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說:“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
時間匆匆如流水,在不知不覺中,時光就在我們的指縫間悄悄地溜走。在剎那間,就已經邁進了三十歲的門檻。
三十歲是一個讓人尷尬的年紀,可能大多數的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自己去撫養。而在生命的這個時期裡,我們也已經不能像以前那麼任性妄為了。
應該要多一些成熟穩重,考慮到一些事情會引什麼樣的後果,而不能衝動且盲目的說幹就幹了。不然的話,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就應該要懂得人生的一些道理。
特別是人到了三十歲,就更應該要懂得這三個道理,餘生才會更好。
一、珍惜難得的,朋友情誼
培根說過:“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
俗話說得好:“多個朋友,多條路”,人到了三十歲後,才懂得了真心朋友的重要性。可能不需要那麼多,但一定要真心相待的。
李航有一個多年的朋友,兩個人關係也是非常的好。有一次,李航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急需用到錢。便向這個朋友打電話,讓他先借自己一萬塊。
而這個朋友也知道李航的為人,便二話不說就把錢給李航轉了過去。而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李航便請這個朋友吃了個飯,順便也把錢還給了他。
其實借錢借的不僅是錢,更是一種信任。對於那些真心待自己,能夠彼此相信的朋友,就請一定要好好的珍惜,這一份難得的朋友情誼。
就像一句話說的:“朋友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二、體諒不易的父母,懂得包容
梁遇春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有做各種錯事的可能,所以更有原諒他人的必要。”
在現如今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而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父母。可能我們曾經都埋怨過父母,嫌棄父母的嘮叨,甚至是一些讓人不理解的行為。
而當有一些意見不合的時候,就總是跟父母爭吵個不休,讓父母十分的生氣。
但是當自己成為別人父母的時候,才會懂得父母的不易,知道他們的良苦用心。體會到他們面對生活的壓力與無奈,遠比我們所承受的更加的不容易。
而到了我們懂得父母不容易的時候,也才猛然發現父母也已經漸漸地變老了。不禁感嘆時光分開,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變老的速度。
所以,一定要學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懂得去包容他們的一些不足之處。
三、往後餘生,請好好的努力
門捷列夫說:“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有人說過:“努力可能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失敗”。在這個充滿不易的社會上,比你優秀的人,都還在不斷地努力中,自己又有什麼藉口止步不前,面對困難輕易就選擇放棄呢?
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如果自己不好好地努力,不去攢下更多的財富與能力,又如何能夠抵擋住,未來諸多挑戰與挫折呢?
所以,往後餘生請好好的努力奮鬥。也許努力不一定就成功,但是起碼能夠讓自己的餘生,有更多主動的選擇而不僅僅只是被動。
而也只有在努力過後,才有可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水平。就像一句話說的:“不要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否則到時候,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畢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努力的話,就算機會降臨到你的頭上,自己都無法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
三十而立,一定要懂得這三個道理,餘生才會更好。可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但是一定要儘量過好每一個當下。
這樣的話,在以後回想起來的時候,才會不至於感到遺憾甚至是後悔。因此過好每一天,努力過不留遺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