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知行合一肯定算是一條,不然怎麼總有人說,知道那麼多大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呢?其實,背後欠缺的就是知行合一,這也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必須翻過了一道“高牆”。
不用怕,其實這一道高牆既不高也不險,稍微用點力就能翻過去,如果翻過去了,這將是你手裡的一張盾牌。但總有人翻不過去,今天的文章就寫給翻不過“知行合一”這道高牆的人。
一:弱化高牆
有句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由於認知上的不足,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困難。腦子裡面就一個字“幹”,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做起來再說吧。
這樣的做事方法在有些人眼裡可能有點魯莽。但做起來往往是成功的基礎。我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做要和想齊步走,才是最好的節拍。
那些沒有很快投入到做的人,他們在想什麼呢?很簡單,他們在想一個萬全之策,想如何制定一個完美的計劃,或者說還會去嘲笑那些埋頭苦幹的愣頭青。他們會選擇犧牲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所謂的完美計劃,報著彎道超車的美夢。
其實所謂的彎道超車也是要經歷前期的緩慢行駛,在碰到合適的機會才能實現。
我時常想起小時候學騎腳踏車的場景,我是一個小女生,面對爸爸的大二八腳踏車毫不畏懼,個子太小,騎不上去只能當三角叉。當我看見別人一上去,腳一蹬,腳踏車就走了,我潛意識裡認為我也能夠這樣做,所以我照著別人的樣子就去登,結果摔得很慘,但我不服氣,接著又試了幾次,在後面重復的過程當中,腳踏車就顯得聽話多了,一個小個子女生照樣掌控大二八。
現在回想一下,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知行合一的案例。別人能學會,我也能,然後我就去做了,多重複幾次,腳踏車就聽話了。這很難嗎?其實這個過程,重複去做就夠了,我沒有繪製腳踏車的受力圖,沒有分析平衡原理,直接做就行。
大道至簡,我們真的把這個把困難這一道高牆看著有點太高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正確地客觀地認識他。
懂得越多,焦慮越多,總想跳過困難的行動環節,尋找捷徑,最後發現贏了的,都是我們眼裡曾經的笨人。
真正的捷徑就是那條漫長且低效的行動之路。
二:面對眼前的高牆,多重複幾次醜動作。
曾幾何時,我就是那個知而不行的人,眼前的高牆越來越恐懼,一度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翻過去。
但是我內心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我不能找到一個方法突圍出去,可能我這一生就被圍困在裡面,這是我無法接受的。
有一天我問我自己,我到底熱愛什麼,想做什麼,我回答是寫作,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開始了我的寫作之路,直到今天我都在寫作,在成長,幾乎沒有停過。
我清晰地記得,在我開始寫作之前,每一天讓自己寫一篇日記,剛開始確實寫得非常痛苦,別說文字優美,就連語句通順都困難,我清楚,開始哪件事都不容易,我必須成為經得起考驗的人,堅持到現在,如今我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和讚美,當然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獲得了除此之外更多的成長。
所有的技能都有同樣的規律,從知道到大量的刻意練習,再收穫反饋形成閉環。做到這樣一個閉環,才能持續良性的堅持下去。
畫畫,彈琴,書法,跳舞都是一樣的道理,所有的舞臺表演都是想得到一個良性反饋。
道理都是一樣的道理,知而不行,永遠都不會有任何的進步。
三:放下的執念,知而行。
很多人都不願意行動的另一個原因,是在開始嘗試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看不到明顯的效果,然後就放棄了。
這個觀點看似合理,實際上是非常可笑,我們無法在剛學彈琴的時候就彈出流暢的曲子。就如同我剛在寫作的時候沒有辦法寫出一篇很好的文章是一樣的,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一下子輕鬆地出結果。
在做不好的時候,我們首先先想想自己的現實狀況,給神經元更多的關聯時間,如果一開始把一件事情就能做好的話,我們還需要去學習什麼呢?對不對?
也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必須有一個絕對的優勢或者極大的興趣和天賦才願意行動,否則就直接放棄,就像小孩子在玩遊戲時必須保證自己能贏才願意玩兒,否則就不玩了。
可是我們已經不是孩子了,我們應該學會用更成熟的心態包容自己最初的笨拙。即使做得不夠好,也要持續練習,給神經元擁有更多的關聯時間。
希望和耐心都藏在你的刻意練習裡,藏在不斷強化的神經元關聯裡,無論你是否喜歡這件事,只要你持續的練習,你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做的好,總有一天,你會真正體驗到那種“做到”的快感。
在我寫作兩年多的實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不發生真正改變的學習都是無效的學習。
現實和理論都告訴我們,懂得百點不如改變一點。真正的成長不在於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於自己改變了多少。
所以儘管放心的去拋棄那些懂得很多的道理這樣的執念吧,在拋棄時還要真誠地為自己開心,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知而不行的人實在太多了。
只要你有所行動,你就可以超越一大批人。
對於成長來說,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
當你凡事都已改變為標準,你的成長路徑就會顯得就會更加的清晰。
最後,但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