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童年時分,約麼三四歲,那時候我人不大,膽子肥,唯獨怕麻風,就喜歡調皮搗蛋惡作劇。吃的、玩的、樂的、捱揍的,歷歷在目,好像是昨天剛發生的,回味無窮……

  記憶中最深的是被榨糖機壓沒了半個腳掌,好了以後一跳一跳飛快地行走,比我大不了多少的,我一見就躲起來或者飛快亂串,非說人家是麻風病人的巖棒哥哥。經過了一個月,在母親的勸說下,我才將信將疑的和他接觸。慢慢開始有了我在勐阿的第一個,後來天天在一起玩兒,成為難分難解的好朋友。吃的有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各色水果:如菠蘿、芒果、香蕉、蜜哈、茲榴、繡球果、酸多依、牛肚子果……等等等等。上山放牛玩兒,學會了餓了就抓來大屁股花蜘蛛,劈好米竹子,舂好有鹽、臭菜、妹妹踩、大蒜、生辣椒、姜、青檸檬等調料,在小河邊兒把洗好的l糯米裝進竹子裡,老幹巴牛肉,捉到的大屁股花蜘蛛扔到幾塊石頭砌好的石灶的火炭裡,一燒一埋,就聽嘣嘣嘣一聲聲花蜘蛛屁股爆裂的聲響,拿芭蕉葉這麼一鋪一墊,睡等著飯熟開吃的情景……

  每逢傣歷新年,過潑水節,有長長脖子的馬鹿表演,一排排莽鑼有節拍的啷啷啷啷……人們隨之圍圈跳起的傣家孔雀舞,再有就是髖胯部一送一送的,鼓皮上沾滿糯米粑粑,拖著長長尾巴的象腳鼓鬥鼓舞、砍刀舞……看都看會了。

  我記得那時邊防部隊團部有一個文書叫李阿來,上海人,是兵兵他爸爸。這人嘴很欠而且好喝酒。有一次我好像是欺負了他家兒子被他逮了個正著,他收拾了我一頓,又把我交給我爹,捱了頓胖揍。為了報仇,我趁他在連隊喝醉了,扒了他的褲子,拿走了褲頭,把長褲給他留下了。後來,兵兵他媽因為找不到褲頭李阿來說不清楚和他鬧了離婚。

  小時候淘氣,皮了就得捱揍,媽媽的竹條,爸爸的皮帶。一躲打就往野菠蘿地裡,或者隨便哪個傣家的吊腳樓(附近的老傣沒有不認識丘皮蛋的,因為小時候長的特別漂亮,淘是淘,不過嘴甜招人疼)。反正餓不著。一躲起來,好幾天都不想回家。都知道我爸打人出了名的兇。久而久之,父母也都懶得找我了。滿嘴流利的傣話,再換上傣衣戴上傣帽,活脫一個小傣族。

  吊腳樓,手抓米飯,生豬血,青苔,螺絲,米線,曬魚乾,烤木薯,乾巴牛肉,大屁股花蜘蛛,巖棒哥哥……還有那被揍的一根根竹條和煨滿回憶的皮帶,無不勾起我無盡的回憶。那個時候人們都忘了我真名叫什麼了,張口就來的丘皮蛋……

  記得那個時候,我應該有五歲了。父親帶著尖刀營要上前線,就送母親帶著我和妹妹來到勐阿。剛到的時候,連住房都沒有。於是當地的傣族同胞,連夜在糧倉旁邊,李娟娣李老師家背後,用竹篾子給我們搭建了臨時住所。有竹床,竹桌子……除了米缸和水缸,還有一個馬桶外,都是竹子做的。頭天晚上睡下去千恩萬謝,第二天一早打水洗臉洗漱完畢後,我發現水缸後邊我的鞋子旁邊各盤著一條蛇,告訴母親後,嚇得她一整天不敢碰米缸。

