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沒有期待;恐懼則充滿期待。愛是建立在尊重上的;恐懼什麼也不尊重。愛是完全負責的;恐懼則會迴避責任。愛是無條件的;恐懼是充滿條件的。愛誰也不去可憐,但真切的蘊含慈悲;恐懼則充斥著憐憫,它可憐每一個人。
如果你有一間“魔術廚房”
想象你的家裡有一間魔術廚房,在那間魔術廚房裡,你想要什麼食物,就能擁有。無論來自世界何處,無論多少數量。
你從不擔心吃什麼,不論你想要什麼食物,都會出現在餐桌上。
你十分慷慨,誰來到你家,你都將食物無條件地送給他人,你供應食物只是為了分享食物所帶來的愉悅,並不希望對方回饋你什麼。所以,你的屋子裡總是人潮滿滿,大家都來吃魔術廚房的食物。
然而,有一天,有人敲了你家的門,帶來了一片披薩。
你開啟門以後,這人看著你說:“喂,你有沒有看見這片披薩?如果你讓我掌控你的人生,我要你做什麼,你就完全照辦,我就把這片披薩給你。你絕不會捱餓,因為我會每天帶來披薩。你只要對我好就行了。”
你能想象自己的反應嗎?在你的廚房裡,你可以吃到同樣的披薩,甚至更好。然而這人來到你面前,提供你食物,只要他要你做什麼,你就完全照辦。
現在想象完全相反的情況——
好幾個星期過去了,你一直沒有進食。你餓壞了,而且口袋裡沒錢買食物。這人帶著披薩來到你面前。說:“喂,這裡有食物。只要我讓你做什麼,你就照辦,就可以得到這份食物。“
你聞到那食物的味道,更餓了。於是你決定接受那食物,那人要你做什麼,全都照辦。你吃了些食物,然後對方說:“如果你還要,可以多吃些,不過一定要繼續完成我讓你做的事。
你今天有的吃,但明天可能沒的吃,因此為了吃,你同意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變成食物的奴隸,因為你沒有食物。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你心生懷疑道:“如果沒有披薩的話,我該怎麼辦?沒有披薩,我就活不成了。如果我的伴侶決定把披薩——我的披薩——給別人,我該怎麼辦?“
現在,想想我們談的不是食物,而是愛。
如果你心中有豐盛的愛,你的愛豐盛到不需要任何人的愛,你無條件地分享你的愛,你的愛沒有條件。你是愛的富翁。
這時有人敲敲你家的門說:“喂,我這裡有愛給你。你可以擁有我的愛。只要我要你做什麼,你完全照辦。“
當你充滿愛時,你會有什麼反應?
但如果你渴望得到愛,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心裡沒有那份愛,而有人前來對你說:“你想要一些愛嗎?如果照我的吩咐做,就可以擁有我的愛。“
如果你渴望得到愛,而且嚐到了那份愛的滋味,你會為了那份愛而竭盡所能。你甚至會變得需索無度,只為了得到些許的關注,便把自己的整個靈魂給了出去。
你的心就像那間魔術廚房,如果敞開你的心,你擁有全部的愛,無需遊遍世界乞求愛。
但, 你知道你的心裡有一間魔術廚房嗎?
