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羅織經》最經典的一句話“沒有霹靂手段,莫行菩薩心腸!”

正所謂“慈不掌財,善不掌權”,一個心慈手軟的人是很難做出什麼大事的。太慈悲的人不能掌管財富,像慈悲的人並不看重金錢,看到為錢發愁的人就會憐憫的發錢,他們會認為錢給了需要幫助的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容易被騙,很容易散財。太善良的人不能擁有權力,有句俗話叫做“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不善於和別人爭執,權力在善人手裡很容易被惡人搶走,善良的人更適合於埋頭苦幹。

慈悲和善良的人一般就是一個老好人,總會吃虧,然後用一句“吃虧是福”來糊弄自己。所以做人一定要“心中有佛,手裡有刀”,心地要善良,但不能太善良,行事要果斷強硬。那麼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心中有佛,手裡有刀”的人?一句話就是要懂權術和謀略!

舉個例子,就說劉邦,劉邦這個人就很懂權謀之術,最後從一個亭長成長為大漢的開國皇帝。

劉邦跟項羽鬥,開始鬥不過項羽,項羽兵多將廣,劉邦就主動向項羽示弱,跟項羽稱兄道弟。但不會過於親近,我的人馬還是我的人馬,你項羽的楚軍還是你項羽的楚軍,我對我的人馬有絕對的領導權。

“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羅織經》

等勢力變強可以跟項羽斗的時候,劉邦暗度陳倉,一點一點的蠶食項羽的勢力,最後把項羽打敗。

有人說劉邦就是一個地痞無賴,可是劉邦卻看透了項羽人性的弱點,項羽過於感情用事。范增讓項羽殺劉邦,劉邦託項伯說情,項羽念其為兄弟不忍下手。劉邦反項羽,項羽拿劉邦父親威脅劉邦,劉邦知道項羽不會殺自己兄弟的父親,故而不怕項羽威脅,果真項羽沒有殺劉邦父親。

劉邦對項羽就是一個“心中有佛,手裡有刀”,進退有據、殺伐果斷,該示弱時就示弱,該出手時就出手。而項羽對劉邦卻“心中有佛,手裡無刀”過分仁慈,就算他認清了劉邦的無恥,但是依舊下不了狠手殺兄弟的父親。

再看當年劉邦和項羽交戰,劉邦幾乎就是敗多勝少,勝也是趁項羽不在搞偷襲,勝之不武。敗那就是敗的慘不忍睹,在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成皋之戰,劉邦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大軍,每次都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

感覺項羽打仗從來就沒輸過,劉邦對陣項羽就沒贏過,可是劉邦不怕輸也不服輸,依舊有一群鐵桿粉絲跟著他混。正是“自憐人憐,自棄人棄”,自己憐惜自己別人才會憐惜,自己放棄自己別人也會放棄他。

然而劉邦敗的最慘的一次,是趁著項羽率領軍隊去討伐彭越的時候,劉邦趁機攻佔了成皋。

項羽討伐彭越很順利的班師,途中知道了劉邦又一次趁自己不在偷襲攻佔自己的城池,上次是彭城,這次是成皋。項羽氣的直罵劉邦不講武德,於是率領大軍一口氣把成皋和滎陽一起奪了回來。

劉邦用了“李代桃僵”的計策才逃了出來,這次劉邦太慘了,簡直成了光桿司令了。以前沒兵了就去找大舅哥呂澤要兵,這可是第三次把兵打光了,劉邦再沒臉沒皮也不好意思去找大舅哥要兵了。

一想,自己的大將軍韓信有兵啊,絕對的兵強馬壯,想一想劉邦哈喇子都流出來了。不過,這要韓信的兵和借自己大舅哥的兵可是兩碼事,大舅哥從自己起兵就借給自己兵馬糧草,自己想要兵,直接訴苦就行。但韓信不一樣,韓信是自己的屬下,那韓信的兵就是自己的兵,自己要名正言順的把兵要過來,不能失了自己漢王的威信。

於是,劉邦先是快馬加鞭的趕到韓信駐地,但沒有進去,而是等到後半夜才拿著令牌假裝特使進入營地。劉邦直奔中軍大帳,把大將軍印和兵符找出來收走,然後立即下令擊鼓,召集全體將士集合。