  住了一兩個月,寨子裡把搭建好的小學校空出兩間大屋子,讓母親和我們居住。一直到前線開打,當天晚上,我沒有睡覺,起來一輛一輛的數軍用卡車。我記得一晚上我數了有二百九十幾輛軍車,一直到我數累了睡了,也沒有數到我的父親。

  學校大門口,每天有民兵為我們輪換著站崗,以防止被越南特工摸了軍屬。

  我們的學校在勐阿,距離緬甸前線只有5公里遠,開戰那天晚上,反正是半夜,前半夜全是炮聲震天動地,後半夜整夜都繚繞著受傷了沒被炸死的虎豹狼蟲的哀嚎聲此起彼伏,那徹夜未眠的聲音令我終生難忘……後來聽有人謠傳:有說我父親死在前線了的,也有說我父親斷了胳膊斷了腿的……說什麼的都有。

  時間過的很漫長,母親整日以淚洗面。終於有一天,得知普叔叔(尖刀連連長)被送回了後方野戰醫院,為了瞭解父親在前線的情況,母親帶了我去。她非懇求揭開被子,當我看到那零星粘著幾塊肉的兩根骨頭(雲南太熱,不敢包紮),當即就把我給嚇哭了。母親什麼都沒問就出來了,臨走,普叔叔用微弱的聲音對我母親說:“部隊開始撤軍了,你放心,曾教導員沒事兒,戒兼任營長了……”我只記得他是笑著的,說的什麼,我沒聽清楚。

  後來父親囫圇回來了,火線提幹為副團長,要到昆明軍事院校去深造,為此我們又在勐阿呆了一年多,一直到有一年,我帶著王小聰玩火,燒燬了他家七間大瓦房,母親狠給了我一頓竹條,把我的衣服和鞋一股腦塞到書包裡,歇斯底地對我吼道:“滾……!!”我於是偷偷韃上陳叔叔的軍用通訊車,半道上餓了,從壓縮餅乾罐頭桶裡爬出來,找他要吃的(他這時才發現多了個孩子)。就這樣,跑到孟連老爹的駐地躲禍。因為父親是戰鬥英雄,我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屁孩,這個事兒後來部隊妥善處理了……父親深造完被調到勐養師部執政股任股長,我因為調皮搗蛋,無法無天,又是個闖禍包,害父親又背了個處分。沒辦法,老爹把我帶到了身邊,後來不久,妹妹和奶奶都來了……

  父親很少講他前線的事兒,我依稀記得他說過,他們營是尖刀營,有一個加強營的部隊,是特務營,有400~500人,貢嘎山坳一丈就死傷不少人。自衛反擊戰後,囫圇回來的大約有70多個人。下戰場的時候,他整理好一個個戰士斷的胳膊腿兒,為他們清理好儀容。下了火線後,他為活著計程車兵改善伙食,帶隊和司機去買了一車牛。半路上翻了車,牛全摔死了,半山腰有一棵大樹被攔腰折斷,卡住了軍車,他由此和張萬年伯伯搶著背了一個處分,撿了一條命。

  我記得有三個傣族寨子為我們提供油肉米鹽。芒巴,芒崗,芒勐,三個寨子輪流供我們吃喝,芒巴寨的芒巴小學為我們提供住宿和警衛。我看的第一部動畫片《潑水節的故事》就是在芒崗寨裡看的露天場,也是我第一次吃木甘(紅心柚子)的地方。

———————————  

作 者 簡 介: 曾輝,漢族,男,48歲,法學大本,四川省敘永縣人。敘永縣陝西街,曾輝,筆名孟丘,字雨相郎,號雲川先生,QQ名牧心人。比較成熟的作品如:《草央之戀》《思念》《回望草原》等三百二十多個作品以及說說等,120萬字左右,大多數是我點點滴滴的人生經歷。換句話說,這也是對改革開放40年的一種不屈不撓的寫照與見證。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故事:散文《趟過歲月的河》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