多數人一輩子都活在恐懼裡
人們說著彼此的閒話,與朋友聊八卦,在酒吧散播流言蜚語。他們又是批判又是受害,積累著情緒毒素,並將毒素傳遞給子女。
“看看你老爸,他對我做了什麼。”
“別像你老爸那樣。”
“所有男人都是這個樣。”
“所有女人都是那個樣。”
我們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摯愛,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女、朋友與伴侶。因為覺得必須而保持著關係。
可以說,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是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恐懼和百分之五的愛以上。當然,這會因人而異,但即使恐懼佔百分之六十而愛佔百分之四十,這關係還是建立在恐懼上。
是的,你以為的愛,其實是恐懼。
看清愛和恐懼的區別
愛沒有義務;恐懼則充斥著義務。
在恐懼的軌道里,無論做什麼,都是因為我們必須,而且期待他人有所表現,因為他們必須這麼做。我們有那份義務,然而一旦必須,人便會心生抗拒。抗拒越大,受的苦就越大,我們遲早會設法逃避義務。
然而,愛沒有抗拒,無論做什麼,都是因為想要這麼做。它成為一種歡愉;它像是一場遊戲,而我們開心地玩。
愛沒有期待;恐懼則充滿期待。
有了恐懼,我們做事是因為預期自己必須做,而且期待他人會做同樣的事。因此,恐懼會傷人,而愛不會傷人。
我們若是對某事有所期待,而事情卻未發生,我們便會覺得受傷——這不公平,於是會責怪他人沒有滿足我們的期望。
當我們去愛時,我們沒有期待;有所行動是因為我們想要,他人是否採取行動,是因為對方想要或不想要,而且無論是誰都一樣。當一個人沒有期待時,如果什麼也沒發生,那無關緊要。我們不會覺得受傷,因為發生什麼事都行。
因此,當我們在愛裡,幾乎沒有東西傷得了我們;我們不期待自己的情人有所行動,而我們也沒有義務。
愛是建立在尊重上的;恐懼什麼也不尊重,包括它自己。
如果我可憐你,這意味著我不尊重你。當我認定了你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而我必須為你做選擇時,在這一點上,我並沒尊重你。假使我沒尊重你,就會試圖操控你。
當我們告訴兒女該如何生活時,多半是因為不尊重孩子。我們可憐孩子,而且設法替他們完成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當我不尊重自己時,就會自愛自憐,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在世上有所成就。
你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尊重自己呢?當你說:“我好可憐,我不夠強,我不夠聰明,我不夠美,我無法有所成就。”自愛自憐來自於不尊重。
愛是硬心腸的,它誰也不去可憐,但真切的蘊含慈悲;恐懼則充斥著憐憫,它可憐每一個人。
當你不尊重我時,當你認為我不夠強、無法有所成就時,你會可憐我。然而,愛懂得尊重。
我愛你,我知道你會有所成就。我知道你夠強、夠聰明、夠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我不必為你選擇。你可以自己來。
如果你跌倒了,我可以伸出手,幫你站起來,我會說:“你辦得到,來吧。”這是慈悲,跟可憐完全不一樣。
慈悲源自於尊重、源自於愛;
可憐源自於缺乏尊重、源自於恐懼。
愛是完全負責的;恐懼則會迴避責任,但並不表示它不負責。
試圖迴避責任是人做出的最大錯誤之一,因為每一個行為都有一個後果。人所想的、所做的,都會帶來一個後果。
如果做出選擇,我們會得到一個結果或反應。如果不做選擇,也會得到一個結果或反應。我們會經驗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據此,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起責任,即使當事人並不想要負責。其他人可能試圖為你的錯誤償付,但你終將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而且這時,你付出的可是雙倍。當他人試圖為你負起責任時,只會創造出更大的戲碼。
愛總是仁慈的;恐懼總是不仁的。
因為恐懼,我們充斥著義務、期待、不尊重、迴避責任,自憐憐人。當一個人承受著那麼多恐懼,怎麼可能感覺良好呢?我們感到被一切所傷,覺得生氣、悲傷、嫉妒或遭到背叛。
