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在我們閩南,冬至又叫冬節。“冬至大如年,家族小團圓。”這是個團圓的節日。

這一天要祭祀先人,所以在外面討生活的人都要想辦法回家過節,俗稱“冬至不回家沒祖。”

但凡節慶,都有特定的美食,冬至也不例外。北方一般是吃餃子,而南方大都是吃湯圓。

但這湯圓與與春節的湯圓並不一樣,雖然也是用糯米粉搓成的,但它是小丸子,沒有包餡,當地俗稱冬至丸,一般有紅色和白色的兩種。

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在冬至的前一天就要開始準備做節日的主打食材~冬至丸子,先是要浸糯米,然後磨漿,再瀝成團塊備著。

一般是晚飯後收拾停當,一家人就圍坐在餐桌前製作冬至丸子,又叫“搓丸子”。

在我能開始幫忙搓丸子時,一般是外婆先把糯米粉用水和好,成了軟軟的麵糰。分成紅色和白色的兩大團。然後喊我們洗手開始製作。

那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感覺就是家裡的大人在陪我們玩捏泥巴的遊戲,當時還沒有橡皮泥,其實那感覺就像現在玩橡皮泥似的。

外婆教我們做東西塔,一層紅一層白,一共七層,再粘個塔尖上去。她說那兩座象徵泉州的東西塔就代表我們的家園,先建好家園才開始養雞養狗。

我們你一層我一層地,很快就把兩座東西塔建好了。

媽媽手巧,兩三下就捏出一隻雞來,我們忙不迭失地爭著往雞身上堆搓好的小小丸當雞蛋。並學著媽媽的樣子做各種小動物,但除了金魚做得有點樣子外,其它的都做得不像。

大人讓我們老實地搓丸子,我們又不肯,外婆就教我們做元寶,特別簡單,搓個小長條,兩邊一捏就成,一學就會。

她說紅的是金元寶,白的是銀元寶,可以疊在一起,做成一串一串的。我們就來勁了,做了一大堆,並比賽看誰的元寶串疊得高,結果疊高了站不住,就倒下來了。外婆說沒事沒事,就這樣堆著吧,金山銀山用不完呢。

一會兒水開了,外婆將搓好的一大盆丸子拿去煮,我們總要留一點兒學做各種小動物、水果等,直到最後時刻,媽媽幫忙拿回重做才罷。

然後就眼巴巴地等著看煮好的東西都成了啥模樣,笑著鬧著,又想著明天一早就能吃到自己的傑作,就特別興奮,難以入睡。

但第二天一早,不管多困都得起來,除了那一大碗甜絲絲、滑膩膩、軟糯糯的冬至丸子的誘惑外,還擔心起遲了會遲到,這樣就會被同學們恥笑,說是“被丸子粘住了”。

外婆離開我們後,我也結婚成家了。冬至前夕全家人圍在一起搓丸子的溫馨場景就成了關於家的美好回憶。

媽媽要祭祀,仍會搓丸子,但只是單純的搓圓而已,除非我們帶著小孩回去,一起圍著邊搓邊聊家長,她才會在孫輩們面前再亮絕活,而我們也重溫了一下兒時的歡樂。

更多的時候,媽媽會叫我們在冬至這天下班後過去吃飯,藉口中午祭祀供品很多,為的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吃完飯,必定還要讓我們帶上一包她親手做的冬至圓,回家再慢慢品嚐。

今年冬至,剛好是週六,我照常回孃家,照料臥床不起的父親,因是冬至日,不由得想起那首閩南童謠《冬至》:

“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丸。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野答工,逗支援,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錢。”

只是,媽媽已經不在了,這樣三代人圍在一起製作美食的場景再也不會有了,一切都不一樣了,我雖然身在孃家,卻已經沒有了回家的感覺。

冬至於我,只有深深的緬懷和長長的追思。

傍晚回到自己的家(為方便照顧父親,一週只回一次),看到門口掛了一包東西,我知道那是小鎮物業贈送的冬至圓,自從入住後,每年都會送的。

往年我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小鎮物業很不錯,每逢節日都有一些節慶活動惠及家人(這是小鎮對居住在裡面的居民的稱呼),如春節發年貨、端午包粽子、中秋博鉼、冬至送丸子、臘八施粥等等,不一而足。

但今天我在家門口拿起這包冬至丸,瞬間一股暖流湧過,內心充滿感動,因為它讓我有了回家的感覺。

說 明

以上是去年的文字。如今父親也已離開了我們。

又是一年冬至日,倍加思念故去的親人。

謹以此文紀念親人及逝去的歲月。

後 記

早上開了門要出去,門上掛著一袋冬至丸,小鎮的祝福隨著節慶如期而至。

生老病死如四季輪迴不可逆轉,我願擷取生活中所有的溫暖和美好,化掉一身的落寞與孤寂,在這一年中最長的夜裡,遙想春天。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令人讚歎的經典人生箴言,驚醒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