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吳利強

餃子可以天天吃,但冬至吃餃子有特別的講究。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餃子形狀像元寶,含有發財的寓意,吃水餃就是期盼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來。民謠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不管出於怎樣的認識,我們單位的同事每年吃水餃已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

幾天前,熱心的楊姐就告訴我,下週一冬至,別忘了大家一起吃餃子呀。多謝楊姐的提醒,恍然間,我覺得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又是一年。眼前不禁浮現出往年吃餃子的情形。下班後我們時常吃外賣的七八個同事聚到楊姐的灶房挽起袖子齊動手,淘菜的、剁餡的、揉麵的、擀皮的、包餃子的,各顯所能。大家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說說笑笑,好不熱鬧。還有些喜歡“顯擺”的同事拿出手機“咔嚓、咔嚓”把大家勞動和吃餃子時的歡快場面拍下來,然後上傳至QQ空間或微信圈作為永久的紀念。不知道今年怎樣的安排,我連忙問楊姐有什麼需要,比如買一些現成的餃子皮,這樣就省事多了。可楊姐說今年大家只管來,其它的她會準備好的。

星期一中午下班,我們如約而至。剛一走進楊姐的房間,嗬!一張四方餐桌上早已擺滿了包好的餃子。見此情景,我不由自主地戲謔道:“幾位大姐半夜起床包的餃子嗎?”湊巧,旁邊一位同事接住話茬說:“那你準備怎麼感謝你楊姐呢?”我笑嘻嘻地說:“為了對得起楊姐的辛苦,我打算多吃幾個餃子!”隨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說歸說,我總得幹些活兒再吃吧,要不,那該多不好意思嘛。看著餐桌旁還有未包的餃子皮和拌好的半盆餡子,我便順手包起餃子來。今年包餃子很省事,餃子皮是買現成的,只有兩樣的餡子是楊姐自己準備的。她怕大家口味不一,就做了兩種餡子:一種是韭菜大肉的,一種是蘿蔔大肉的。大家包的餃子也形狀各異:月牙餃、三角餃、波波餃、元寶餃、錢包餃、魚形餃、麥穗餃。看著各式各樣的餃子,大家又免不了一番評判:誰究竟才是真正的巧手媳婦和模範丈夫呢?一看便知。

不經意間,我們又說起了兒時吃餃子的情形。過去七八十年代,人們大都不富裕,家庭條件困難,一年裡能吃到幾頓臊子面都是稀缺。因此,一直在溫飽線上打轉轉的我們就不得不對過年過節抱著急切的盼望。因為我們知道,只有在這幾天裡我們才可以破天荒地開開葷,解解饞。

每逢冬至這天,姐姐、弟弟和我都小饞貓似的跟著母親跑前跑後,而且特別殷勤地幫著母親幹著幹那,目的就是儘快能吃到香噴噴的大肉餃子。雖然母親從縣城割回的大肉並不多,剁碎後攪和在韭菜或蘿蔔餡中幾乎找不到,但那畢竟是一次帶著葷味的肉餡呀!最有趣的是,在包餃子時,母親會特意在三個餃子裡包上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等餃子煮熟後看我們姐弟三個誰能吃到這些硬幣,如果誰吃到的硬幣多,誰就會在來年很有福。為了公平起見,我們不準私自從鍋裡撈餃子,而是由母親一勺一勺地分給我們。開始吃餃子了,我們一面急切地期盼著奇蹟的出現,一面小心翼翼地慢咬細嚼,仔仔細細地品味著,好像一不留神,美味和福氣會不翼而飛。及至吃到了硬幣,我便欣喜若狂,用手高舉,對著母親和父親喊:“媽媽爸爸你們看,我多有福!”此時的母親準會笑逐顏開,並且連連誇讚:“我兒有福,我兒有福,你也是爸媽的福!”童年呀童年,有多少美好的回憶至今讓人留戀不已。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人們一直沿襲至今,這不僅是一種“舌尖上的節日”,更是人們對來年幸福生活的期盼。

作者簡介:

吳利強,陝西陳倉人。本科學歷,系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寶雞市作協會員、《寶雞教育》兼職編輯、寶雞文學網散文版版主,作品散見於《散文百家》《散文選刊》《中國文化報》《語言文字報》《華商報》《教師報》《文化藝術報》《自學考試報》和《寶雞日報》等,曾獲得旅遊文學港首屆全國徵文大賽“十大優秀作品獎”、秋月文學網第一屆文學大賽二等獎和寶雞文學網第四屆年度文學獎·散文獎等。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1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熬過低谷,一定會遇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