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為什麼要讀書?雖然說法不一,但這三種說法我很喜歡:

第一,讀書不單單是為了發財致富,更是為了涵養靈魂。

不讀書的人是用身體感受世界,吃喝玩樂,迷醉於物質享受,吃飽了就一時高興,滿足不了就痛苦,一生都在疲於奔命地追逐。而讀書的人是用身體和靈魂同時感知世界,在靈魂的世界裡,花可以常開,水可以長流,你不會孤單,不會害怕,不會痛苦。你可以對話先賢,可以傲視天下,可以悲憫眾生,可以愴然涕下,可以自由穿梭於身體和靈魂,往來於彼岸與塵世。

功名利祿如雲煙,萬貫家財如糞土。你是精神世界的王者,那是隻屬於你自己的天堂。

第二,讀書能提高認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渺小、世界的浩瀚。

名聯的作者曹學佺是明朝著名學者,精於天文、地理、文學、詩詞、禪理、音律、諸子百家,而這幅對聯是他重審一個針對皇親國戚作奸犯科的具體案件所作的批示。

後清軍入閩,曹學全誓死不做亡國奴,香湯沐浴,正其衣冠,自縊殉國,死前留下了絕命對聯:生前單管筆,死後一條繩,體現了某些玩歷史的公眾人物所鄙視的儒家思想所教育出的讀書人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百年之後,清政府追諡他為“忠節”,智者造箴言,愚者重複之。書還是要讀的,否則就會帶上淺薄的眼鏡,捧上幾句自以為是的真理,狂犬吠日,把愚蠢過成了沾沾自喜。

第三,為什麼要讀書?透過讀書去積累智慧!

淺閱讀經常讓我們靠近的是資訊和知識,而深閱讀才可能去靠近智慧。有一個段子講得很壞,一個教授要去往窮鄉僻壤,需坐船過江,上了船後就問那個船工,“你學點數學了沒有?”“沒有”,“你學點物理了沒有?”“沒有”,“你懂不懂計算機呀?”那船工也說,“不懂”。想想一個年輕人這樣,結果教授非常心疼他,“這三樣都不會,你的人生已經失去了一半。“隔一會兒變天了,烏雲密佈,狂風乍起,於是船工問教授,”您會游泳嗎?“教授說,”我不會“,船工就回了一句,”那可能你要失去整個生命了。“

我們擁有很多知識,但它是否是一種能力?它是否累積成了智慧?智慧才是你走到人生的大海當中能救命的游泳技能。

只有用心讀書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讀書的好。

10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到老了如果沒有自理能力,該怎樣減輕痛苦,尋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