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惡魔,它深藏在最黑暗的地底,在那裡是永遠都無法得見陽光的煉獄,有的人可以將它一直都關在那裡從不去觸碰那柄開啟罪惡之門的鑰匙,有的人終究還是難以抵擋惡魔雙手奉上的果實,與他一同沉淪下去。人性中的弱點,往往是我們誰都無法避免的存在,有人自律而又剋制,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毫不動搖。
《自私的基因》裡說,“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然而我們也會看到,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我們可以為了別人好而做出一定的犧牲,但這份犧牲卻往往都被賦予了更大價值期望的回報,自私,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基因,但自私的人,最後都被自己拖垮了。
一個人太想要擁有一樣東西,就容易不擇手段,在這個不擇手段的過程之中就難免會傷到其他人,甚至於踩著一地的累累白骨,一步一步的登上那個用鮮血鑄就的王座。其實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考量,會去想做這件的事情成功了自己能夠得到多少的好處,會去想做這件事情失敗了自己又如何去逃避這其中的責任。
看到別人的辛苦研究得了獎,會自私地想,自己曾經也幫助過他為什麼所有的成果都是他一個人的,看到那個比自己過的好的朋友遭遇了不測,會自私的想,自己如何逃過他的求助,看到地上掉的一百塊錢撿起來之後裝進了自己的口袋,會自私地想,反正也沒人看見這就是我的了。人性中的自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嫉妒,是貪婪,是懦弱,誰都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卻誰都想要平白無故的從別人的手裡得到好處。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裡說,“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自私的人,別人也會對你自私,一個人的品行如何,或許一時之間無法分辨,但時間久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一個自私的人,最後終將會被自己拖垮,就像與惡龍戰鬥的人,自身也會化身為惡龍。
其實你付出過多大的代價,就會獲得多大的回報,太過於追求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反而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東西,人心底裡總會有利己的自私心態的,就像小時候的我們誰都不願意去和別人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一樣,長大後的我們也是一樣,誰都不願意讓自己因為別人而犧牲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自私的去埋藏那些本就不是你的東西,以為這樣就不會有人發現,以為這樣就能夠讓自己獲得快樂和幸福,可實際上這隻會毀了你自己,你不會知道自己的自私會傷害多少的心,你也不知道自己的自私到底破滅了多少人的希望,這世間萬物,因果輪迴,當你心中的天平慢慢的向著自己傾斜的時候,就會有人在慢慢的把向著自己那一邊的天平之上加上重量,到最後你只會失去的更多。
東野圭吾的《信》中寫道過這樣一段話,“所謂偏見,就是不平等看待,其產生的根源就在於人的自私本性。這裡的不平等看待,其實可以視為一種處理各種社會關係時的態度平衡缺失,而總是向有利於自己的一方傾斜,除非不同的立場之間不存在利害衝突。一般情況下,人都是首先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會力圖站 在他人的立場來考量, 完全意義上的中立是不可能的,由己及人是必然的思維定勢,偏見遂自然而生。”
自私的人,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永遠都是如何讓自己安然無恙,哪怕是拉上別人墊背也無所謂,而在遇到利益的瓜分之時最先想到的,都是如何讓自己在這場貪婪的盛宴之上獲得最大的那個蘋果,可我們更應該明白的是,一個人一旦得到了一顆糖就會去妄想更多的糖,最後,明明不是自己的東西也拼了命的去抓緊,只會讓自己連同惡魔一起墜入深淵,無法逃離。
王爾德曾說,“自私不是一個人按照他自己的意願生活,而是要求別人按照他的意願生活。”這個世界上,自私的人不在少數,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總是抱著僥倖的心態去獲得本不是自己好處,可最後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卻有抱怨其他人不曾挽救過自己,但這些人的心裡是否想過,當你自私的拿走別人的救命稻草的時候是否給別人留下過一絲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