憤怒不過是戴了面具的恐懼。悲傷是戴了面具的恐懼。嫉妒是戴了面具的恐懼。
懷著種種來自恐懼別製造出苦難的情緒,一個人只能假裝仁慈,其實並不仁慈,因為感覺不好、不快樂。
在愛的軌道里,你沒有義務,不會自哀自怨或是可憐你的伴侶;你一切順遂,因此,總是面帶笑容。你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快樂,所以仁慈。
愛總是仁慈的,而且那份仁慈會使你慷慨並開啟每一扇門。愛是慷慨的。恐懼是自私的,它只關心自己。自私關閉了所有的門。
愛是無條件的;恐懼是充滿條件的。
在恐懼的軌道里,我愛你,如果你讓我控制你;如果你對我好;如果你符合我為你塑造的形象。
我會營造一個你應該如何的模樣,而且因為你不是那個形象,也絕對不會是那個形象,所以我批判你,判定你有罪。許多時候,我甚至會替你難為情,因為你不是我想要的模樣。如果你不符合我所營造的形象,你就害我尷尬,就激怒了我,我對你完全沒耐心。我是在假裝仁慈。
在愛的軌道里,沒有如果,沒有條件。我愛你,毫無原因,沒有理由。我愛你本然的樣子,你可以自由呈現你的樣子。
如果我不喜歡你本然的樣子,那我最好另找其人,那人的樣子就是我喜歡的。我們沒有權力改變別人,別人也沒有權力改變我們。如果要改變,那是因為我們想要改變,因為不想再受苦了。
在恐懼的軌道里,我們有許多的條件、期待和義務,於是製造出許多規則,以保護自己免於情緒痛苦,然而真相是:不應該有任何規則。這些規則會影響你我之間溝通管道的品質,因為人一旦害怕,便會撒謊。
如果你期待我必須是某個樣子,那我會感覺有義務要成為那個樣子。但真相是,我並不是你想要的樣子。
當我如實地呈現我此刻的面貌,你已經受傷了、氣瘋了。然後我對你撒謊,因為我害怕你的批判,我害怕你會責怪我、判定我有罪、懲罰我。何況每次你一想起,便會為了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懲罰我。
在愛的軌道里,有公道。如果犯了錯,你只為那個錯誤付出一次代價,如果真正愛自己,你會從那個錯誤中學習。
在恐懼的軌道里,沒有公道。你會讓自己為同一錯誤付出一千次代價,讓你的伴侶或朋友為同一錯誤付出一千次代價。這會製造出一種不平感,開啟許多的情緒創傷。這時,你當然是把自己設定成註定失敗。
現在,就找回你的愛!
現在,你已經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恐懼,如果要找回你的愛的魔法廚房,關鍵完全在你。
第一步是覺知。瞭解每一個人都在做著自己的夢。一旦知道這點,你就會對你的這一半關係,也就是你自己,負起責任。如果知道自己只對關係的其中一半負責,你會輕而易舉地掌控你的這一半。
是否掌控另外一半,不是由我們決定的。如果我們尊重,就會知道伴侶、朋友、兒子或母親,需要對他或她自己的另一半完全負責。如果我們尊重另外一半,那份關係總會是平安的,沒有戰爭。
接下來,你就會覺知到自己如何對他人溝通。你的溝通品質取決於每一刻所做的選擇。不論你把自己的情緒體調整成愛或恐懼。
如果你在恐懼的軌道里逮到自己,只要擁有那份覺知,便能將自己的注意力轉換到愛的軌道里。單是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改變自己的注意力,你周遭的一切便將隨之改變。
最終,如果你覺知到,沒有人能使你快樂,快樂是源自你的愛帶來的結果,這就是愛的法門。
在愛的軌道里,你的付出會多於索取。因為,你很愛自己,不準自私的人利用你。當你能夠對別人坦率地講出下面的這些話,要知道,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愛。
“我不喜歡你試圖利用我、不尊重我、待我刻薄。我不需要有人在言語上、情感上、身體上虐待我、”“我不需要聽到你無時無刻不在詛咒。”“並不是我比你好,而是因為我愛美、愛歡笑、愛好玩、我喜歡去愛。”“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愛你,但我無法為你的夢負責。”自私、操控和恐懼會毀掉幾乎任何的關係;而慷慨、自由、愛將會創造最美麗的關係。
我們可以談論愛,撰寫一千本關於愛的著作,但是對每一個人而言,愛將是全然不同的,因為每一個人都必須去經驗愛。愛與觀念無關,愛關乎行動。行動中的愛只會產生快樂,行動中的恐懼只會製造苦難。
若要成為愛,唯一的方法是去實踐愛。你不需要證明你的愛,不需要解釋你的愛,只需要實踐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