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當時只要看到朋友圈的資訊提示,就匆匆開啟、急於一覽,大家都很喜歡和熱衷於進朋友圈,併成為人們一種念想和惦記之事,從中體驗和感受那份溫情,可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開始變得亂七八糟,最為典型的是朋友圈變成了“四場”,何為“四場”?即“自由市場”、“大曬場”、“熬湯場”和“乞討場”,正是由於看到了這四種“場景”,我離開了朋友圈。

場景一:“自由市場”

上到老人的補品、保健品,下到嬰幼產品,從男人皮帶、剃鬚刀到婦女用品,大到房子家電,小到鞋襪、水杯,有塑身、養顏的也有強腎、治脫髮的,有企業宣傳,也有微商推介,從吃的到喝的、穿的到用的,從有形的實物商品,到無形的保險、理財投資產品,除了賣給活人的,竟然都有給死人準備的墓園陵地等等,啥都敢賣,啥都能賣。

可謂是應有盡有,整天給你推銷個沒完沒了,只要你一開啟朋友圈就會有無數推銷商品鋪天蓋地撲面而來,全是廣告霸屏,而且是不停地迴圈推出,一個接一個連續不斷、沒完沒了,可以說你方退場、我又登臺,天天如此、日日騷擾,讓人不勝其煩,在這裡讓人更多地看到的是交易,裡面多是利益,銅臭充斥瀰漫其中,讓人十分反感和厭惡。

場景二:“大曬場”

說到“大曬場”,大家都懂,顧名思義即晾曬物品之地,現在流行說法就是把在網路上分享東西稱之為“曬”,起初朋友圈的曬只是一些生活片段,實在也親近,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朋友圈變成了一個有意炫耀、刻意賣弄、就為顯擺的“大曬場”,而且不曬一般的,而是專挑有意示人的東西,比方說買個服飾曬曬無妨,卻非要說出品牌,強調在那個專賣店買的,還告訴你花了多錢。

在圈裡曬個吃喝沒啥,可日常便飯從不提及,然而對猴年馬月、偶爾一兩次,且不知何故去了酒店、餐廳卻大曬特曬,絕不能少了全桌飯菜拍照,而且還總會把名貴食材、好煙名酒來個近照或特寫,對於居家情況極少說起,偏在房子裝修或換新房、大房後才分享,而且還會刻意說明花了多少,是幾居室、多少平米,如果是複式或聯排、獨院,必定特別強調。

不分享步行、騎單車、坐公交的見聞,就愛曬曬私家車,然後假意抱怨自駕遊的煩惱與辛苦,極少提鍛鍊,卻對曬健身卡或健身房情有獨鍾,不談散步郊遊的收穫,但不知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了多久,也不曉得咬牙捶胸到啥樣,才狠心去趟“新、馬、泰”,然後回來就迫不及待、頻發自己大量旅遊照等等,可以說是曬吃曬穿、曬住曬行,曬錢、曬物、曬人、曬恩愛等無所不曬,既淺薄和無聊而且乏味。

場景三:“熬湯場”

說到“熬湯場”,可能大家不明白,是這樣的,現在人們把那些能夠麻痺人的精神的資訊稱之為“雞湯”,而朋友圈現在恰是這類東西的集散地,可以說是“雞湯”氾濫,熬製雞湯者甚眾,完全像個“熬湯場”,有什麼勵志成功的,多是斷章取義、穿鑿附會,讓人看了衝動亢奮,然後可望而不可及,造成焦慮煩惱,有所謂參禪悟道的,讓人看破紅塵,心灰意冷,更有什麼消極頹廢、充滿負能量的“毒雞湯”,讓人消沉迷茫。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這不能吃、那不能喝,這要注意、那要小心,不能那樣、那樣的烏七八糟的所謂的“養生保健雞湯,讓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也有許多讓人轉發的標榜為正能量或者純屬封建迷信的雞湯文,然後再後邊強調不轉就是什麼人、有何不良後果,還有更多靠獵奇、故弄玄虛的資訊,以博人眼球、引人注意,令人惶恐和迷亂,這些雞湯大多毫無價值和意義,讓人討厭。

場景四:“乞討場”

現在大家都熟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隨時有此類資訊,“各位友友,求點贊”、“快給我朋友圈第一條點贊!”、“就差幾個贊,求幫忙”等,隨時可見,要麼就是“請幫幾號投票”、“我參加某活動,請幫我投票”、“這是我什麼人,拜託每天投幾票”等,名目繁多活動評比求投票比比皆是,以及什麼“眾籌!請大家給這個命苦人捐點款!”、“求獻愛心,救救這個可憐的陌生人吧!”等不知虛實真偽的求贊助,更別說那廣為人知,靠博同情的“賣茶女”、“蜂蜜妹”等騙局。

總是求人點贊、投票、贊助,充滿期望,就感覺和街上那些說“行行好,給點吧”、“好心人,可憐可憐吧”的行乞者相似,只是形式不同,對於這些“乞贊”、“討票”、要“贊助”者,幫吧,毫無意義,只是空耗時間精力,因為這些活動大多都是一種收集獲得個人資料和資訊或是推介、宣傳甚至炒作的形式與手段,有些純屬圈套和騙局,面對這樣的“乞討場”真是讓人鬧心,只好是採取“眼不見心不煩了”。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冬至啦,吃餃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