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

某天,當我跑完一場馬拉松的時候,特別想聽朴樹的這首《平凡之路》,剛好旁邊的哥們兒手機裡就傳出來這首歌,好一個心有靈犀。我與他對視幾秒,竟發現他眼中閃爍著淚光。我想,他也一定有著難以言說的故事。

杭州全馬後四肢癱軟的我勉強擺個造型

我特別喜歡的一首歌是《way back into love》:我一直與頭頂的陰影為伴/烏雲縈繞在我的睡夢之中/長久的孤單伴隨著我/被過去所困/我無法繼續前行/我隱藏所有的希望和夢想/只為以防有一天/我會再次需要它們..

每一份堅持背後都藏著不堪的過往

回首二十出頭,我躺在病床上感覺元氣快要耗盡(被各種儀器:心臟起搏器、氧氣罩、血壓儀以及雙臂插滿了粗大的針管)的時候,在西班牙留學。因突發昏迷入院搶救,幾乎與死神擦肩而過,半個月後醒來,醫生對我嚴肅的說,你以後不能再大量運動,尤其不能再長跑。

我特別喜歡梵高說的那句話,因為那就是我:我只有在畫畫的時候才感覺自己是活著的。有人為畫畫而生,有人為音樂而生,而有人,為跑步而生。對於從八歲開始站上賽道馳騁各大賽場的我來說,不能再跑步的這個訊息,對我的打擊絕對堪比晴天霹靂。

眼睜睜看著自己肌肉迅速萎縮,整個人毫無生命力可言,卻無能為力去改變什麼,我變得愁眉不展,鬱鬱寡歡。剛出院的那一年多時間,別說跑步,我連走路都毫無一點氣力,光是被足跟痛的毛病折磨了兩年。那時眼看著自己身形日漸憔悴,瘦到皮包骨頭,精神愈加萎靡不振,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迷茫和擔憂,焦慮日漸加重。那時我以為餘生將會在日漸增長的絕望與痛苦中頹廢度過。如果每天都在與疾病對抗,我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還剩下什麼,畢竟那時的我才剛剛二十出頭,最應該是享受青春的時候不是麼?而在經歷這一次事故之前的二十年生涯裡我已經經歷過幾次手術。所以病魔與疼痛一直都在如影隨形的伴隨著我。

後來我看到過一句話覺得有點道理:真正支撐一個人活下去的,不是安逸,而是對生活的不甘。

我生來就有著極其倔強的個性,怎麼能輕易地向苦難認慫?

為西湖八景的獎牌而來

找到你的熱愛,併為之全力以赴

為了重新活過來,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鍛鍊身體,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進行運動,既然不能跑步,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先從拉伸開始。堅持早起鍛鍊的習慣持續了半年後,我的精神有所好轉,漸漸的可以開始短距離的慢跑,兩公里、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

當我重新踏上跑道的時候,我又給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我決心參加馬拉松,是的,我心比天高,仍有不甘。我想做回曾經那個熱血的運動健將,生命對於我來說,除了在於運動,還在於折騰。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年半以後我挑戰了半程馬拉。到達終點的那一刻,淚水模糊雙眼,那是一個不眠之夜。幸運的是,時隔三年多不能跑步,我的熱情依舊。雖然中間有掙扎過、頹廢過、絕望過、彷徨過,但再次起跑,我的自信以及對生活的希望與激情重新被點燃。慢慢的我找回了曾經那個愛笑愛跑、活力無限的自己。我想青春該有的樣子就應該是:永不服輸。

為了西湖八景的獎牌而來

從我們開始對生活重拾信心那一刻起,你就已經克服了一半的困難,隨之奇蹟也會接踵而至,當你堅定地敢於承擔苦難,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與缺陷,並承認生活的不完美且勇往直前的時候,天地萬物好像聽到一個指令,會齊心協力地幫助你,讓你渡過難關。

如今我的馬拉松足跡遍及了上海、杭州、武漢、廈門、鄂爾多斯、北京等城市。

武漢馬拉松前夕,拍照留念,自娛自樂

有人問,日復一日的堅持長跑,你不累麼?當然累。可是有哪一樣你熱愛的事情想要堅持下去是不辛苦、不需要付出的呢?

並沒有。

當然除了熱愛,我還想要保持健康。我從八歲開始站上賽道,吃過的苦、受過的傷比同齡人可能要多很多倍。曾經因為痴迷運動可以接受一切苦痛去堅持;而現在的我,是不敢停下來,因為一旦停止前進的腳步,意味著又退回到原點,想要再次起跑,又將變得十分艱難,這意味著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就好比中途生病的那幾年,我連走路都感到足部劇痛,跑步簡直是妄想。那些困苦的經歷,如今不忍再回憶。而現在再次站上賽道,我很珍惜也很感恩現在的生活。

而生活中任何一種良好的習慣:運動也好、飲食也好、作息也好,只要能讓我們的身心保持健康,那麼這些習慣都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的。

馬拉松過後順便逛逛大霧霾天裡的西湖

是什麼阻礙了你前進的腳步?

