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可以自由飄蕩,風可以隨意往來,夢裡的那一片暢酣、清爽能夠與萬物共享嗎?經驗固然可貴,但它並不是絕對的真理,任何事情在發生時沒有好好珍惜與冷靜分析,體想在事後收穫意外驚喜,惟有真誠付出,才能得到受活的滿意,世間萬物,莫出此理,人只能擁有和自己相配的東西,就是好東西,也是好到恰到好處的好東西,而不是非得得到太好的東西,太好的東西往往會摶化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得學會真正意義上的取與舍。
進入人生鼎盛年華里,輾轉穿越一路走來,面對已經日漸墮落被媚俗塵風演化為計謀與奸邪舉國,爾虞我詐與心胸狹隘倡亂,陰謀與草菅人命充盈,為升官發財,漠視正義、甚至漠視法律,挖空心思、不擇手段,道德實際上只是信手而擇的遮羞布,厚黑卻一直在溫柔的意淫厚道,庸人得道,有正義感人卻基本上淹沒無聞,究其原因,皆因世故圓通、違志順世,德尊禮孝卻澆潑在陰謔上,虛假終傾廈,堆出於岸,流必湍不,放眼四顧,虛假偽媚背後早已濁流洪淌而缺潔物,難道還要在這科技發達與時俱進的時代,恢復華夏文明始德還得求助於鍾馗嗎?
夜沉心靜,捫心自問,在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有可能被人欺騙過,也有玩一把小聰明而欺騙過別人,心中本存著善良,偶爾也面露兇惡,在人性的兩極搖擺不定,在不同的時間顯露不同的品質,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容顏,要論人生簡單,確實非常簡單,人生基本就以下幾個階段:二十歲前,缺文化,貧見識,能把事情做得微聲弱色;二十來歲青春狂浪,有精力,有知識,能把事情做得有聲有色;三十出頭,有活力,有智慧,能把事情做得有聲無色;四十來歲,有魄力,有膽識,能把事情做得無聲有色;五十多歲,有能力,有閱歷,能把事情做得無聲無色;六十多歲,有沉穩,有無奈,能把事情做得悄聲淡色;七十歲後,有哲悟,有悔愧,能把事情做得沉聲厚暮。
紅塵中奔波,最終達到的只是那麼星點目標,而要傾其一生,窮盡萬般手段,對於善與惡的選擇,往往會因一念之差,便謬之千里,成就另一種人生,人生的艱難與人性的複雜,只要是人,無論老幼青壯,都會攀比,很少有人能夠讓內心強大到足夠的自信,更別誇誇其談什麼忘我之境界,當然,有的人沒有資格攀比,那就得另當別論,如果你生病了,非得跟比你病得還嚴重的人比,你便會得到安慰或許還會增加一點自信,那才叫真正無聊得有病態心理了。攀比,顧名思義,就是向上看,向比自己好的、強的人看,人家有豪宅了,你也想有;人家有私車了,你也心動;人家頓頓山珍海味,你卻為吃一碗7元錢的涼皮而焦愁囊澀;人家有兒子了,你七老八十仍是眼妒;人家有二奶了,你憂怨自己四五十歲娶不到女人。這樣仰視的結果,只會打壓自尊心,增加浮躁感,如果沒有實力向上比(無論是物質的實力還是精神內力),那麼,還是向下或以平常心為佳。
人性的善與惡,並不真正取決於你非得交結什麼樣層次的人,而在於選擇什麼時機結交什麼樣的人,選擇的人或時機不準確,人生道路可能就會出現偏移,命運就像風箏一樣得受一根線的牽肘,而命運的那一根線,就是一顆赤誠、純淨的心,只有心存敬畏,才不至於滑向邪惡的深淵;只要心存善念,靈魂自會偏上。其實平視自己的內心,不失自尊,至於知識水準、價值取向比心理上的才智與虛偽的身份、門庭更加重要,現實生活不是黑白影片,很少有大忠大勇,也鮮有大奸大惡,都是些尋常眾生,疊加與堆積起充滿矛盾的、多彩的、鮮活的社會與人生。
許多人因為過於執著而模糊了視野,迷失了方向,甚至陷入絕望,當遇到困難時,若能嘗試“動搖”一下你的初衷或目標,甚至“放棄”初始目標,也許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對生活的熱愛,往往表現在對生活細節非同尋常的關注上,相同條件下,有些人失敗,是因為他們常常依賴環境來成就自己;有些人成功,則是因為他們能在環境中改變自己,甚至能夠改變環境。
對於身邊的人,要想仔細的一一做出判斷,每走一步都得三思,結果是無盡的迷惑與茫然,到底是好是壞,真的難以說清楚,聖人也有其卑劣的情操,只不過是聖人的敏銳與誇張的脫俗遮藏了他的卑劣,或者是凡夫俗子就虔誠的不計較聖人的細微卑劣罷了。羞怯,蠻橫;貞節,淫亂;健談,寡語;聰明,愚蠢;暴戾,和藹;撒謊,誠實;博學,無知;慷慨,吝嗇;節儉,奢侈。所有種種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搖擺而穩藏,若遇合適的暴露時機,會讓我們自己為自己的瞬間的變化,驚愕得滿地找牙。
身處絕境需要做的不是低頭,而是在絕望的邊緣頑強地尋覓出那一線生機,世界上原本沒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靈魂,讓夢想為自己開道,有了自信不一定能夠成功,沒有自信就註定要失敗,這個道理人人都懂,真正到了成敗在此一舉,生死攸關之時,甚至整個社會都在開始懷疑你的作為時,你依然相信自己嗎?用人之長,補己之短,各取所需,各有所圖,互有收穫,皆大歡喜,都會從不同的方面感受到愉悅、舒適和幸福,也許你得罪過人,也許你傷害過人,人生苦短又遺憾太多,怎麼能夠一輩子沒有虧欠和遺憾呢?怨恨久結何時是盡頭呢?化敵為友,有時簡單得只需要一句熱情的問候,一次主動的握手,一杯清茶,一個真誠的微笑。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是屈從於現實,為了生存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事情,還是不顧一切,為了理想非得去做自己忠愛的事業呢?其實,成功的法則不是二選一的填空題,我們完全可以另闢蹊徑,走一條更如穩妥的成功之路。若暫時的時運不濟條件不成熟時,就努力幹好眼前能幹、該乾的事情,不一味羨慕別人的風光,甘於平凡,而平凡本身就是一種優雅從容的生活姿態,何必跟一朵花去爭春鬥豔呢?