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父母真的只是為孩子好嗎#子女在青少年時期,父母即是他們的監護人,更是子女最親近和值得依賴的人。

有沒有過這樣的年少體驗,"我一切都是為你好",在自己還是年輕時,就聽父母敦敦善誘的說過?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最真誠的,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世上很難找到不喜歡自己孩子的人,這是天性使然。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最真切與最自然的,遠勝過於其他人的感情。尤其是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來的人生成長中能超越自己,這是他們最高興的事。看到孩子過得幸福,是最真實的願望。

子女到了青少年,他們對於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自我個性也開始顯現,這就是常說的青春叛逆期。父母作為長輩,他們經歷過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歲月,他們有理由覺得自己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子女的青少年期是一種強勢關係。這很自然,生他、養他,將大量的財富用在子女身上。此時的父母有社會經驗,憑著自己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有理由指導子女的行為。

"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看似是平等的方式在進行溝通,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頗為強勢的語句。試想,如果是在工作中,普通員工能這樣對領導說,"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無疑是最真切的。幾乎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將來有出息,因此喜歡將自己的主觀意識、自己的人生觀加在孩子身上。

"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的言外之意是:"看,我現在不錯吧,我的經驗告訴你應該這樣做,我的經驗證明這樣做是對的。你採用我的經驗,或按我的方式做是正確的,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吃虧。"

事實上,我們將發現,簡單的表達"我一切都是為你好",實際效果並不好。當父母對子女說"我一切都是為你好"時,已經是在強勢地讓子女接受自己經驗、自己價值觀,而事實上沒有多少子女會從心裡認同。

每個人都是有獨立的個性,雖然子女帶有父母的遺傳基因,但實際上與父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一味的讓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識和判斷,並不見得正確。

父母如果與子女建立更為平等的情感關係,對於子女的發展以及自我個性的形成更為有利。

父母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經驗,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如果將自己的認識觀強加於子女,就顯得不一定正確了。

父母應該根據子女的個性與特長,允許子女自由發揮自己的長處,並加以鼓勵。父母要一改之前的強勢方式,與子女建立更為平等的家庭關係,採用因循施教的方式,對於子女的成長更為有利。

1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長大了就會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