不知大家是否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究竟是哪些心理習慣會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我想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死於糖尿病併發症,所以他認為自己註定要早死。於是他帶著悲觀的情緒放棄了努力控制血糖。儘管他很清楚所有能控制他血糖的方式,他只是覺得這不值得讓自己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去剋制飲食,因為遲早會死。於是他每天喝兩公升百事可樂,最後由於超高的血糖帶來的視力下降,他的駕照也被吊銷。他的世界正在縮小,視線變得模糊不清,他也變得更加焦躁悲觀。最後他去看了心理醫生,聽了醫生的建議後他放棄高糖分的百事可樂,換成健怡無糖可樂。而他的好轉速度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接著他做了其它嘗試,比如騎單車、爬山、游泳等,要知道他以前是多麼討厭運動。有一天他發現看電視比以前清晰了很多,沒錯,他的視力正在恢復,最後他順利拿回了駕照。他終於相信視力受到的損害並不是永久性的,併發症是可以逆轉的,糟糕的健康狀況是可以改變的,他終於相信他能改變自己的世界了。他唯一要做的不過是改變飲食習慣,不再暴飲暴食。

那麼究竟是哪一種思維方式讓我們放棄努力?或許答案只有這四個字:“這不公平。”面對疾病以及與生俱來的的缺陷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公平,多數人傾向於為自己感到難過,不斷提醒自己:如果沒有生病我將生活的更好,為什麼生病的偏偏是我,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這不公平等等等,透過不斷憐憫自己來逃避現實甚至放棄治療與積極的生活方式。而這種認為“世事不公平”的心理狀態正是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精神力量的元兇。精神力量和體力很相似,一個人的精神力量越是強大越是飽滿,他的精力就越是充沛。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大腦被負面情緒所佔據和干擾,那麼他的精神與體力會日趨下滑,患有疾病的人也會隨著消極的態度而導致病情加重。

有一段時間我的皮膚髮生嚴重的問題,看遍了面板科的醫生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再加上暴瘦的體重,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覺得自己好醜。我不願意出門見人,不願意和人說話。只想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意去見任何朋友。那段時間應該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曾經我也發生過很多意外,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次數不在少數,但我總能樂觀面對;而那一年我悲觀到了極致,我把自己關在家裡將近一年沒有出門,也不怎麼和人交流,現在想來,應該是快要自閉了吧?我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可有時候導致我們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的並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於“不健康”的認知與恐懼,以及那無形的壓力。即使不出門,哪怕坐著、躺著,我依然感覺很疲憊。是不是很多人對這段描述很熟悉?是不是像極了自己?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你明明覺得什麼都還沒做,卻感覺精疲力盡。

而現在的我,跑完一個馬拉松,接著可以去爬山,去旅遊,精力很快就可以恢復過來。

跑完廈馬參觀廈門大學。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想來這裡讀書,在廈門大學的學子每天面朝大海一定很幸福吧

請戒掉那些垃圾的情緒吧,人間值得

所以如果你想要身體更強壯,生活更明媚,就從對抗那些消極與不良的情緒開始吧。例如我們的大腦總是會發出一種訊號:嘿,醒醒吧,你是一個病號,憑什麼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於是不斷陷入悲傷、受傷、恐懼、憤怒的負面情緒中,而這種破壞性的信念與意識會加重人們身體不舒服的感覺並剝奪我們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強健的人是決不會用這種思維方式去“侵害”自己。克服不舒服情緒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必須放棄這些壞的心理習慣,走出陰霾,走到陽光下面,放棄“命運不公”的想法,並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這一切,因為你必須得承認:生活,再糟糕也不過如此。

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晚

改變都是從一小步開始的,無需急於苛求結果。對自己有耐心,每天進步一點點。首先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作息及運動的習慣,當然還要戒掉不良情緒,並且懷著有一天生活會變得更好的希望與信念。比如我,生病的那段日子肌肉萎縮體重掉了二十多斤,毫無力氣與生命力可言,那時的我不確定我的健康狀況能否有轉機,我不確定我的二十斤肌肉能不能回來,我不確定我是否會在體弱多病中度過餘生,但我仍然期待美好。我把所有我想要去的地方的圖片存到手機裡,時不時的看看;我把世界地圖掛在牆上,萬一有一天我可以背起行囊;我把靚麗的風景以及喜歡的人的照片,做成電腦屏保,即使這些都遠在天涯;我把那些喜歡的、美妙的音樂重複迴圈著,因為我相信聲波療愈法;我把一切觸手可及的美好僅僅拽在手裡...

請暫時忘記自己是個“病號”的事實吧,用最積極的心態去過好當下,努力為迎接更健康的自己、更陽光的明天去付諸行動,只要開始行動,就不會太晚。不是明年,不是1月1號,如果想要改變,就在此刻,在今天。

寫到這裡又想起了電影《奇異博士》裡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你所認為的絕境,也許是另一個開始。

不管發生什麼,無論當下如何艱難,路就在腳下,筆直也好,蜿蜒盤旋也好,去往哪裡,相信你可以為自己做主。活著,去往繁華鬧市,去往山巔,亦或去往兇悍叢林…..

你要相信,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勇往直前,哪怕前途未卜;去經歷一切,哪怕不完美。

馬拉松的沿途——鄂爾多斯

如果喜歡聽我講更多故事,

一個熱愛文字的營養師,

與你一起成長。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激勵人心的正能量句子,醒悟人生,句句讓人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