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知乎有個提問:什麼樣的人生,你覺得白活了?

有一個高贊回答: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別人喜歡什麼樣,自己就什麼樣。

別人的愛,別人的期待,主語都是“別人”,而“我”只能是可以刪掉的從句。

在這樣的語境裡,做得再好,也是“別人的”,甚至連評判者都是別人,自己只不過是個被動的參與者。

就像被牽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有他人掌控,表演出來的故事註定是別人喜歡的情節。

歇業許久的蔡依林近日高調回歸,一出場就上了熱搜。

40歲的蔡依林,真的 feel damn good。

出道20年,她終於從卑微的“地才”活成了耀眼的“天后”。

舞臺上的她,自如地跟歌迷聊天,打趣逗樂,內心沒有了焦慮,她說:

“我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開演唱會之前,因為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表演而緊張。”

對比多年前的一次演唱會,同樣是跟歌迷聊天,她卻淚流滿面,從出道開始,她就飽受爭議。

她哭著說不喜歡她的人和喜歡她的人一樣多,所以當她唱起那句“我用別人的愛定義存在,生命是否空白”時眼淚一度失控到她唱不下去。

蔡依林從“地”到“天”的轉變,皆只因為她學會了不委屈祈求別人的愛,不假扮討喜的模樣。

不活在任何人的定義裡,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劉敏濤在《我的中年叛逆》的演講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為了討好父母,她努力學習做個好孩子。

成家之後為了討好丈夫,事業如日中天的她選擇悄然息影,全職在家,相夫教子。

可是她傾盡全力的“討好”卻並沒有討來什麼“好”,甚至當她想吃一個惦記很久的冰淇淋時,丈夫居然都不同意,她突然驚愕了:“我居然連吃冰淇淋的自由都喪失了。”

她開始反思自己既往的生活,她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自我在俯視自己,那個自我看到了她的孤寂和不值得,她決定離婚。

她參加以前自己不會參加的綜藝節目,剪去了長髮,嘗試不同風格的服裝造型。

在父母前面也從乖孩子變得更加勇敢和自我,她開始為自己飽滿而真實的情緒找出口。

意外地是,父母竟然對她說:“孩子,你看起來更自信了,你活得更加豐富多采了。”

她說:“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並沒有為自己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采飛揚的年紀卻活得卑微而蒼白。那我不如做我自己,靠我自己,放飛自己,成就自己。”

她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的“中年叛逆”,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空白,她再也不要為別人的愛而存在。

拿過主持屆“奧斯卡”金話筒獎的主持人寧遠,憑藉汶川地震時連續直播三天三夜被觀眾熟知,由於主持專業,氣質優雅,她一度被網友贈予“最美女主播”稱號。

可就在她收穫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之後,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掉主播工作,回到鄉村,成為了一名粗布麻衣的手工作坊女主人。

因為她不想繼續做一個只會取悅別人的人,不想浪費生命在不喜歡的事情上。

她說:“我一直是個懵懵懂懂往前走的人,哪有光就往哪走,這樣其實有點辛苦。”

小時候,她本來是個聽老師話的乖學生,可是卻發現小朋友都討厭這樣的同伴。

為了讓大家喜歡,她開始學著做一個壞孩子,和大家瘋玩兒,跟老師吵架,和小夥伴一起偷鄰居家地裡的甘蔗。

初二,發育早的她個子比男生還要高,她總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和別人說話都要彎著腰,把身體垮下來。

她在自己的書裡寫道:“那時候的人生,感覺很擰巴。”

後來,她一路升學,工作,直到結婚生子,每一步好像都走在別人既定的人設裡。

直到她開始迴歸本心,做一個手藝人,她感覺,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擁有的人生:只用做好份內事,無需討好,無需諂媚,無需看人臉色。

每次做手工,她都能安靜地做好久,仔細打磨每一個細節,從構想、到動手、反覆修整打磨,最後製作出成品,這樣的過程終於讓她收穫內心真正的堅定和從容。

現在的她,是暢銷書作家,生活美學家,手工作坊創始人,更是她活出的自己。

以前,她總想把自己淹沒在人群中獲得認同,而現在終於在“做自己”和“取悅別人”之間找到了平衡。

一位文友在群裡吐槽:“我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白活了,真冤。”

中學,她喜歡語文,可爸爸卻一直給她補習數理化,說學好了這幾科才能考上好大學,而名牌大學是他心中優秀孩子的標配。

高中,她喜歡播音主持,每次班級和學校的活動,她都是主持人,同學們都說她拿著話筒站到舞臺上的她自帶光芒,可是高考報志願,媽媽卻堅持讓她報考師範,理由是老師是男孩挑選結婚物件時的首選。

大學畢業,她想留在大城市打拼,爸爸媽媽奪命連環call讓她回縣城老家,就連現在的老公都是家人幫忙物色的:找個醫生吧,收入高,家裡有個醫生方便,還能幫上親戚朋友,大家肯定都喜歡。

為了做爸爸心中優秀的孩子,為了成為男人首選的結婚物件,為了父母高興,甚至為了“大家”喜歡,她就這樣,被別人的愛一步一步被裹挾至今,變成了一個“空心人”……

當別人口口聲聲羨慕她有穩定的工作,優秀的老公,富足的生活時,她心裡會一陣陣的反感:“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連六歲的孩子都會說:我不要學鋼琴,我喜歡踢足球。而我這麼多年,從來不敢為自己活,從來不曾按自己的好惡選擇,回顧過去,感覺生命就是空白一片。”

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

別人的定義,有對也有錯,會在亦會不在,不同的人更會有不同的定義。

自己的存在如果被這些不確定因素所定義,丟了真我,忽視了自己,內心真實的世界註定一片空白,生命只剩蹉跎。

誰生來都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別人那麼多,可以悉數取悅嗎?

生命那麼寶貴,為什麼要浪費去取悅別人呢?

生命是自己的,每個人的生命既無法回頭,又無法複製,只有按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獨有的色彩,才不算空白人生,才不負此生。

林清玄在散文《枯葉蝶最後的歸宿》中寫道:“如果內心的蝴蝶從未甦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

生命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內心真實的渴望沒有被喚醒,那這一生註定是泯然眾人矣。

哪怕千萬人愛,自己不愛,也不要去;

千萬人不愛,自己獨愛,也要去,義無反顧地去,只有這樣,才能去往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此後餘生,不討好別人,不將就自己。

1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冬至最美麗的早安祝福問候表情動圖 暖心的清晨好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