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冬日的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和四歲半的女兒上街溜達。走在街上,聞到空氣裡瀰漫著絲絲香甜,看見前面有一位大嫂正在賣烤紅薯,那香氣就是從她那兒飄來的。女兒看到之後,立即用手指著要吃那。紅薯的清香也勾起了我的食慾,我立即掏錢買了兩個大大的紅薯,剝去皮,喂女兒一口,女兒咂咂嘴嚷著好香。我也吃一口,那種香、甜、糯、燙的感覺,瞬間在全身漫延開來……

紅薯,這個小時候離不開的夥伴,如今又捧在手裡,那說盡道不清的親切感在心頭縈繞。紅薯就像農村裡的孩子一樣,極其容易生長。從四五月份種到地裡,就無需再施肥,瘋狂地生長著,紅薯秧四處蔓延,巴掌形的葉子把地表覆蓋得嚴嚴實實,陽光都漏不進去。到了秋天,紅薯便可以收穫了。用“沙場秋點兵”來形容那時農村刨紅薯的場面是再形象不過了。各家各戶的男女老少個個手舞鐮刀,頗有些千軍萬馬齊上陣的宏偉氣勢。將薯秧割掉,一壟壟的土埂便裸露出來了,再用釘耙翻開泥土,一隻只胖乎乎、紅撲撲的紅薯就冒出地面,人們歡呼著、雀躍著,別提有多熱鬧了。等“正規軍”戰鬥完了,就是“游擊隊”的天下了。紅薯秧是四處蔓延的,人們在收穫的過程難免會有紅薯遺漏在土裡。於是大家會等各家收穫完後去撿漏。我們小孩子也手持小釘耙,拎著籃子加入其中,奮力刨土,即使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毫不在乎。每每刨到一隻,必定大呼小叫,彷彿找到的不是紅薯,而是金元寶。回家的時候,大家常常把淘到的紅薯放在一起比較,如果誰淘到的紅薯又多又大,臉上必會露出幾分得意,那淘得少的則會顯得尷尬,然後在大家肆意的嘲笑和奚落聲中怏怏而歸。

現在普普通通的紅薯在以前那是人們的“救命糧”,“紅薯湯,紅薯鏌,離了紅薯不能活”,頓頓離不開紅薯。不過,對於紅薯,我們小孩子還有獨特的吃法。生吃紅薯是孩提時代最簡單的吃法。窖藏的紅薯越擱越甜,雖然不是水果,卻也有著水果的清脆和香甜。吃在嘴裡嘎嘣嘎嘣的,心裡便充溢著滿足感。 最棒的吃法是灶膛烤紅薯,味道爽口甜美。童年的鄉下,家家戶戶都用磚砌的灶臺做飯,而燃料則以玉米稈、柴禾為主。農家過日子講究精打細算,當飯做熟之後,灶膛裡的灰燼還很紅旺,不利用覺得太可惜,於是細心的母親便揀幾個紅薯埋進灶膛烤著。我放學回到家就像餓虎下山似的到處找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灶膛裡烤熟的紅薯。從灰燼裡扒出紅薯,捧在手裡還是滾燙的,燙得只能不停地在雙手間倒來倒去。然後像敲雞蛋一樣,敲破一層焦黑的外皮,裡面粉嫩的肉冒出騰騰的熱氣,幽幽的清香才會沁人心脾。吃完一個烤紅薯,嘴角四周,早已塗了一圈黑,像花臉貓一樣。

不過吃自家烤的紅薯還不算是過癮的事,那時過癮的事是到別人家地裡偷紅薯來烤著吃。放學了,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聚攏來,在童年的放牛場,在那歪脖子的柳樹下,用手挖個小洞,聚攏滿地的落葉,再選一個機靈的小夥伴,潛到張大爺家的紅薯地裡,偷上幾根圓滾滾的紅薯,臥在挖好的洞裡,圍上樹枝樹葉一燒,不多久,那撩人的香味就吸引得我們一個個口水直流,直到哪家的牛兒趁主人不留神,溜到人家地裡吃了半邊禾苗,被人家發現逮著了,我們才慌里慌張地擦著黑乎乎的臉蛋,沒魂似的亂竄。而那種烤紅薯的香味卻在心間久久地瀰漫。現在的小孩子自由太少了,他們無法理解一個放牛娃啃烤紅薯的幸福,那種滿足感是現代文明無法取代的。

那時的人都吃紅薯卻也少病無災,老人說紅薯是養人的,小孩多吃有益。紅薯是旋花科,多年生蔓狀草質藤本植物。是一種飽含澱粉、蛋白質和糖,營養豐富、味道甜美的食品。《綱目拾遺》謂其:甘平,無毒。功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現代研究也證實,紅薯不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還有抗癌作用。只是現在食物豐富了,我們都忽略了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美味。

現在人們好像又都意識到了紅薯的好,每每大街穿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常被烤紅薯的香味吸引。攤主一般是乾淨樸實的婦女,一個鐵皮桶做的烤爐,上面擺了一圈熱騰騰、軟綿綿、香噴噴的烤紅薯。生意很紅火,看著小孩子樂滋滋地吃著烤紅薯的那份神態,我彷彿又聞到童年時那一縷縷在冬天的天空裡瀰漫著的紅薯香味……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不負現在,不畏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