鼓聲驚醒了正在睡覺的韓信,韓信納悶是誰發號施令擊鼓集合的?好大的膽子。穿好盔甲提著帽子往中軍大帳走,正看到張耳也著急忙慌的趕了過來,張耳問韓信何事那麼早擊鼓集合?韓信氣呼呼的說老子也不知道啊。

等兩人進到中軍大帳一看,傻眼了,大將軍位上坐著的竟然是劉邦,趕忙跪拜,因沒有接駕向劉邦請罪。

劉邦劈頭蓋臉的責備道“你們的防備太鬆懈了,巡邏的人數明顯不夠……如果敵軍來了該如何是好?”反正就是一頓挑刺。韓信和張耳紛紛磕頭認罪,劉邦一看“臉打完了”,該給個“棗”了,“不過,看你們勞苦功高,也取得了一點勝利,這事就不追究了,而且本王還要嘉獎你們,任命韓信為相國,繼續招募兵馬,準備攻齊;張耳去鎮守趙地。”

韓信和張耳頓時對劉邦感恩涕零,然後韓信就眼巴巴的看著劉邦把自己的軍隊給“順”走了。

當然這是劉邦自己的軍隊,拿走也是理所當然,但拿走的同時又不失威信。

《羅織經》裡說“人有所好,以好誘之無不取,人有所懼,以懼迫之無不納。”就是說人有喜好的東西,用喜好的東西引誘他沒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懼怕的東西,用懼怕的東西逼迫他沒有不接受的。

這被劉邦運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劉邦不光會借自己人的兵,更高明的是他會借別人的兵,自己不用出手,三言兩語就讓他們乖乖帶兵去打項羽。

比如彭越為一方豪傑,開始並不依附於劉邦或者項羽,勢單力薄的劉邦想讓彭越協助自己去打項羽,於是就派人給彭越送去了將軍印,封彭越為大將軍。

劉邦就這麼一句任命,就讓彭越自掏腰包的出人出力去攻打項羽。一句話劉邦就多了一個得力干將和幾萬人馬,讓項羽多了一個死敵。

後面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後面又任命彭越為魏國國相,彭越就高興屁顛顛的去平定梁地。到最後與項羽的終極大戰,在張良的提示下,劉邦又給彭越加封了梁王。彭越感恩戴德立馬帶兵和劉邦合力圍困項羽,項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毀在劉邦的幾句話上。

把劉邦和項羽放在職場上就是競爭對手的關係,一個善於拉攏關係,一個喜歡單打獨鬥,你能說項羽的工作能力不行?那是好的不得了,但是最終獲得升職受到員工愛戴的卻是劉邦。

很多人混職場,為什麼工作很努力、很優秀,卻得不到領導賞識?這個社會很多時候是關係社會,要懂得人情世故,怎麼均衡各方利益,怎麼牽制人心,怎麼處理好關係,這些很重要。

在面對上級和下屬時,如何做才能搞好關係、拉攏人心?在《羅織經》就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要示上以足,示下以惠。

對待上級要表示滿足,知足,以表忠心;對待下屬,要給他們一點小恩小惠,這樣才能拉攏人心,鞏固你的地位。

這就像本來項羽是劉邦的上級,劉邦隱藏自己稱雄天下的野心,向項羽表忠心,最後跟項羽稱兄道弟拜了把子。到了鴻門宴,項羽就是捨不得殺劉邦,如果劉邦不這麼做,恐怕等不到鴻門宴,項羽就把劉邦給處理掉了。

對待下屬要施予小恩小惠,讓他們感受到存在感。人的本性都是有貪慾和渴望被重視的,有的人愛財,有的人愛名,要及時給予他們一些獎勵表揚,讓他們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和回報。他們就會感覺自己有價值有成就,也就願意在你手下工作。

“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羅織經》

第一句責備自己應該嚴苛,嚴苛到什麼程度,一定要讓人感動到心生憐憫,這樣自己的過失才能被原諒,就不會招來大的危害。

責備自己是一個很有水平的事,就如劉邦在鴻門宴責備自己,他先在前面鋪墊一下,說“我和項將軍一個從河南征戰,一個從河北征戰,我們是戰友啊!項將軍與我還曾結為兄弟,說我就算有天背叛了您,您都不會殺我,因為我們是兄弟啊!”這個鋪墊讓項羽就算認定劉邦背叛了自己該殺,他也不能殺,因為殺了劉邦就是背信棄義啊。

