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面臨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時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該不該接受那份工作——你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如果你問我,我當然問你它是不是你想要的,你對它有沒有熱情。
你說不知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這個答案,我毫不吃驚。
我又問你希望五年、十年後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仍然回答不知道。你說你只覺得未來一片迷茫,擔心在無意中錯過最好的機會。
我對這個答案依然毫不吃驚。
大學畢業的時候就能清晰地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的人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他們或是有早熟的智慧,或是有苦難的經歷,或是有睿智的父母。大多數的人,譬如你,譬如我,彼時都只剛剛完成身體的發育,而心靈的發育才走到小雞啄破蛋殼的那個時間節點,懷著鮮嫩的友善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懂得了怎樣洗衣服、怎樣煮泡麵,可這不等於我們懂得怎樣應對生活。
這個世界對我們還算友善。可能是因為年輕,我們自覺地將姿態放的很低,一點點的客氣,對我們來說就足夠榮幸。而我們對自己的瞭解,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這其實怨不得我們。因為我們彼時的心靈和身體都還只能算是半成品,要待與社會磨合,與愛人磨合,它們才會成型,變成他們終究會變成的樣子。用第一份工作來了解自己,聽起來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卻往往無法避免。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當時看來也是最好的機會。穩定的國企生活,每天不用操心通勤的煩惱。
表面上看來,我應該感到幸福和滿足。但我在內心深處知道,我其實一點都不快樂,而且這種不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加劇。當我們在這份工作中越來越瞭解自己,我開始明白,這不是我想要的。它不能讓我感覺到與人的聯結、對生活的思考以及年輕的活力,而這三點是構成我的快樂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當然,我也可以選擇不快樂。很多人工作著,都未必快樂,我這樣告訴自己。然後有一天早上,我對著鏡子打扮自己時,我突然想到一個詞——畫皮。
我在畫皮,畫自己的皮,這裡指的不僅僅是面板,而是我的整個皮囊都是假象,我只是在扮演自己而已。實際上,在這個畫出來的皮底下,沒有熱情,沒有心靈,只有空虛,只有一具行屍走肉而已。
一個人可以短時間勉強自己,但絕不可能長期勉強自己做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情,能夠讓你長時間當作事業而非僅僅一份工作去投注熱情的,一定是真正適合你,讓你感覺到快樂的事情。
楊瀾在一次專訪中說到,她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已經連續十七年了。像這樣長期高負荷工作,甚至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一定是因為她愛她的工作,愛她所做的事情,愛到甚至不介意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現在跨界轉行的故事越來越多,其中的主角通通是年過三十的白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進入了與以往工作完全不相關的領域,於是拋棄一切,從零開始。你以為那是勇氣或是率性,其實不是,那是內心迫使他們做出的選擇。
如果過來三十歲,一個人還在畫皮,還在“扮演”自己,而不是做自己,他會嚇得睡不著覺的。所以別羨慕楊瀾,如果你內心不是一個國王,那麼即使送你一個王國你也不會快樂。相反,如果你的內心告訴你坐在太陽底下刷牆頭最快樂,那麼你就好好考慮怎樣去當好一個粉刷匠。因為只有這件事是你能做好並且讓你感到快樂的,同時,因為快樂,你還會越做越好。
好在這個社會提供給我們的選擇越來越多,無論你喜歡的是什麼,都可以靠它生活下去。
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用第一份工作的兩三年的時間來了解自己,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你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抓住你能抓住的最好機會。然後,在某一個早晨,驚覺自己正在做的事是畫皮,那麼撕破那個面具,早日奔向屬於你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