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生而為人,我們到底是父母感情的寄託者,還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者,或許你會說都不是,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思想,怎麼可能只是為父母而活。這可能就要引出一個話題,父母真的只是為了我們好嗎。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一個觀念,那就是父母無論是否真的是為了我們好,他們都不會傷害我們。養育之恩,生育之情,就足以說明,我們對於父母的重要性。只是被疼愛的方式不同,被教育的理念有異而已。

九零後的我們,已經加入了成年人的大軍,我們都是從孩童到青澀,再到叛逆與成熟。在這幾個階段,可能叛逆期的我們,會更多的受到父母的約束和加以宣示的“我們真的只是為了你好”的教導。那時候,我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父母每天都說是為了我們好,可是他們除了否定我們的觀點,對我們以愛的名義加以約束外好像並沒有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或者說並沒有讓事情向更好的趨勢發展,反而越來越糟,越來越讓我們反感。一句“我們只是為了你好”成為了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鴻溝,無法逾越。

那些在很小就被灌輸“咱們家窮,在外面別惹事,受點氣吃點虧忍忍就過去了”的思想的孩子,現在的狀態被幾個詞輕描淡寫的描繪“自卑,懦弱,膽小,拖延”。這輕飄飄的幾個詞可能毀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影響他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如今父母卻還是那句“我們只是為了你好”。只是這份“好”如果影響了我的正常生活,我是不是就該思考一下,父母真的只是為了我好嗎。就像上面那種思想,他們真正要告訴我的是“你還小,我和你父親都不容易,讓我們省點心。”其實這句有些自私的話,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只是被打上了“好”的標籤,實際作用卻是讓我們得了這份“好”的“後遺症”,不知道這份“後遺症”要控制我們多久,還會給我們帶來多少不便與不安。

很多時候,我都想大聲告訴爸爸媽媽:“你們對於我的好,已經成為了干擾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罪魁禍首”,可是每當看到他們為了我辛苦的身影和省吃儉用的模樣,我又咽下了這句話。我不能用自己的憤怒去改變他們半輩子都信奉的道理,這很殘忍。

說了這麼多,我沒有否定那句“父母真的只是為了我們好嗎”,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闡述那份“好”背後的故事,我們都是生為人子,我們成年後的樣子,總會有父母的一縷身影。我們只是和他們很像,但我們不會成為他們。如果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兒女,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我們的父母和那時候的我們,這份“好”該以怎樣的方式傳承,才能更好的去詮釋愛。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你真正喜歡的事,只要開始了就不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