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昨天還是晴空萬里,今天卻是灰濛濛的一片,這天氣和人一樣,心情不好時,陰雨綿綿,心情好時,萬里無雲。這也許也是大氣層的自我調節吧。也不知道“善變”是不是人的專屬,還是自然界的通病。當然變則通,通則久,久不僅僅是人的追求,自然界也有同樣的追求,這是規律。

路邊的樹,悠然自得,隨遇而安,它們那麼安靜,安靜的似乎沒有變化,好像它們只是靜靜的等待,等待風雨的到來。如果真這麼認為話,那就錯了,它們在變,偷偷得變,只是看不到、感覺不到而已,它們一直在孕育著力量,累積著力量,它們也渴望遙不可及的星空,同時也是大地的渴望,梵高畫的那棵高於星空的樹就是證明。

路上的匆匆的行人以及極速的汽車似乎都在和時間賽跑,也不知道有沒有跑贏時間,或許誰也不能跑贏時間,只是時間的過客而已。時間不會停留、累積,只會消逝,這是有生命期限的生物所需要共同面對的命題。

意識到這個問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面對時間的殘酷,我們只能無奈的接受,當然也可以視而不見。我思索了很久,這世間的所有存在當中,也只有時間和空間是無法累積的,也不存在量變到質變的問題。所以,我們只要藉著有限的時間,好好累積自己的能量,就梵高之畫一樣,突破認知侷限,把星空踩在腳下。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時間,以為時間能從量變到質變,我們把很多事情交給時間,讓時間給我們答案。比如,失戀了,想忘記一個人,需要時間從悲傷裡走出來;寫作沒有了靈感,需要時間出去走一走,緩一緩;情緒激動無法控制,需要時間調整下;情感出現問題了,需要分開一段時間,等等諸如此類,都以為是時間解決了這些問題。

其實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時間並不能給我們答案,只是它給了我們思考過程,累積過程,突然有一天質變了,我們找到了答案,這個過程只是意識的累積過程,哲學上稱之為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是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為什麼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我對事物的看法越來越敏感,我知道這是長期閱讀思考,寫作所產生的量變,但是我知道質變還很遠,需要堅持和努力。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12月18日,互相遷就最長遠,雙向奔赴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