接著劉邦就開始又說重點了,“我實在沒想到我會先進入了關中,今天卻有小人向項將軍進讒言,挑撥我們兩兄弟的關係啊!”責備自己沒想到要先進入關中,反面說自己心裡一直以為你項羽會先進入關中。可是這卻被小人拿來說事挑撥你我的戰友情兄弟義,直接把過錯甩鍋給了小人。就是說我承認我的過錯,但是我的過錯卻被小人利用拿來說事,避重就輕,化必然性的利益矛盾為偶然性的小人挑撥。

劉邦的這個自責很有水平,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甩鍋方式,首先給自己做個鋪墊,然後承認這個鍋這個錯是自己犯的,但是這個鍋不能自己背,直接甩出去,砸到誰,誰倒黴。但萬一鍋甩的不成功,鍋甩出去又回來了,前面有鋪墊,自己還是能穩穩的接住不會被砸。

劉邦這番自責讓項羽很是欣慰,項羽竟然把告密的曹無傷給說出來了,這也就更落實了就是小人挑撥,劉邦甩鍋成功。

第二句責罰他人不要過於嚴厲,小的恩惠有時能帶來大的收穫。這就像上文說到的劉邦找韓信要兵,打一巴掌再給個棗,就把韓信的人馬給帶走了。

做人做事,一定要學會給別人留點餘地,不要把關係弄得太僵,而且先苦後甜,永遠都是最好的訓人手段。請不要吝嗇那點點的小恩小惠,日後可能會為你帶來更大的回報。

權謀、手段這些東西很多人是抵制的,為啥呢?本質是因為這些東西太有用,而大多數人又不會,所以既然我不會,那我就不想讓別人也會,否則別人害我,我沒法招架。所以權謀手段到底要不要學?

知道這些權謀之術的人都是成功人士,因為他們作為領導者必然用得上,而那些用不上不願意學的也就成功不了。

因為這個社會從古至今都是人性的社會,不會處理人情世故的人永遠也爬不到社會上層。

而且上流社會是不會讓你學這些的,因為他們怕你會變“壞”,變得成為他們難以掌控的人,都想做人上人,誰來做人下人?你身邊的人也害怕你學這些,因為你學了就會去掌控他們,你可能就會成為他們的領導。

也就是說這些權謀的知識是做領導必備的,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領導,但你卻不懂權謀之術,那麼下面的人就會不聽從你的安排,上面的人就會懷疑你的能力,其他人就會把你取而代之。那就問你要不要學?

有人會說我做好我的事,不去害人,用自己的實力來晉升,以自己的品德來服人。那我問你韓信、彭越厲不厲害,統兵千萬,可是最後結果怎麼樣?被劉邦殺了,以謀反罪名殺,你認為他們真的要謀反嗎?歷朝歷代尤其那些開國功臣,哪些不是靠實力說話的人,最後有幾個善終的?

所以說我們學習權謀之術不是為了去害人,而是為了自保,懂得事上制下。而且我們如果要學就要端正態度的學習,雖然《羅織經》等這些厚黑學的權謀之術被很多人稱為整人經,我們要知道的是,你給一個有邪念的人一本《道德經》他同樣可以從中琢磨出害人的方法。

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只有瞭解邪惡,才能戰勝邪惡。像這些《羅織經》的權謀書籍,特別適合那些善良的人看,佛家雲“方便出下流,慈悲生禍害”,善良的人往往會處處與人方便,別人就會處處佔你的便宜,當發現有錯誤的不去懲戒,就是縱容發生禍害。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善良有多少次被別人利用?

人可以善良但不能糊塗,糊塗就容易被人糊弄。那麼怎樣才能不糊塗?那就就要把人性看透搞懂,有了霹靂手段,才可以有菩薩心腸。

我特別推薦看《羅織經》,不拐彎不抹角的把人性赤裸裸的展現給讀者,而且這個版本的《羅織經》每段話都有專門的翻譯、講評和案例分析,你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做人別太過,做事別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