先沉心靜氣等待、尋找機會,待時機一到,實力充足的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化敵為友的路途有時看起來似乎艱難而遙遠,其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只要鼓起勇氣,主動熱情的誇前一步,對被你傷害過的人說聲“對不起”,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也許你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而無以回報,那就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一點一滴地心存感激慢慢償還,對幫助過你的人說聲“謝謝”。這才是人生沒有遺憾的開始,人的一生中,難免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與坎坎坷坷,感謝家人和朋友,為我們撐起了一把把生命中遮風擋雨的傘,給了我們一處處避雨敵風的溫欣的港灣,心中承載了關愛和友情,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這些充滿溫情的傘傳遞或送給那些需要的人們。
時代在前進,人格也在不斷的變化、進步、成熟、完善、完美,電子時代,我們不斷更新著朋友,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就可以窺視到你的心態,此話有一定的道理,若結交的都是強於或與己等同的朋友,那肯定是向上的、有益的,否則,對不住朋友更對不起自己,因為強於或同於你的朋友,他們的言談舉指會自然地影響你的行為,會在適當時機給你一把推力。若你結交的淨是些不入流的角色(並不指要看不起或不結交不如自己的人),你肯定會心態上佳,誇誇其談,可以傲視他們,甚至會讓你產生飄飄然的領袖感,他們會讓你得意而忘形或牽肘於你,甚至你會在下意識中陷入同流合汙的泥潭。人生會遇交許多朋友這個被刷掉,那個又刪除,原先的老友離去,慢慢沉積到記憶深處,雖然十分懷念,甚至情悽難捨,偶爾想起仍然神傷而掛念。但是,生活仍得繼續,吐舊納新的新鮮共鳴,又能給予我們新的慰籍;嬉笑怒怨的刺激,又能給予我們新的活力。
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要懂得變通,人生在世,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需要以空間為載體,無論是實體的物質空間,還是精神感受的空間,在別人危難之時,抻出一隻溫熱的手,這是一份擔當,也是一種博愛,細想生活於世不就是互相分享愛的過程嗎?你需要別人關愛,讓別人感受你的關愛,其實很多時候,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常常並不是由別人決定的,而是由你自己的人生觀念決定的,一個內心有所堅守的人,會透過一言一行與待人接物,讓別人清楚的知道尊重的邊界在哪裡。
成功不總屬於最早出發的,而是經常青睞最後倒下的,因為,最早出發的由於走得匆忙而忽略了該認真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可以說掌握了細節就是把握住了機遇,細節,是一種若無其事的從容;細節,是一種舉重若輕的自在;細節,是一種如沐春風的成熟;細節,是一種性靈交織的藝術。預見不到身邊潛藏的隱患,預見不到危機四伏的險惡,就註定看不到燦爛的明天與美好的未來,現代人雖然擁有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機會,只要及早真正的認識並正確對待自己,學會沉、慎、隱、忍、並能忍別人所不能忍,必定能成別人所不能,在一日千里、變幻莫測的現實社會中,誰把握了美好的心態,誰就把握住了自己理想的天堂。
人們的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它的喜與憂,幸福的關鍵不是我們真正擁有著什麼,而在於如何看待自己的實際擁有,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悲哀和煩惱遍佈於每個人的生命,學會遺忘和忽略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石,沉湎於其中則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生多迷離,平凡的眾生,在糾結煩愁中苦苦掙扎,待真正能夠以做人應有的經驗與智慧把握人生時,人生苦短轉眼夕陽黃昏漸親近,不斷的離別與歡聚,能夠自如地把握遺忘,就是在給未來的收穫預留空間,單純不是幼稚,沉穩不是木納,生命在不斷的得與失中成熟豐滿,既然要選擇風雨兼程,就不必留戀所謂的燈紅酒綠,孤鶴獨舞也不失狂傲的美麗。
塵世的繁華容易讓人心醉,人們喜歡將自己禁錮在慾望的囚籠裡,卻從來沒有想過,天地如此廣闊,完全可以選擇享受另一種生活方式,用慾望和惰性把自己囚禁在狹小的空間,在追求物慾的過程中揮霍著有限的生命,直到面對生離死別的震撼,才驚悟人生原來可以有更美好的選擇。走出生命的囚籠,才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生命的誕生和終結無法自由選擇,但如何活出自己別樣的風彩,卻完全由自己掌握,揮棄塵世的浮噪和焦慮,用心精細的體會生活,便會發現人生是如此絢麗多彩,別再渾渾噩噩地活著,既然以前走過彎道錯路,何不重新開啟心結,敞開胸懷,繼續生命的頑強與性格的倔強,忘記心底隱藏著的脆弱與怯懦,趕在黎明前於黑暗初散之時推門而出,仰天笑羞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