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既不令人沮喪,也不令人興奮,他只是生命的事實。
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他人建立無所顧忌而貼心的溝通,其中又以與臨終者的溝通最為重要。
01、面對臨終者,只需要陪伴和坦誠臨終者常常會感到拘謹和不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保持儘量輕鬆自然,用簡單而幽默的方式緩和任何緊張的氣氛:不需要對其抱有同情和憐憫,只需要像往常一般平等而平靜。
需要絕對注意的是,不要向臨終者傳教,因為沒有人希望被他人的信仰“拯救”。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的傳教和說教,而是毫無保留的接受與真誠的溝通。
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陪伴和坦誠:告訴他們你的困惑和焦慮,並詢問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和支援。因為臨終者遠比我們自己更清楚,他們想要什麼。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臨終者接觸他自己的力量、信心、信仰和精神。
02、安靜仁慈地告知他,時間到了是否應該告知臨終者,他正在接近死亡?索甲仁波切直言:“應該,告知時要儘可能安靜、仁慈、敏感和善巧。”
隱瞞,對臨終者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好處,因為當他不知自己死亡將近,便無法真正的從心理上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這種未知會加重他的焦慮和猜疑,也會為他們的生命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從修行人的觀點來看,臨終是人們接受他們一生的大好機會。因為他們能夠藉著這個機會,以最具啟示性的方式改變自己,也更接近最深層的真理。
大多數人都在昏迷狀況下去世。我們從瀕死經驗學到一個事實:昏迷者和臨終病人對於周遭事物的覺察,可能比我們瞭解的來得敏銳。持續而積極地對臨終者講話非常重要。我們要對臨終者表示明確、積極、溫馨的關懷,持續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甚至死後。
沒有哪一種佈施意義大過幫助一個人好好地死。
03、照顧臨終者,是實踐慈悲最直接的機會慈悲,不只是對受苦者表達憐憫或關懷,不只是瞭解他們的需要和痛苦,更是一種持續和實際的決心,願意盡一切可能來幫助他們緩和痛苦。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照顧臨終者是實踐慈悲,最需要最直接的機會。因為你的慈悲對臨終者可能產生三項重大利益:
①慈悲可開啟自己的心胸,你將更容易付出無條件的愛。
②將慈悲付諸行動會創造合適環境,從精神層面得到啟發,或對修行有益。
只有當我們可以體會他人的痛苦,承擔他人的痛苦,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運用起慈悲之心;只有心境的改變,才能看到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掉的一切。
啟發悲心有一種強有力的方法,那就是把他人看成你自己。畢竟所有人類都是相同的由肉、骨、血組成的的。我們大家都要快樂,都要避免痛苦。而且,我們都有要求快樂的同等權利。換句話說,瞭解我們與他人平等無二很重要。
譬如,假設你和你所愛的人發生齟齬,這時候,如果你不把他看成母親或父親、丈夫或妻子這類的“ 角色”,而只是另一個“你”,另一個和你有同樣感覺、同樣希望快樂、同樣恐懼痛苦的人,將會受多大的幫助和啟發啊!
把他人看成和你完全相同的真人,將讓你敞開心胸去接受他,將賜予你更多的智慧去了解如何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