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來到了2020年末,除了感嘆白駒過隙外,在歲月的尾巴記錄一下。
01
真正的捷徑,是不要走捷徑
人生是劇場,三十之前屬於上半場,三十之後屬於下半場。
年輕人,想要的很多,感興趣的很多,渴望成功,但覺得事情都很難,成功離自己很遙遠!
想要買房,想要買車,想要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是許多人心心念的夢想,而且有些人堅信人生所有的問題都能夠用錢來解決的,那為什麼有錢人還是會有煩惱呢?所以對於我們常說的財富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慾望,沒有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你可以學會知足。
財富自由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深耕積累,從開始存每一筆不起眼的小錢開始,從減少不必要的購物支出開始。
家裡的老爺子是個老股民,抱著暴富的心態買彩票買股票,幾十年如一日,資本透支加上身體透支,已然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來安度晚年,有時候覺得沉迷其中的人其實挺糊塗的,如讓他回望這一生,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事情原本都不難,年輕時總想著走捷徑。現在發現,曾經以為的捷徑都成了彎道。
02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皮囊》中99歲的阿太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想想確實是的,多元和精緻的物質生活讓大家樂於養生,我們拼命地工作,努力賺錢想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我們白天上班,晚上熬夜,或者時不時的去健身房鍛鍊身體,我們喝著枸杞紅棗,研究著哪種洗髮水治療脫髮……
但是最後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卻不如工地上搬磚工人的身體好!各種亞健康狀態,被脂肪肝、甲狀腺結節、高血壓困擾著……
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大家常說的早睡早起,其實就是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拋去過多的慾望,一飯一蔬,一茶一飲,皆是美好。
03
你看見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世界
小區門口有幾個廣告牌,有天牽著少女沐從門旁走過,少女沐用手指著並叫著小豬佩奇!定睛一眼,還真是!我從這條路上走了七八年,上班下班來去匆匆,從未發現這個角落裡還有一個小豬佩奇。
你看見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世界。孩子的心裡有小豬佩奇,所以才會發現它吧。
超過半數的中老年人關注養生保健之類,那也是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瞭解社會和融入社會。
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世界,週末看見了樹上的小蘑菇,那是一種柔軟和堅韌的化身,只要是適合生長的角落,無論哪裡都能看到它。
關注生活的這些小細節,因為過程本身就是生活。
04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育兒的過程中,作為父母的我們時刻感到一種強烈的被需要,就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溫暖了我們的生活,建立了親密關係。
同時,育兒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孩子大了,父母從孩子的生活圈子中退出,變成了電話裡的一聲聲問候和過年時難得的回家一趟。
但是父母年紀大了,什麼事都不讓他們操心,並非好事。幫不上子女,他們會認為自己沒用,挫折感就出現了。
如果有可能,多多的麻煩父母,讓他們做一頓好吃的,找他們要點土特店,而不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有,把他們的好意拒之千里。
因為被需要是一種幸福,尤其是對年邁的父母來說。
05
沒有人需要教導,除了自己
所有的改變,一定是來自內在。如果一個人不想改變,外人是無法讓他有任何變化的。
今天部門的實習生小女生過來辦理離職,說是家人希望女孩能安定點,決定回家的中學當政治老師,不管怎樣,祝福她有一個好前程。
入職兩個多月,上週五和她獨處的時候聊了兩句,小菇涼感嘆了一句:“哎,兩個多月了,覺得自己啥也沒學到。”感覺還是挺可惜的,即使我跟她講一大通道理,估計她也聽不進去吧,就像領導讓她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大好習慣》,除了心生埋怨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外,再無其他。
大部分人都覺得錢多事兒離家近就是一份標準的好工作,但是有時候也是“最差”的工作,求安穩不折騰,這樣的工作很容易導致能力不增長,變懶、見識少,甚至把一個人廢掉。離職之後,我才感嘆到:為什麼自己能夠在前單位呆那麼久?如果自己能夠從泥淖中抽身,變換視角來看問題,也許失去的不至於這麼多!
少乾點活,多拿點工資,短期來看是自己佔了便宜,但是就算是公司一年花20萬白養一個員工,對於公司來說僅是金錢的損失,但是對個人來說,損失最大的是自己,浪費的是自己的人生。
所以,沒有人需要教導,除了自己。
圈圈說:
以前大家都在提碎片化時間,現在感覺碎片化時間都沒有,我們在各種工具中穿梭,窺探者別人的生活,卻忘記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放下手機,遠離網路,向內求自己,也許是值得一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