,在右膝蓋上有兩顆黑痣。

不過聊天歸聊天該怎麼去發現胎記呢?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當時羅萬昌的女兒羅海明突然說了一句,有跳蚤。結果大家紛紛挽起褲子,楊月花也跟著挽了起來,大家驚愕的看到了她膝蓋上的兩個黑痣,於是關係就確定了。

很快,周劍霞就向總理赴命,而且賀敏學也準備著安排楊月花和賀子珍兩人相認。但就在這個檔口,又生了變故。所有的一切石沉大海,安排的相見,沒有了日期,似乎當時出現了某些變故。

三、終究意難平

不過雖然上面沒有的通知,但是賀敏學還是見到了楊月花,兩人在福州抱頭痛哭,而楊月花也第1次見到了自己的舅舅。

不過可惜的是,楊月花也只能見到自己的舅舅,因為當她準備去見賀子珍的時候,居然遭到了拒絕。在1974年的時候,賀子珍曾經執意前往福州,結果同樣遭到了拒絕,即使是委託韓先楚將軍去從中斡旋,但依舊得到的回覆是不允許。

即使是到了1977年的時候,曾經的動盪和不安已經散去,但是賀子珍同志還是沒能踏上福建的路,她又被阻止了。從那以後,賀子珍同志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和女兒將永遠不能見面。

一直到1984年的時候,賀子珍陷入到了病重之中,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行了,曾經再一次提出想要見一下自己的大女兒,但依舊還是無緣相見。

最終,賀子珍同志病逝於醫院,而她的身邊終究沒有等來大女兒的身影,只留下無盡的遺憾。

結語

回顧這段往事,我們可以看出賀子珍同志的悲哀,以及楊月花女士的痛苦。在革命年代,那些革命先烈們為了勝利,所以只能將孩子託付他人養活。這種痛苦是難以言喻的,但是這種犧牲卻是偉大的。不過賀子珍同志反覆尋找女兒的執著,也是讓我們感動和敬佩,畢竟母女之間血連著血心連著心。

不過可惜的是,當年經歷了太多的變遷,而且也有太多的誤會和錯誤,結果她們自始至終都沒有走到一起,甚至沒有見上一面。正如開篇所說,眾裡尋他千百度,但依舊沒有發現。好不容易遇到了對方,在燈火闌珊處,結果卻是永遠不得相見。

這樣的痛苦真的讓人難以忍受,而這也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悲劇。所以,革命的那一代人真的很偉大,那付出的真的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很有可能是付出了最重要的東西,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讓我們對那些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真的不容易。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來自一個九零後對父母的情感告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