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深以為然。
當我們與親人、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是對方的錯,所以對方對方需要改變,需要接受我們的“教誨”,然而,結果會如何呢?
結果是,你越是堅持是對方的錯,對方反而越是堅持他們自己的想法。
咄咄逼人,不如以退為進。
當我們與親人、朋友發生了矛盾,我們可以先退一步,停頓下來,不去逼迫對方一定要服從我們的看法,這時候,對方可能反而會反思:是不是他們錯了。
人,都有自我的保護機制,抗拒被別人控制。
所以你越是強迫對方,對方反而會反抗得越激烈。此時,他們所考慮的,就不是誰對誰錯了,他們考慮的只有一件事:我不能被你所控制。
或者,你似乎擁有真理、居高臨下的樣子,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所以,他們所做的,便是反抗。
再者,當我們與對方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也應當是反思。
一旦有了矛盾,就說明意見有分歧,而意見有分歧,就需要我們首先反思自己,是否自己的觀念不成熟、有漏洞,所以不能令對方信服。當我們對自己的想法深思熟慮,確定正確後,再去堅持,此時的堅持,才是有意義的。
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得多
當我們發現,別人的一些行為令我們不滿意的時候,於是,我們企圖去改變他們,來達到我們的期望。
然而,事實上,試圖改變別人的行為,往往是用力多而收效甚微,令自己消耗大量精力不說,還會因為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而感到挫敗、憤怒,煩惱不斷。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每個人,由他們所走過的路、所遇見的人、所讀過的書,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價值觀、世界觀。這些信念,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我們企圖去改變,不是很難嗎?
況且,面對別人企圖改變自己的行為,人往往是警惕的,是排斥的,所以難度只會增加。
與其去改變別人,不如去改變自己。
當我們看別人不順眼的時候,既然難以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改變了自己,也就改變了世界。
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去城裡上學,發現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對周圍的一切都看不慣。於是自己只能形單影隻,忍受孤獨,日復一日。
有一天,看到一句話:改變了自己,就改變了世界。恍然大悟。
是啊,既然環境無法改變,那麼,我就要改變自己對外界的態度與看法。唯有如此,才能與世界和解,令自己脫離孤獨的困擾。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內心,改變了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態度,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外界的一切,突然就改變了,陽光變得明媚,清風變得涼爽。
“心外無物”,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就像影子,我們只改變光源,才能改變影子的位置。我們只有改變了內心的光源,外界的影子才能發生改變。盲目地追尋影子,只不過是一場徒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