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炎有詩:日腳初添一線長,飛花撩亂壓微陽。朱門滿酌羊羔酒,誰念茅茨有絕糧。意思很簡單:冬至時節,詩人感覺白天在變長,空中的花伴著斜陽飛舞。富貴顯達人家裡烹羊宰牛,開懷暢飲,卻沒人知道貧苦人的家裡連肚子都填不飽。
很明顯能看到,詩人有同情和關懷普通家庭的心理,和舉杯暢飲的豪門貴族有區別。在詩中其點出冬至兩點:一是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時間,其後白晝就會變長,夜晚就會變短;二是冬至是重要節日,會舉辦慶祝活動,富貴人家會辦酒席,招待賓客。
今日是冬至,冬至標誌著深冬時節正式拉開帷幕。在冬至當天,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其後向赤道移動,會導致晝夜長短髮生變化,但直到春分節氣依然會是白晝短,夜晚長。同時,冬至是我國三九天的開始,人們從冬至開始數九,過完八十一天,就說明寒冷徹底離開,春季正式到來。據說,數九是因為古代取暖裝置很匱乏,到冬季很難熬,因此人們才會數著日子過。
冬至到,寒氣生,人們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冬至節氣會帶來三九天,三九和四九是整年中溫度最低時候,人們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被寒氣影響到身體健康;二是冬至溫度低,適合進補,適合吃大肉來補身體,羊肉是最佳選擇。古代,豪門貴族公子哥冬至前後,就會在江邊酒樓中觀景賞雪,吃羊肉,吟誦詩歌。
俗語:“冬至雪淋頭,黃土變成金”的意思很簡單:淋頭指的是雪很大,能在頭上浮住,金指的是錢,而不是真的金子。冬至時節前後,溫度下降,大雪紛飛,行人頭上都滿是雪花,來年莊稼地裡的糧食就能長的很茁壯,糧食產量和質量都會有提升,出售出去就能賣錢。在古代社會,農業生產對自然依賴很高,冬至下雪,人們就會覺得是冷冬,冷冬會很有利於莊稼生長。
黃土是不會變成金子的,能變成金子的是勤勞勇敢農民辛勤耕作的努力。農民在土地中播下糧食,重視日常水肥管理,能除去病蟲害,糧食就能很好生長,糧食品質高,就能賣出高價。
在土地上不止糧食能變成金子,任何東西都能變成金子。當房屋拆遷,原本土地面積就能置換成金錢或者房產,因房屋拆遷變成千萬富翁的人數不勝數;當有人在土地投資建廠,廠裡的裝置和產品就能變現,產生金錢……農業生產是同理,只要能用心打理土地,農作物生長,就能置換成金錢。因此不是黃土變成金,而是自身努力的汗水變成黃金,沒有努力耕耘,再好土地都是白搭。
站在現代農業角度來看,冬至下雪不一定就能說明三九天冷,不一定就能說明冬季是冷冬,糧食是否能高產存在很大的未知數。不過糧食想高產,就肯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注重日常管理,提高農作物整體品質;二是注重渠道,能保證農作物以高價銷售,而不是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