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句來揭秘生命的意義,我們一塊來思考,如何儘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
幸福快樂的生活,怎麼來定義快樂?
快樂是平和寧靜的狀態,沒有痛苦,恐懼和焦慮。心靈的寧靜勝過那些短暫的快樂。
快樂是狂放不羈的狀態,是無拘無束,及時行樂,這是原始和本能的崇尚,對於理性和道德的厭惡。
快樂是平和寧靜的的狀態,快樂這個詞更接近於幸福。我們追求穩定和恆久。
快樂是狂放不羈的狀態,快樂的定義更接近快感,在一快樂的直接性和即時性。
影響我們享受生活的的是,我們總渴望那些我們現在沒有的東西,這樣會抵消我們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感。
金句來了,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莫因渴望你沒有的,而錯過你已經擁有的,要知道,你現在擁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所以我們不能無休止放大我們的慾望,貪得無厭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例如,偷情能滿足一時的慾望,但是如果考慮到負罪感和安排偷情的麻煩,這足以抵消一時的快樂。划不來的。
慾望是個無底洞,即便我們滿足了一個新的慾望,馬上就會回到原點,因為渴望別的東西,那麼你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說到底,眼光要放長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農耕的生活,為了未來的豐收忍者現在的辛苦。
打獵的生活是即興的行為,不需要等待很久就會有收穫。
如果快樂用快感來定義,那麼快樂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人們應該拋開理性和道德的束縛,及時行樂,而且不應該操刀任何譴責。我們打心底裡不願意壓抑自己的慾望。
“生活的藝術在於及時行樂,而最強烈的快樂不是頭腦上的,也並不總是道德的”來自希臘哲學家的金句。
我們的酒文化,喝酒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喜歡酒,其實是對沉悶生活的反叛。隱患和危險都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但往往有人就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喝酒就開車,享受極速的快感。
“為將來打算”,我們小時候為長大打算,上學為畢業打算,畢業為找工作打算,工作了為結婚打算,結婚後為孩子打算,直到在各種打算中過了大半生,發現快樂永遠在將來,眼前總是痛苦的,又開始遺憾悔恨。
有舍就有得,有的自然也得舍。長遠的快樂是建立在犧牲眼前快樂基礎之上的。
哲學史的貫穿一直是眼光長遠和當下衝動,這二者的高低不分博眾。
快樂總歸是好的感覺,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快樂完全可以透過技術手段實現。”哈佛大學的體驗機“就是給我們的大腦插上電極,透過機器刺激快樂的 產生,讓你真實地感受到美味和愉悅。
我們希望的快樂都是自己經歷的過程中享受過得幸福快樂。而不是人為的操縱和控制。
道德是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就要怎麼對待別人,古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利他行為,更多的是自利出發的。行善為了獲得庇護,為了來生的幸福,直白就是取悅佛,神,上帝,我幫助了別人,請保佑我的平安和吉祥。獲得一種滿足感,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道德的出發點都是自利的,從利己的動力出發,做出利他的行為,道德是一種更明智的自利。我們基因裡有利他傾向,只不過更多的是給自己的家人和好友。
哲學最大的博論是 生與死。”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其實反過來也是成立的。”未知死,焉知生“。想要知道活著的意義,不可能迴避死亡的話題。
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生命的意義。
面對失去能夠讓我們發現擁有的價值。
大自然的善意,註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著的理由之時,才懂得該如何生活,摘掉無力再享受鮮活的快樂之時,才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
直面死亡,是我們安心地活在當下的唯一方式。
最棒的人生,在於尋找真實的自我,培養自由獨立的意志。對自己的探求是一層一層的,可能我們傾盡一生也很難完成對自己我的尋求,就像胡適先生說的,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凡是說生命沒有意義,生命的意義自己不能掌控的,多半是給自己胡作非為找一個正當的理由。無意義就是一扇通往色慾的大門。
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意識去選擇自己為什麼而活,比起隨波逐流地生活,理性地思考和選擇,勇敢承擔生命的意義,會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