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有的人25歲就死了,但75歲的時候才被埋葬。

我們的父輩,祖輩,很少會思考人生的意義,對他們來說,生存就是意義,活著,養育後代,傳承基因就是他們的意義,不用去想太多。

現在物質豐富了,生存不是問題,很多人開始迷茫和糾結——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於是我們像哲學家一樣開始思考生存的意義了。像是飽暖思淫慾一樣。這是社會的進步啊。

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很大,很複雜,不思考可以嗎,不思考會死嗎?

不思考是不會死,但可能就像開頭那句話,無聲無息的來過。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的建議是不要去思考。有時候愚蠢一點,世俗一點,隨波逐流一點,未必是壞事,至少可以給你足夠的安全感。

但如果你開始思考呢?那就停不下來了,會一直在腦子裡蹦出來,每天都在想,幹什麼都在想,直到你能想出來可以讓你自洽的結果來。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一書中說“你一旦意識到你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那這個問題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解決迷茫,從瞭解自己開始,從思考生活中的意義感開始。

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曾說,意義是建構出來的,它是人類透過互動交流創造出來的,特有的建構。意義的規律,在於獨特性,它的根基一定是在於一個一個的人,獨特的人,有別於其他人的人。

那麼,一個一個獨特的人是如何透過互動交流產生意義呢?我們把這種互動交流叫做聯結,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最常見的,你與具體的某個人之間的關係

可以是家人,朋友,重要的人等。

他們的人生目的很明確,所做的一切也是為了這個目標,勞累但充實。

第二類是,人與某些事物的聯結。

比如熱愛藝術,喜歡寵物,喜歡收藏等。這些事物都可以帶給意義感。

火到外網,被稱為“當代魯班”的阿木爺爺,用中國傳統的榫卯絕活製造的精巧的小豬佩奇、泡泡機、魯班凳、拱橋等。

看他的影片,我的第一感覺是,像絲綢一樣的熨燙,感覺他完全沉浸在那一方小天地中,一塊塊的木頭在他手下有了靈魂,有了生命力。他與木頭互相成就。

第三類是,與某種觀念的聯結。比如,與”為人民服務“的聯結,與宗教上神明的聯結等,是頭腦中的一個觀念。

那麼我們要如何建構自己的意義感呢?

第一類的聯結,很容易理解,我們為了家人,為了家族,我給他們我的愛,我賺錢給他們消費,讓他們開心,他們的回饋足以讓我們覺得存在的意義。

第二類的聯結,可以去找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怎麼去找真正喜歡的事情呢,就像是遇到讓你“心動”的人一樣,你遇到真正喜歡的事,也會讓你心動。

你想一想哪個時刻你特別的高興,特別的有成就感,特別的滿足呢?這個時刻發生的事情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可以透過反覆的自我觀察和歸納把它從一大堆事情中扒出來。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就多體驗新東西,試著拓展一些你的生活圈、喜好圈,直到確認。

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心不滿足的問題。

有人說了,如果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掙不到錢,養活不了自己的,養活不了家庭怎麼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其實,你有沒有進一步的想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做,當事情做好的時候,你能收穫的不僅是做好了事情,錢和成功自然就來了。

如果你現在依然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掙扎,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但生計問題更加的現實,那該怎麼才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呢?

第一,讀相關的書。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讀相關專業大學的教材。

第二, 與相關人士交流、請教。臉皮厚一點,反正被拒絕了也沒有損失。萬一有熱心的人呢。

第三, 找相關的工作實際體驗一下。

第四, 探索和迎接一下相關的各種事物。

能夠尋找到自己的意義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當你迷茫時,推薦你讀這本《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在迷茫的時候讀的書。比如工作的迷茫,學習的迷茫,婚姻中的迷茫等,迷茫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那就尋找自己的意義感吧。找到了,等於人生打通了任督二脈。

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意義感。

我是經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諮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

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幸福之門的4把鑰匙,誰擁有,誰幸福