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並不是沒時間,而是大腦被瑣事佔據。我曾經用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那些瑣事就像是一群食人蟻,一點一點把你蠶食,直到你剩下一副骨架。”所以被瑣事糾纏,表面看起來忙碌而充實,實際上是在蠶食你的腦神經,使腦神經越來越麻木,精神越來越空洞。
結果是,精神空洞,思維能力跟著減弱,思想根本談不上。我相信思想源於閒暇這個觀點。所以儘可能的在閒暇時間多讀點書,讓自己的大腦儘量不要空洞,也算對得起自己生而為人吧,而不是一架機器,行屍走肉般的活著,然後消磨殆盡。
瑣事又像心靈的摧殘機,我聽過一句非常震撼的話,可能與原話有出入,但八九不離十,“等我把老的和小的都安頓好了,我就去流浪,走到哪算哪,走到哪裡就死在哪裡,下輩子再也不做人了,做人太他媽的累了。”我能想到,說這句話的人,肯定是被瑣事逼瘋了,特別是被很多不喜歡做的而不得不做的事逼瘋了。
如果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這個世界肯定比現在更美好。不管你是否承認,但是我們都被很多很東西牽絆著。
想一想,“有沒有?”
“有,很多………”
繼續想,“真的很多。”
“是不是越想越堵得慌。”
“堵得慌你也得受著。”
沒有幾個人是為自己而活的,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忐忑不安的,因為會有人會說為自己而活是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所以,我儘量少說點,免得有人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其實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挺好的。
還是說說那些瑣事是怎麼來的吧,我也儘量說的含糊一點,也許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也許有的人比我更清楚。人們總是把人類和社會放在一起,稱之為人類社會,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最初應該稱為原始部落,後來是氏族,最後才稱為社會的,為什麼稱為部落、氏族和社會,是為了共同的利益,還有為了便於管理,我想也是迎合某種立場需要。
有利益,就有規則,規則後面就有一個巨大的文化體系,包括宗教、習俗、制度、道德等等,人為了生存必須屈從於這些規則,事實證明,屈從這些規則,確實能得到很多的好處,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就是因為能得到了很多好處,所以規定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無孔不入,而作為個體的人只會依賴性和慾望越來越強烈,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社會只是把人性無限放大的這麼一種機構,即把人與人的依戀關係放大,把人類的生存哲學向外擴張,使人對外形成多重嚮往,枷鎖越多,你就越難逃離。騙子最會利用人性的弱點。
我知道我沒有說清楚,但思維能力有限,僅限於此了。其實所謂的修行,也就是擯棄瑣事,讓自己迴歸簡單。人之所以累,是要的太多而又什麼都放不下,並且這種“要”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當所有物質文明風化消失殆盡的時候,唯有記憶和思想存在,我想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才是人存在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