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高曉松曾說:“生活不僅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番話,曾在年輕人的圈子中瘋狂流傳。甚至很多還沒有踏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就認為,這個社會的未來和美好,就該由自己來創造。

象牙塔上的人望著這個世界,終究只能是看到表面的“皮毛”。而真正的人生,並非只是“皮毛”,而是細緻的點點滴滴。

有些事兒,要經歷過才能懂得。有些人,要接觸過才能看透。有些生活,要活過一遍,我們才能真正明白。

生活,真的只有眼前的苟且嗎?生活,真的還有詩和遠方嗎?

曾有位作家說過:“愈發美好的東西,都是掩蓋殘酷現實的遮羞布。讓你看不透的,其實並非是最好的。你所經歷過的,才是最真實的。”

也許,生活不僅僅只有眼前的苟且,就連遠方,也都是苟且。

很多人就疑惑,為何連遠方也都是苟且呢?其實,如果你沒有錢,那麼你連去遠方的車票都買不起,你又何談能夠享受“詩和遠方”的美好呢?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照射到你的,才是真實的。而那些所謂的幻想,不過是我們頭頂上的泡沫幻影罷了,一觸即破的虛偽,終究抵不過現實。

慢慢地,我們去經歷;慢慢地,我們去品嚐;慢慢地,我們去感悟。才忽然發現,原來,這才是生活。

生活,就是“光暗”的混合體

歲月,並非只是非黑即白。生活,自然也就是無數的美好和醜惡的集合而已。

年輕人認為,生活是光明的,其實他們沒有說錯。只不過,他們還缺少了一些經歷和閱歷。

身處社會中的人認為,生活只剩下黑暗,其實他們也沒有說錯。只不過,他們只是身為“局內人”,被一葉障目罷了。

真正的生活,往往是光暗交織,悲喜相融的。有好的地方,就肯定會有不好的地方。有難以根除的黑暗,就肯定會有讓人嚮往的光明。

就像我們剛踏出社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你連自由選擇工作的機會都沒有。甚至你只能去送外賣,去幹最底層的活。

這個時候,有些人就對生活絕望了。因為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曾經在象牙塔中指點過江山的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

但是,當人慢慢地融入社會之後,你也就能感覺到,其實每個人的身邊,都是有“愛”我們的人存在的,也是有美好相伴在我們身邊的。

就如同老子所言“禍福相依”一樣。有禍患,自然就會滋生出幸福。而有幸福,自然就會埋下禍患的種子。

生活,本就是複雜的結合體,你如果一根筋看問題,終究只能是到處碰釘子。

生活,只有過程,沒有結果

生活的經歷,就像是一次火車奔向遠方的旅程。你能在途中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也能感受到春夏秋冬不同的氣候特點,但是,你所擁有的,都只能是過程。

很多人會疑惑,難道生活沒有結果嗎?

其實,生活的結果是很公平,就像曹雪芹所寫一般,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不管你是誰,到站了就得下車。到了一定的時間點,你就得走人。這一切,跟你是什麼身份無關,也跟你有多少財產無關。

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說,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所能帶走的,只能是你這輩子的記憶和想法。其餘的,都得留下。

正如某位名人說道:“活久了,自然就感覺無所謂了。不是說我對一切都無所謂,而是不想再糾結了,也不想再折騰自己了。”

很多時候,為何我們看到有些人會變得“淡然”,或者說會變得“無所謂”呢?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理想,而是他們看透了生活的本質。

用一句話來說,生活就像是一塊磨石,終究磨平了人的任何的驕傲和稜角。

所以說,對於生活,我們只能去感知,只能去好好地珍惜。其餘的一切,或者說你想實現的一切,倘若你盡全力了,其餘的交給上天就好。

生活的背後,便是“淡然”

蘇軾被貶到嶺南這片“荒蕪”的土地時,人人都認為他此生無望了,可他卻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流傳千古的詩句。

其實,蘇軾他這一生所體現的,又何嘗不是“生活”呢?

從“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到“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樣的無奈且悲苦的人生,恰恰是我們大多人的寫照。

老祖宗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兒十之八九。”

說到底,就是生活中的“八九成”的事兒,都是不如人意的。相反,生活給予你的,往往只是“一二成”的小確幸而已。

但是,不管我們要面對怎樣的生活,其實我們都要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蕩和瀟灑。

人生,就是一本我們一輩子都讀不透的大書。既然是大書,我們就該一直讀下去,哪管是經歷寒霜,還是面臨風雨。

在未來的生活裡,我想,我們不一定說事事都要順心如意。可有一點,我們是要明白的,那就是做到活在當下,問心無愧,那就足夠了。

以此文,獻給那些仍舊在基層中默默打拼的人們。

12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秋光掠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