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的天性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尤其是老人,勞累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人生的晚年,從此,已無需再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也不用處處小心翼翼、言語謹慎。而人過七十後,孔子說過,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即可。因此,老年,應該是人生中,最為快樂的黃金歲月,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有好多老人,往往因家庭、環境、經濟及社會等原因,或牢騷滿腹、或怒火中燒、或心情鬱結,或孤獨自卑,等等,最終讓自己逐漸沉浸在消極悲觀之中,從而讓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打了折扣。

說到健康,很多人都認為,不生病,就是健康。其實,這是個認知誤區。人的健康應當既包括生理肌體的健康,又涵蓋心理因素的精神健康這兩個方面。世衛組織曾在其憲章裡,給人的健康下過如下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這個定義,就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和擴充套件到影響人體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的領域,並倡導積極消除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以創造一個人人健康,社會幸福的生存環境。所以,健康的標準,應該是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健康,而前者為基礎,後者為條件,兩者間相互聯絡、又相互滲透和影響。只有兩者兼備,才能算是完美的健康人。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若具有愉悅、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就能極大地改善人的心理環境。而中華醫學的《黃帝內經》也指出:“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但假如一個人的內心,老是充滿了消極、悲觀的情緒,這將會在人體內部,引起劇烈的生化反應,並且會嚴重損壞軀體器官的生理機能。所以,《黃帝內經》又告訴我們:“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事實證明,人的心理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加強個人的品性與心理的修養,就變得非常重要。培育具有良好的個性,就能夠在紛擾繁雜的社會里,很好地調適自己的情緒,以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環境。儘可能地減少和消除經常性的壓抑與衝動感,注重生命、熱愛生活、樂觀豁達、襟懷坦蕩,又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始終保持對社會外環境與身心內環境的平衡。如果具備了這樣的心理狀態,疾病自然就會遠離。所以,祖國醫學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是人健康的長壽之本。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長壽,沒有標準的模式與答案,而長壽的秘訣,就在於凡遇事對人,應該“看得寬、想得開、灑得脫”。做到,消除慾念,身心泰然,方寸和平,福就在其中了。因此,老年人,只要不逾矩,就可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唱歌跳舞、旅行聚會、閱讀寫作、喝茶品酒,乃至琴琪書畫,等等。這樣,健康自會與己相長伴。

《此文是根據我在職期間,編撰的對特殊群體的培訓教材《擁抱陽光,開往春天的生命列車》一書的部分內容摘選編寫的。僅供老年朋友們參考。》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王紹祥:北風遠方來 天寒色青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