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拿破崙曾說:"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只有我們自己擁有力量,才能夠擁有堅實的自信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
我們都知道相比於討好別人,做好自己是一個更為實際和價效比更高的行為,但不少人往往會選擇討好別人,而不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這背後映射出的道理很少有人能分析清楚。
做好自己之後,再去討好別人
討好別人總是比較容易的,溜鬚拍馬這種事情不用教都會,但凡一個人有腦子而又肯放下面子,那麼他總能靠著合適的討好手段獲得別人的賞識。
很多擅長討好別人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甚至很多人內心都不想日復一日溜鬚拍馬,可是很多人沒有看到,溜鬚拍馬誠然能夠給自己帶來好處,但我們不能忘記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們不否認恰當的討好可以讓我們未來的道路走得更順利,同樣一個光會討好的人無法獲得成功,因為在面對考驗的時候,他們無法拿出和地位匹配的實力。
因此在你決定討好別人的時候,你需要擁有足夠的實力,而不是將討好別人作為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本領。
秦二世時期的叔孫通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非典型性的儒家聖人並未跟隨秦朝的滅亡而消失,他不願意聖人絕學在自己手中斷絕,於是選擇討好強者。
他先是討好秦二世,聲稱大秦國力強盛,不會有人叛亂,他藉此獲得秦二世的賞識,地位獲得提升。
然而在之後,眼看項羽起義成事,他便轉投項羽,等到項羽在戰爭中失利,他便成為劉邦的博士,並投其所好,推薦一批勇武彪悍的猛士跟隨劉邦奮戰。
等到劉邦統一世道之後,叔孫通開始得到重用,他將肚子裡的學問傾瀉而出,為劉邦制定一套簡易可行的禮儀,這等於又是一次討好,但卻是儒家文化在戰亂之後重新佔據主流的標誌。
縱觀叔孫通的一生,很多人將目光放在他溜鬚拍馬的"名場面"上,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叔孫通能夠在各個勢力之間輾轉自如,依靠的當真是自己溜鬚拍馬的本領嗎?
答案當然不是,各個勢力都是看重叔孫通自身的能力方才收留他,可以說拋開儒家"忠義"的道理來說,叔孫通正是一個無數人羨慕的,靠著自己能力在亂世中游刃有餘的人才。
在擁有足夠的實力之後,叔孫通的溜鬚拍馬本領方才彰顯效用。而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如此,我們若是缺乏過硬的個人實力,那麼在事業、生活飄搖動盪的時候,不會有人因為你巧舌如簧便幫助你。
討好的弊端
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中,討好往往意味著將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地位上和別人進行交流,因此討好往往意味著你需要犧牲一定的自尊。
用自尊換取短期的利益,看起來是一筆不錯的買賣,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當你選擇討好別人的那一刻,你已經喪失一部分的潛力。
我們討好別人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但我們的生活真的會因為"討好"而發生好轉嗎?現實看起來並不是。
依靠討好上位的人,註定會被更會討好的人替代,這個時間長短不定,可能一生都不會變化,也可能第二天就流離失所。
討好本身便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很多人都看到那些討好帶來好處的案例,卻忽視討好給自己更有可能帶來弊端。
當你選擇討好別人的時候,其實已經在自己的社會形象中添加了一個標籤,知道的人便會以"討好"來否定你自己的努力,而你難以辯駁,畢竟你確實想要透過討好來獲得利益。
另一方面,現在的人越來越難以討好,很有可能你一句精心醞釀的美顏會戳到對方的隱私痛楚,隨後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倘若你用心去觀察生活,會發現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尾語
因此,我們若是想要成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好自己,只有你將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方才能夠擁有成功的底氣和資本,可以說做好自己可以提高你人生的下限。
倘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適度討好別人,但你要清楚這個順序所在,我們不能將討好別人作為成功的唯一道路,因為你若是不做好自己,他跟都不會有討好別人的機會。
總而言之,討好別人不如做好自己,但做好自己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討好別人,具體怎麼做還要看每個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