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忍辱”究竟是什麼意思,至今為止人們還是弄不清,道不明。“忍辱”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強撐違逆,硬吞苦果,忍耐羞辱。

所謂“忍字心頭一把刀”,一個人如果不能忍受違逆之事,那麼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甚至一個眼神,都能激發內心的嗔怒,容易因一時憤慨,釀下大禍。

現實中很多血氣方剛的人,時常秉承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處事原則。

他們一致認為“忍辱”就是懦弱、退縮的代表,故而十分蔑視“忍辱”的行為。這種見地顯然是十分片面膚淺的。

事實上,“忍辱”才是人生真正的“勸世之方”。

“不忍”容易觸犯“五毒”,即“貪嗔痴疑慢”,見不得他人利好,受不了別人挑釁,心胸小,容不得別人一點過失。

由“怨恨惱怒煩”誘發出“憂思驚恐悲”,身心俱疲,誘發疾病,這便是“不忍”所帶來的果報,其危害不容小覷。

忍辱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人要胸懷寬廣,有“海納百川,山承萬物”的雅量,才能身心健康,平和喜樂,否則因不忍而自招煩惱,那才是真正的騎虎難下,求福無門了。

01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

每逢提及“辱”字,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羞辱、侮辱、恥辱”這些帶有貶義的詞語。

認為別人欺負自己、打自己、嘲諷自己,總之對自己有各種不利好的行為,那就算是在“辱”自己。

這是世俗對於“辱”的認知,那麼佛家是如何看待“辱”的呢?

從佛法角度來講,“辱”並非單純指身心遭受傷害。而是“一切不如意,受一切痛苦”都是辱。

譬如:生老病死給人帶來了煩惱,這便是來自自然規律的“辱”;事業上“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讓自己心力憔悴,飽受精神折磨,這便是生活給予自己的“辱”。

這些“辱”固然難堪忍,但是靠發脾氣,宣洩情緒就能消除負面影響嗎?顯然不能。

我們生在娑婆世界,即是苦樂善惡,各自參半,面對那些不好的事情,光是一念嗔怨,只會雪上加霜,火上澆油,讓事態越來越難以收拾,徒增不必要的麻煩。

面對不堪,唯有忍辱,忍辱並不是完全講侮辱,也不是讓我們忍氣吞聲,甘為違逆的“階下囚”,而是在忍辱過程中修煉自己的心,靜心,平常心,隨緣心。

要想求得內心寧靜祥和,沒有不平之氣,沒有煩惱,就要學會忍辱。忍辱,才能成就自己,“萬毒不侵”。

忍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忍到“忍辱”成了身體裡的潛意識和習慣,才會真正的解脫自己,得到思想道德上的成就,進一步達到智慧的昇華,讓自己到達離苦得樂的彼岸。

02忍辱的五個層次,看看你在哪個層次

在佛家,忍辱法門一共分為五個層次,從忍力大小上來劃分,依次是: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

生忍即指生命違逆之事出現時,人們逃避無方,只好強撐著將其忍耐下去,這種忍耐多半出於外力的壓迫,在忍辱的過程中時常讓人心神慌亂,痛苦不堪,因此叫生忍。

力忍則是指惡緣逆境出現時,藉助外力作用來化解其痛楚。

例如:逆境加身時,人們可以修隨緣法門,借用隨緣的力量來消磨煩惱;又或者當內心犯“貪嗔痴”時,可以借佛法佛號的力量把內心的邪祟壓下去。

這種借外力來忍辱的方法,稱為“力忍”。

其利弊參半,利在於忍辱時可以有外物依靠;而弊是用這種方式忍辱,修行就很難更上層次,稍有放鬆,就可能嗔心再起,再生是非。所以需要慎用之。

“緣忍”就是用智慧來參悟違緣,遵循因果鐵律。透過思考的方式,悟透事物發生的種種原因,然後抓其病根,對症下藥。

保持這種智慧的心態,人們就不會在“受辱”時滋生無明妄念,任其作祟,再大的逆境也無法催動人的嗔恨心,讓人心甘情願去面對,此等忍辱之法,即為緣忍。

“觀忍”其實是比較深層的忍辱之法,多半適用於道行高深的禪修者。

它強調人們以空觀智慧觀察四大體空,了知身心無我可得,無我無相,萬事皆空,內心能如此觀照,所有的嗔恨羞辱自然也會隨空,不再造次,這便是佛家的大乘法門,即為“觀忍”。

慈忍,就是指惡緣逆境加身之時,不但不生嗔怒怨恨之心,反而能夠以慈悲心腸,對傷羞辱自己的人或事哀憐愍念,加以寬恕。

在整個過程中,要做的不是去斤斤計較,而是以德報怨,用高尚品德教化對方,覺醒對方內心的人性,使其改過自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等行菩薩道的忍辱做法,便叫做慈忍。

以上五種便是“忍辱法門”的五大層次。《遺教經》有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由此可見,能修忍辱法門之人,皆身懷處世大智慧。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衷共濟,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自己心平氣和,便可從忍辱中得以偷閒安樂了,不是嗎。

03忍辱,是修行之道,是最妙的法門

忍辱,之於修行而言是最妙的法門。凡禪修者不要覺得忍辱苦澀,反而要甘之如飴,欣然待之,這樣修行,才能有事半功倍的良效,為人受用。

佛門十方諸佛,無一不修持忍辱道。對於佛菩薩而言,修忍辱波羅,即是要忍痛忍熱,忍餓忍寒,世間一切逆境都要忍受,能忍則忍,不能忍也要忍。

特別之於修行一事來講,世人如要成就佛道,對學佛的枯燥乏味更要萬般忍耐。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自己刻苦專研,發本心排除萬難,便能深入經藏,福慧雙修,便是修“忍道”的最大利好。

總而言之,天下本無瑣事,皆為庸人自擾。人生本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就是因為人們過於愚蠢,不識“忍力”,才會受無明困擾,不得解脫。

若人人俱懷忍辱的大智慧,就可去除煩惱,即證菩提,得了智慧光明,就能照破無明的黑暗,成就功德圓滿,見性成佛。

有道是:“大忍則大成,小忍則小成,不忍則無成”,心量廣大,就能包容萬事萬物,少生煩惱;面對嗔心,用忍辱對治,就能自行解脫,還自己一個身心清淨。

貫徹“忍辱之道”,定力智慧就會逐一顯現出來,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方能助自己在世間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21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在低谷時,若想福報不請自來,這四點務必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