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拒絕我們時,拒絕的是我們的請求,而非我們自身,我們不用感到難為情,也無須有受傷感。
你怎麼看拒絕與被拒絕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賦予了拒絕和被拒絕太多的含義:“總覺得別人拒絕我們,就等於否定、質疑、貶低我們”,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人人都被拒絕過,拒絕不等於否定,拒絕的姿態也不冷漠,被拒絕更不用覺得丟臉,只是告訴你這條路暫時走不通而已。
如果你足夠堅持,那就再請求下別人,說不定最後會有轉機。
如果你沒那麼執著,就此放棄,再去選一條別的路試試,那也挺好的。
她心裡不想去,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就說自己要看工作忙不忙,如果有空就過去。
原本她以為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誰知婚禮當天,她接到對方電話,問她怎麼沒去。
朋友支支吾吾地說:“實在沒空,忘了跟你講了。”
這下人家不高興了,說了有空過來,沒空也該說一聲呀!
朋友連聲抱歉,尷尬至極。
生活中,像我朋友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以為不直接拒絕別人,就能讓雙方都好過一點。
卻不知道,當你不想去做某一件事時,含糊其詞地迴應往往會適得其反。
不好意思乾脆地拒絕別人,表面上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對方難堪,實際上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以為自己表示拒絕,人家的心就碎了。
你以為,人家向你開口是非你不可,但實際上他很有可能只是漫天撒網,對誰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可能。
誤以為:拒絕=否定,否定=傷害曾在天涯上看過一個訴苦帖:
帖主是位男士,最近剛貸款買了一輛新車,寶貝得要命,每天都要把車子擦得乾乾淨淨的,開車上路也特別小心,生怕被剮到。
沒開幾天,一個高中同學找上門了,說回家過年,想借他的車開開。
他心裡一萬個不願意:這可是剛買的新車呀,要是被剮壞了,我不得心疼死?心裡雖然各種不願意,但嘴巴卻比誰答應得都快:
“沒問題,你拿去開吧!”
見他這麼爽快,同學喜笑顏開,一直誇他大方,講義氣。一頂“高帽子”就這麼戴在他頭上,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學開著他的車揚長而去。
過完年,同學就把車還給他了。真走運,車子完好如初,他這顆心才安穩落地。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後來,這位同學竟頻繁找他借車,理由五花八門。這直接導致他每天下班都帶著巨大壓力,擔心在家門口看到這個噩夢般的同學。
有網友在下面回帖說,車是你自己的,不想借你就別借唄。
道理是沒錯,可對有些人來說,拒絕的話真的好難說出口。
一方面,他們害怕別人無法承受自己的拒絕;
一方面,他們擔心拒絕別人,對方會給自己“差評”,就像帖子中的主人公一樣,如果不借車給同學,他擔心對方說他小氣、不仗義。
其實,不會拒絕的人,往往也難以接受別人的拒絕。
他們誤以為,拒絕等於否定,如果有人拒絕自己,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丟臉、不被關愛、不被認可。
所以,對他們來說,開口向別人求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萬一被對方拒絕,他們的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為了避免這種傷害,他們幾乎不會找別人幫忙,哪怕自己現在陷入巨大的困境,急需外力的支援,都不會去麻煩任何人。
拒絕的是我們的請求而非我們自身拒絕這件事情,不等於拒絕你這個人,不等於你的要求不合理,不等於我不在乎你,我拒絕僅僅因為我的感受告訴我,現在我不想這麼做。
拒絕的同時,我不會把自己關閉,我依然感受你的愛,理解你的需要,理解自己的需要,讓我們的需要共同創造出愛的方式。
——某心理學家
看到了嗎?當別人拒絕我們時,拒絕的是我們的請求,而非我們自身,我們不用感到難為情,也無須有受傷感。
記住,拒絕與被拒絕是人生常態,我們的每一天都在拒絕與被拒絕中度過:
你能幫我拿個快遞嗎?
不好意思,有點累,我不想拿。
你能借我幾千塊錢嗎?
不好意思,手頭緊,我不想借。
你能幫我買個包包嗎?
不好意思,太貴了,我不想買。
……
放輕鬆一點,你可以直截了當地拒絕別人,別人也可以直截了當地拒絕你。不要因為被拒絕或拒絕他人而煩。
做任何事情,都會面臨著2個結果,成功和失敗。然而,有些人只要自己的請求被拒絕一次,也就是失敗一次就一蹶不振,而有些人總是在拒絕中獲得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並在激勵中收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