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都無法到達的明天。"
這天在廣場散步,看見幾個老頭聚在一起正神情激昂地談論著什麼,我出於好奇,不由得放慢了腳步,想聽聽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其中一個老頭漲紅著臉,高門大嗓的說到:"什麼?丁克?連個孩子也沒有,兩張老臉你看我,我看你的,有啥意思?我一聽到孩子們說丁克,就氣不打一處來,真想一巴掌呼死他們!"……呵呵,話糙理不糙,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喜歡孩子,不管自己家的,還是別人家的,我都喜歡。好多時候,無論內心有多抑鬱多焦慮,看到孩子們的那一刻,立即煙消雲散了。我和那個老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感覺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美的。當然,這是我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的話,肯定會被人噴。大多數人都認為,孩子對父母的愛,遠沒有父母對子女的愛多,孩子感謝父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可我卻不以為然。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我認為父母也是應該感謝孩子的,感謝孩子給了我們一次做父母的機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空虛有所寄託,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遠比想象中更愛你;愛你,常常勝過愛自己
每個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對自己的孩子充滿自信,這不是盲目,而是本性。
我眼裡也有一個非常乖巧的兒子,不過如今已經長成大孩子了。然而發生在兒子小時候有趣的一幕幕,直至今天仍記憶猶新,而且永遠是我記憶中的瑰寶,彌足珍貴,回想起來,總是覺得那麼溫馨,那麼愜意,甚至是興奮。
清晰的記得兒子兩歲的時候,正值懵懵懂懂,初懂人事的年齡,吃飯的時候,我故意逗他,把他最愛吃的火腿夾到了我碗裡。本以為兒子會不高興,可沒想到,兒子的反應卻是:把自己碗裡所有的火腿都夾給了我。
兒子三歲的時候,中午哄他睡覺,我邊用手輕輕拍著兒子,邊自言自語的說:寶貝一天天漸漸地就會長大了,爸爸媽媽很快就要老了。兒子聽到這,竟然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並使勁哭喊著:"我不長大,我不長大,我不要爸爸媽媽老……"
開始我和愛人看他突然大哭嚇了一跳,後來才醒過神來,原來是兒子不想我們衰老。霎那間,我們心裡感覺無比溫暖,眼角開始溼潤,尤其我這眼窩淺的,淚水隨即模糊了雙眼。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正以稚嫩的方式來愛著你,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幾年前的一個小影片,現在看我還是會淚崩,就是媽媽和孩子互相給對方打分的活動。
先採訪的媽媽們,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完美,愛哭鬧減一分,挑食減一分,不講衛生再減一分。如果滿分10分的話。在他們心中,孩子只能得到8分、7分,甚至不及格。
鏡頭切換,開始採訪孩子,在每一個孩子的眼裡,媽媽都是女神一樣的完美存在,提起媽媽,他們的眼裡都閃著亮光。
他們給媽媽打了10分,甚至一萬分。
看到孩子為自己打了滿分,媽媽們都哭了。她們重複著一句話"對不起,對不起,對比孩子,我們真的慚愧。"
孩子對父母的愛,就是這樣毫不掩飾、毫無保留,充滿了善意與包容。
都說父母是世上最愛孩子的人,但我總覺得,孩子更是最愛父母的人。其實,愛都是相互的,孩子也遠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孩子,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父母子女一場,是一種修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就我而言,兒子卻是我的老師。我一直深愛著著我的兒子,不僅僅因為骨肉深情,而是因為兒子是我的一面鏡子,他會教我如何更好的做人,做媽媽,做女兒。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對父母的歷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需要不斷去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有位女作家曾說:"父母是要感謝孩子的,是孩子讓他們的虛空有所寄託,讓他們體驗到生命層層開放的神秘與欣喜。"
父母子女一場,是相互成全,一起成長,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養育女兒,雖然有前所未有的困難與疲累,但也正因為有了孩子,才真正體驗到生命層層開放的驚喜與喜悅。
人生實苦,因為有了孩子,生活中才有了別樣的甜,枯燥的生活從此變得詩意盎然,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涯也變得有滋有味。
有孩子和沒孩子,是兩種不同的婚姻
就算對情感看得再透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婚姻裡的那些無奈和妥協,正是因為有了孩子,才有了父母和子女之間那種相互牽扯和依賴的關係。你才會理解很多母親的選擇。
孩子是維繫家庭情感的紐帶,會讓一個男孩成熟為承擔責任的男人,當然也會讓一個男人完全暴露,所有缺點都展現。孩子會是婚姻矛盾的導火索,也會是婚姻的試金石。
有了孩子,你可以忍受瑣碎,日復一日看著他成長的瑣碎,即便除了孩子和你親近以外的日子都是灰色的,但你依然可以安心接受。他讓我看到了一個生命是怎樣神奇的成長起來的。那些童言童語,原來都隱藏著對這世界的好奇,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感同深受。也正是因為有了孩子,才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知道了如何處理婚姻中的那些無奈的困局。
最後想起來,曾經見過一首詩《挑媽媽》,感動了無數父母,作者是個只有8歲的小朋友: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以後孩子會慢慢長大,離開我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想把我認為自己最好的送給孩子,雖然他們不一定需要和喜歡。但是我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趁孩子還需要,還依賴的時候,好好陪伴,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